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评估模型应用分析
2018-05-28赵安然
赵安然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太原 030031)
近几年来,山西省将产业转型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旨在改变资源依赖型经济现状,推动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完善环境治理成果,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选择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基础评估理论,对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尝试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评估模型。
1 文化产业及其发展过程
文化产业的概念可以从两个层次去分析:第一,以文化产品为对象,即能够满足人们文化需要的创作和设计,可以狭义地理解为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和工业设计等;第二,以文化产品为生产对象进行的工业标准化的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销售分配的一系列活动。笔者通过实践调研和分析发现,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可以大致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特点及表现形式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整合、繁荣4个阶段,其发展过程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有相似性,也有其特殊性。
(1)萌芽阶段。文化产业的萌芽有多种原因,如高校创意创新项目带来的机遇,国家及地区对于文化产业的扶持,新建设的文化产业园区所提供的地理便利等。在这个时期,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较小,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市场需求是引起产业萌芽的直接原因。在这一时期,有少量的小型文化企业,文化产品数量少,品种单一,并不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供需仍存在非常明显的不对等。
(2)发展阶段。市场需求的增加带来文化产业的前期发展,较大批量地出现新生文化企业,原有企业发展较为缓慢。当市场需求增加,人才、资金等经济资源会自动流入,这时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会自动完成资源配置,因此,当文化产品市场需求增加时,必然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并在后续的竞争中完成优胜劣汰。
(3)整合阶段。市场需求增加的初期,受地区及供给方面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趋于一致,小众化的市场需求因为无法与供给匹配而被市场忽略,与此同时企业的增加会带来竞争加剧和产业整合。在这种环境下,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小微企业将会面临较为艰难的经营局面,而具有创新优势的企业将进一步发展。从宏观角度去看,文化产业从萌芽时期开始经历快速发展,进入整合时期,发展则变得缓慢迟滞。
(4)繁荣阶段。经过产业整合和优胜劣汰,优势企业形成一定规模,在产品需求逐渐丰富的必然趋势下,企业将从单一的规模扩张转变为多样化的创新发展。该时期,大小企业各有优势,丰富的市场需求和产品供给,将会形成区域文化特色,后期则发展产生文化产业集聚效应,真正步入繁荣阶段。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类型相比,其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性和艺术性更强,这二者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笔者通过研究分析文化产业发展较为繁荣的其他城市则发现:文化产业的萌芽与发展和其所处的宏观环境及区域环境有着明显的联系,也可以说,文化产业是应运而生的。在下文中,本文将对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中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构建评估模型。
2 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
文化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合适的“土壤”,“土壤”的成分及生长条件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从文化产业的发展条件和发展过程来看,其发展环境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2.1 宏观因素
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宏观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状况和产业政策两个方面。第一,基本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与否,直接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良好繁荣的经济环境,富足的物质基础,能够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二,国家及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对于文化产业产生直接影响,比如市政规划建设的文化产业园区以及对于文化产业公司的优惠税收政策。
2.2 区域因素
区域因素立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城市和地区,以及文化产业自身的一些影响因素,根据其作用方式,本文将其分为主动因子和被动因子两大类。
主动因子,是指直接推动文化产业产生,或者会直接形成文化产业雏形的因素,具体包括两个因子。①市场需求。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是直接刺激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事实上,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始终存在,因其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和艺术性,并不能实现与区域产品供给的对等,需逐渐建立较为完善的客户渠道,并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产品的创新性和多样化。②人才培养及发展需求。一方面,高校为完善部分专业在校生的培养工作,为其提供更好的应用实践机会,通过独立建设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建立应用创新项目和实践实习基地等,其中不乏文化创意领域的校企合作,这样会直接形成文化产业企业的雏形。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受到各方面的支持,现代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也让毕业生具有更强烈的个人发展愿望,因此,毕业生在文化产业领域进行自主创业的概率也有所增加。
