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44例疗效观察*
2018-05-28郑亚文
郑亚文
(东莞市横沥医院儿科,广东 东莞 523460)
手足口病是临床儿科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近年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患儿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多处出现疱疹,同时伴随口腔疼痛、发热等症状。夏秋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时期,5岁以下的小儿最易发病,年龄稍大的儿童或成人感染之后虽然感染症状并不明显,但依然存在很大的传染性[2]。药物治疗是临床针对手足口病常用的治疗方法,炎琥宁和利巴韦林均是临床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常用药,但二者作用机制、安全性等存在明显不同,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儿童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炎琥宁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儿童8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3];②年龄在6个月以上,12岁以下,且为首次发病;③病程在3 d之内;④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协议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传染性疾病如水痘、风疹、口蹄疫等;②合并神经、循环、呼吸系统等其他并发症;③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者;④接受过与本品类似药物治疗过敏史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治疗组(n=44)。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患儿年龄7个月~5岁,平均年龄(3.8±0.5)岁;患儿体质量2~5 kg,平均(3.1±0.3)kg;病程最短1d,最长3 d,平均病程(1.6±0.3)d;治疗组男25例,女19例,患儿年龄5个月~4岁,平均年龄(3.9±0.4)岁;患儿体质量2~6 kg,平均(3.2±0.2)kg;病程最短1 d,最长3 d,平均病程(1.8±0.3)d。统计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立即采取常规隔离措施,以免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遵医嘱进行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加强皮肤和口腔护理。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国药准字H19993911,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 ml:100 mg)治疗:10~15 mg/(kg·d)+100 ml 5%葡萄糖液进行静脉滴注,1次/d,共治疗5 d。治疗组给予炎琥宁(国药准字H50021641,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80 mg)治疗,5~10 mg/(kg·d)+150 ml 5%葡萄糖液进行静脉滴注,1次/d,共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手足疱疹愈合时间、口腔疱疹愈合时间及口腔疼痛改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同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4 疗效评价标准
以《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4]为依据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治愈:无疼痛感,体温正常,口腔疱疹溃疡愈合,手足疱疹全部干燥并结痂;好转:口腔疱疹、疼痛感较治疗前减轻,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大部分手足疱疹干燥并结痂;无效:手足疱疹、疼痛、体温等均无任何改变或者病情处于明显加重状态。治愈和好转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为治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769,P=0.0216),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n(%)]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儿手足疱疹愈合时间、口腔疼痛改善时间、口腔疱疹愈合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统计比较
3 讨 论
手足口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柯萨奇病毒及EV71感染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后,主要表现出急性迟缓性麻痹、嗜睡、肢体抖动、精神萎靡等临床表现,发病初期患儿并不会表现出典型的临床表现,但病情发展速度难以控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等一系列心肺功能衰竭病症,甚至会直接死亡[5]。
利巴韦林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抗病毒药物,可促使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迅速发生磷酸化改变,进而对病毒RNA多聚酶和mRNA苷转移酶发挥抑制功效。此外,利巴韦林可促使细胞内鸟甘三磷酸显著减少,对蛋白和病毒RNA的合体产生有效阻断,并对病毒传播、复制进行强效抑制,抗病毒功效确切[6]。炎琥宁属于穿心莲的提取物,主要通过对穿心莲进行脱水、成盐以及酯化等操作后获取,具有良好的抑菌消炎、清热解毒的治疗效果,且镇痛、镇静作用明显,并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和免疫球蛋白合成均具有促进作用,可使体液免疫功能得到显著提升,并增加血清中溶菌酶含量,在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临床常见病中均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炎琥宁还能使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得到提高,强化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使CIM+/CD8+保持平衡,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复制,并在一定程度上使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对肌苷酸向鸟苷酸的转化过程予以抑制,进而达到对病毒遗传物质合成产生影响的目的,最终达到减少炎症、消灭病毒、改善临床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7-8]。
由本组研究结果可知,对照组手足疱疹愈合时间、口腔疱疹愈合时间及口腔疼痛改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利巴韦林对病毒腺苷酶依赖性较大,治疗期间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加之其有较明显的抑制骨髓造血、致畸作用及肝功损害,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少用静脉注射。而炎琥宁更有利于缓解患儿口腔疱疹、皮肤皮疹及水肿现象,减轻病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炎琥宁针对儿童手足口病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具有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甄兴军.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66-67.
[2] 邬金凤.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26-27,28.
[3] 陈芙蓉,王静,张晟,等.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及转移因子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2):147-148.
[4] 张永恒.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和安全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5):123-124.
[5] 康玉英.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36(5):55-56.
[6] 马义.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7(12):38-38,40.
[7] 吴晓静.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6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1):69-70.
[8] 王杰.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106例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35(27):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