APP下载

浅谈如何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2018-05-28李晓云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推进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想适应新课改对人才的全新要求,教师必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抓紧落实,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基础严格把关,提升其整体道德素养和法律积淀。只有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交流中才会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合法利益,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全面发展之要求,促进学习整体人文和道德素养的发展。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谈一下如何有效推进该学科的教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推进;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039-01

1.创设教学情境,使其产生情感的认同

教师在教授学生诚信的重要性的时候,如果只是枯燥的进行说教,学生不仅不会对诚信产生自我的体验,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但如果教师创设教学情境,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满足情境教学的代入感,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其产生情感认同。

例如,在進行法律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带入到法律中,如消费时买到了假的商品、寄快递时发生了破损、丢失等情况,如何申请赔付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与接触到的问题,带领学生掌握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能够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现自我保护。这样的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在教授学生诚信的重要性的时候,并且与学生产生互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道德法律学习的实践意义等。

这样,学生不仅对诚信产生自我的体验,还会产生在学生内心会产生巨大的情感认同,在心灵的震撼中自觉认同诚信的价值意义,同时知道拿起法律的武器同各种不诚信的行为作斗争,维护自身权益不受伤害。

2.组织道德与法律教育活动,在实战中磨炼学生,培养稳定的道德和法治行为

初中时期,教师要善于动员学校的隐性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律方面进行训练。在实战锻炼中磨炼学生的道德行为。

例如,在讲解法律知识之后,可以建立模拟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和原、被告,然后对于一些情况进行讨论。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公交车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身份的人乘坐在同一辆公交车中,继续发展故事。教师既可以设定固定的情节,让学生进行演绎,也可不设定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的设定情境,展开教学。初中阶段学生年龄尚小,参与意识、表现意识还较为强烈,采用这样的场景模拟,能够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转化为一幕幕短剧,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感悟体验,启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处理。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选择素材的情况,教师可以尽量选择近来报刊电视上播放的热门话题,让学生讨论,这符合政治学科的特色所在,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给学生讨论热点的机会,能够体现他们的参与性及建设性等,使其提高其自律意识,发展自我规范能力。在实践中促使学生自觉反思其道德意志与行为表现,自觉提高道德水平。

3.开展法治教育和普及活动,传播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形成爱法用法的良好意识与行为

初中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法律基础,树立基础的法律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按照法律规范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保护和尊重他人合法权利。

最近几年初中生违法犯罪的概率上升,主要原因就是初中阶段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意识,甚至产生越轨行为或者违法行为也不自知。因此,教师要在日常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切实普及基础性法律常识,列举学生身边常见的事例,使学生意识到法律学习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联。例如,在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现典型违法案例,让学生先结合自身的法律基础和原有观念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对案例中的人物行为与结果进行评价,之后再呈现具体的法律依据,让学生对自己的法律意识与认知能力有初步的了解。

首先在学校形成浓厚的爱法氛围,对所有师生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绘制法治宣传画、手工制作法治主题手抄报和板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法律宣传月等,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法律积累,又能培养其遵法守法的自觉意识。

4.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离不开教育合力的参与

教育合力指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力量。道德与法治教育本身就是渗透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学生开展该方面的教育,必须要注重调动多方力量,合力对学生展开积极的影响。 首先与家庭建立密切及时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合力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不仅观察学生的在校行为表现,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协调,了解学生的在家思想与行为。教师和家长形成统一的教育计划或者方案,对学生进行稳定的教育。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尽可能创设条件提供实践平台,在亲身体验中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不断深化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谢八声.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2009,(02)

作者简介:

李晓云,大学本科学历;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政治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推进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完善司法责任制度
试论推进黔南州森林资源普查工作采取的措施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