被动因子,是指在一定程度上侧面影响文化产业的萌芽及发展,其影响程度及效果方向较为不确定。综合考察城市经济发展规律,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中的被动因子具体包括3个方面。
(1)产业转型需要。地区经济发展主动满足产业转型的发展需要和趋势,侧面推动文化产业的萌芽和发展。
(2)相关产业发展状况。与文化产业或文化产品相关的行业,如印刷、出版、公共教育、旅游等领域及其相关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与消退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3)周边地区相似产业发展情况。周边地区相似产业的发展,会对本地区行业发展产生正反两种不同的影响效果,本文将正向的影响解释为集聚效应,反向的影响解释为顶端效应。从经济学角度讲,如果某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远远高于其周边地区,人才和市场需求及其他行业资源将会自动流入汇聚,形成较强的集聚效应,更进一步地推动该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反之则形成顶端效应。本文所指的顶端效应,来源于自然科学在植物生长规律中所提到的“顶端抑制作用”,是指位于植物生长顶端下方的枝叶,由于生长激素的过量储存,反而表现出生长极为缓慢的现象,形成顶端抑制。在本文中,若周边地区存在文化产业发展极为繁荣的城市,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则会因为市场资源的匮乏而发展缓慢,称为顶端效应。
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评估,需要将以上所列项目作为主要考察的影响因素,下文将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评估模型。
3 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评估模型
根据上一部分的分析,将各影响因素作为评估模型的基础指标,具体层次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环境评估基础指标
从表2中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评估模型中的指标,可以分为3个基本层次,第三级指标为基础指标,通过对三级指标的具体打分情况进行汇总,可以得出二级指标的分值,再向上一层汇总计算,最终得到环境评估结果。
实际情况表明,不同的基础指标对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为保证评估模型的科学合理性,笔者通过考察基础指标的重要性,得出各项基础指标的权重,综合进行环境评估。根据本文所讨论的评估模型思路,具体的评估结果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vi——第i项三级指标分值
ωi——第i项三级指标权重
E——经济因素分值
P——政策因素分值
T——其他附加因素分值
对于区域因素所包含的5个三级指标,利用对比求和评分法中的04法确定各三级指标权重,即对5个三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两个指标的影响程度差距非常大的,影响程度较强的得4分,影响程度偏弱的得0分;若两个指标对于发展环境的影响程度差距较小,则分别得3分和1分,若两个指标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同,则均得2分。据此方法得出5个三级指标的权重分数,如表3所示。
本文通过对比求和评分法,得到区域因素中5个三级指标的具体权重,构建了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评估模型。在环境评估模型的实际应用中,邀请相关专家形成环境评估小组,对宏观因素中的两个二级指标和区域因素中的5个三级指标进行综合打分,分数在约定的区间内浮动,用正数表示正向影响,负数表示反向影响。将区域因素的5个三级指标分值与其权重相结合,得出区域因素的具体得分情况;在此基础上,加上经济因素的分值(E)和政策因素的分值(P)。
表3 区域因素各三级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情况可能具备的特殊因素,本文在构建评估模型时增加了其他附加因素分值(T),一般表示由于特殊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历史古迹、民间艺术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本文在对文化产业发展过程各阶段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各个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土壤”是否适合文化产业的成长,形成了环境评估工作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因素,也是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本文所构建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评估模型,参考评估基本理论,以环境影响因素为基础指标,通过专家打分,加权得到环境评估的结果分值。在分析过程中,从宏观因素和区域因素两个角度探讨了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7个具体内容,旨在为具体评估工作的实践过程提供初步的理论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惠林.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
[2]薛东前,张志杰,郭晶,等.西安市文化产业集聚特征及机制分析[J].经济地理,2015(5).
[3]文豪,袁弘.加快建设“大智造”板块 提升文创产业竞争力[N].成都日报,2017-01-09.
[4]王瑶.把各类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N].新余日报,2017-06-06.
[5]孙健,李文凯.擦亮狮城文化之眸[N].沧州日报,2017-09-14.
[6]李欣桐.加大工作力度 促进文旅商体融合发展[N].天水日报,2017-08-19.
[7]李欣桐.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N].天水日报,2017-08-24.
[8]贠笑冬.创新思路补短板 强基固本促发展[N].西安日报,2017-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