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视角下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教师的培养

2018-05-27陈晓余向婉芹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7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科研三位一体

陈晓余 向婉芹

[摘 要] 当前职业教育背景下,教学、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三大职能,文章从经济学劳动力的供求角度浅析了高职院校三大职能情况,并对如何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教师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7. 079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7- 0192- 02

0 前 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教学、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已成为当代高职院校的三大职能,而三大职能的直接完成者就是教师,教师如何把三者协调起来,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是高职院校挖掘教师潜力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职能,就必须培养出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和社会服务为外围的三位一体的教师,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满足社会的需要。

1 三大职能的涵义和关系

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师的首要职责,是高职院校质量管理及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是超越课堂讲授和讨论的学术活动,只有通过教学活动,学校的使命和教师的职业满意度才可能实现。

教师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如何影响和教育学生上,还体现在科学研究的贡献上。科学研究能促进教师与自己专业领域的新进展保持一致,从而进行高质量的教学。通过科研,学生和教师都能获益良多。科学研究水平同样会影响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通过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取得创新性成果,通过成果转化、宣传和贯彻,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社会服务是指高职院校直接为社会所做的具体服务,如科技服务、教育服务等。高职院校属技能教学型高校,社会服务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主要任务是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包括岗位技能培训、技术研发推广与服务、文化教育传播与辐射、对口支援与交流等。

高职院校的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均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教学是人才培养系统的首要职能,但也应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三位一体共同构成完整的有机系统,三者相辅相成,才能促进现代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2 教师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相对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高职院校教师更愿意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教学中。相关调查数据表明,高职院校教师参与到教学中的时间占40%以上,甚至有的院校70%的教师将工作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方面,教师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课堂教学、备课等工作中。这是高职院校教师存在的普遍现象,毕竟高职院校不是研究型和学术型的高校,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相对缺乏,使得很多高职院校都把教学作为主要职能,而另两种职能投入的精力明显不够。

基于高职院校三大职能有所偏颇的情况,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是受教师这一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影响的。经济学认为资源是稀缺的,任何抉择都要付出成本,又因为人是理性的,为了实现其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往往会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教师将劳动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当中,而劳动力是稀缺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教师来讲也是有限的,如何将有限的劳动力和时间合理地分配到各项工作当中,从而带来最大的效用和收益,不仅学校层面需要衡量,教师自身也会分析和比较。显然,在大多数教师看来,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前提下,将劳动力投入到教学上,比起投入到科研和社会服务上更能使效用和利益达到最大化。

从经济学角度看,劳动力供求主要由劳动力价格决定,结合高职院校三大功能的情况,教师这一劳动力的供求受到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2.1 教师本身

2.1.1 教师规模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比如教师参与率不变,教师数量的增长必然引起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增加。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之上,能有足够数量的教师投入到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当中。

2.1.2 教师结构

教师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的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从性别上看,大多数女性教师更愿意投入到教学中,很大原因是由于要照顾到家庭,而教学工作相对科研和社会服务更单纯和完成度更低。从年龄结构上看,年轻者相对年长者更愿意投入到科研和社會服务工作中,一方面由于年轻教师走出校门不久,对科研和社会服务保持着充足的热情,另一方面,家庭牵绊较小,时间安排更灵活,更重要的是年轻教师更具有创新性,更适合从事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工作。

2.1.3 教师个人的身体条件及工作偏好

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对教师的身体条件要求更高,身体欠佳的教师相对不愿投入进来。工作偏好也会影响劳动的供给,比如有些教师本身就对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有着深厚的兴趣,还有一些专业骨干教师学术水平较高,在某一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也愿意从事科研和社会服务。

2.2 工资及绩效体制

工资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价格体现,学校的工资体制及构成对劳动力的供求造成直接的影响。绩效是激励措施对工作成果转换成经济收益的直接体现,教师认为收益越高,或越容易转化价值的工作,就会更愿意投入劳动力,反之亦然。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工资结构参照事业单位体系,尤其是公办院校,教师收入稳定、差距小。甚至在有些院校,奖金占整个收入的比例较小,吃大锅饭的现象还存在,收入分配只体现了公平,未能有效实现按劳分配,不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各极性。

加之,目前高职院校仍将教师的首要职责定为教学,教学任务作为教师的基本工作量,大多数教师容易接受,而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是附加工作,其收益并未直接体现在工资结构中,且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在绩效体制方面也未能充分地衔接。

2.3 工作的弹性

三大功能的工作弹性不一样,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不同。相对而言,教学弹性最小,其价格变动引起劳动力的需求量影响小,教师投入到教学工作的趋势较稳定;科研和社会服务弹性较大,其价格变动会引起对劳动力更大的需求量,比如其收益提高,或转化收益更快,就会吸纳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科研社会服务当中。

3 培养途径

基于以上分析,高职院校如何充分利用教师这种劳动力资源,并在三大职能方面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效用最大化。教师则要计算如何付出最少的劳动成本,就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如何解决这对矛盾,这就需要寻求到劳动力的供求均衡。培养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教师队伍能解决这一问题,既使高职院校要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又使教师提升自身的能力,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和教师的共赢。

3.1 以人才培养为宗旨,将科学研究融入到教学过程

以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宗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创造性教育新观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打造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针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把科学研究过程引入教学过程,让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参与教学,而并非分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让学生协助教师从事科研活动,学以致用,以此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创新能力。

3.2 搭建更多平台,挖掘教师潜力

高职院校通过与众多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起服务平台,引进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扩大项目需求,给教师创造更多的参与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机会,从而挖掘教师潜力,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培养专业技术带头人,在带头人的引领下,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团队工程实践,提升教师的生产实际能力。

另外,通过派送教师到企业生产实践、挂职锻炼、与企业精准对接等方式,让教师走出校门,把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3.3 制定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

高职院校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科研、社会服务进行管理,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加强对科研、社会服务项目的规范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高水平成果,促进科技进步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教师参与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提供保障。

同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不只是物质的奖励,还要有精神上的奖励,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吸纳更多的教师参与科研和社会服务,让教师付出劳动成本的同时,能获益良多。

3.4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教师是高职院校的一线劳动力,是院校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要想获得更大收益,途径之一就是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人力资本的投资。高职院校可通过各级正規教育、在职培训、技能培训、外出学习考察等,加大对教师的投资,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3.5 教师结构的调整

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的生产要素,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在人员的引进和管理上,高职院校务必要根据院校的发展规模、发展目标、现有水平等,结合教师年龄、性别、专业水平、工作偏好等进行合理、有效配置,并根据情况作适时调整。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河清.劳动经济学[M].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徐耀生.高校教师三位一体培训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3(15).

[3]武向荣.教师科研激励机制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9(6).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科研三位一体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