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师团队发展和区域整体推进的策略

2018-05-26张成洪成旗

东方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名师教研专业

张成 洪成旗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因初中地理学科的特殊情况,各校配备的地理教师普遍不足,部分学校由其他学科教师转岗来教地理,若以学校为单位,因人数限制,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有诸多限制,因此,以县区为单位,实现初中地理教师团队发展和区域整体推进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一、以制度建设为引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制度建设是团队发展的基础,完善的制度建设可为团队发展提供有力的、可靠的支持。包河地理教师依靠区教研室的支持,问计于一线地理教师,以问卷调查、座谈会、教学研讨等形式,摸清一线教师的基本情况和基本需求,通过系统分析,先后制定了区教研室——校教研组——教师三级联动制度、片区协作制度、组团协作制度、项目负责制度、课例研究制度、名师成长1+3(教研组+名师工作室+专家团队)制度、课堂比赛全程跟踪制度等。这些制度源于教师,服务于教师,可以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内化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驱动力。

二、以专业平台为载体,推动团队协同发展

对教师来说,个人发展受到知识、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单打独斗”很难达到专业发展所需的深度和广度,包河区教研室地理学科组先后搭建了地理名师工作室平台、青蓝工程平台、网络教研平台等,在团队协作中助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是区域内名师的集合体,以“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通过主持人的专业辐射、引领和示范,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前沿的专业知识,带动区域内教师的专业提升。

为了促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工作室制定了《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名师工作室发展规划》、《名师工作室个人发展计划》等。工作室还从实际出发组建了教学组团、科研组团、技术组团等,力求发挥组团内每一个人的专业优势,以点带面,激励每位成员沿着“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的方向发展。

工作室成立以来,通过理论研讨、观课议课、读书分享、在线研修等途径,搭建教師专业成长的通道,引领普通教师走进名师课堂,观摩名师教学艺术,实现自我跨越。工作室成员也在这些活动中实现了二次专业成长,许多成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主张和教学见解,不少成员走出合肥,走向全省,成为闻名遐迩的名师。

2.青蓝工程

近年来,包河区通过招考引进了不少青年教师,他们的专业化发展直接关乎全区的地理教学水平。青蓝工程是培养青年教师、促进区域整体推进的重要平台。

蓝方导师是市区骨干教师,他们师德高尚,敬业乐教,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加强对青方教师的培养,总体目标是:一年合格,三年称职,五年成骨干。以蓝带青,以青促蓝,在青蓝工程平台上,师傅以身示范,徒弟模仿追随,二者成为一个学习共团体,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网络教研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借助网络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平台在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网络教研成为常规教研的延伸、升华,教师参与交流互动不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局限。

在区域整体推进中,课题组创建了包河地理QQ群,并引导区内教师加入合肥地理教师QQ群、31°地理工作室QQ群、中国地理学会QQ群、星韵地理QQ群、包河地理微信群等。在QQ群、微信群里,教师可以随时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困惑,推送自己的学习心得等。为了增加网络教研的深度,QQ群邀请了一些著名的地理学科专家参与研讨交流。在这样的网络平台上,包河区地理教师不断走出认识误区,提升理念,拓展视野,在交流碰撞中获得了专业的发展。

三、以教研活动为抓手,推动区域整体发展

1.引进外脑,提升教师对专业的理解与认识

为了更新全区地理教师的理念,提升职业理解与认识,指导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课题组引进外脑,先后邀请了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的专家学者开展了学术沙龙、教授讲堂等活动,还邀请了省市教研专家、地理特级教师进开展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撰写教学论文、如何命题、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等学术讲座。

为了将专家的指导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促进广大地理教师学习、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课题组先后开展了包河区青年教师我与课标同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演讲比赛。

在这些活动中,全区地理教师明确了专业发展的理念,加深了对地理专业的理解和认识,专业态度、专业能力、专业技巧都有了很大提升。

2.地理科考,提升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科独特魅力所在。为了培养地理教师的实践精神和提升地理实践力,课题组先后开展了巢湖北山地质考察、金寨天堂寨、燕子河大峡谷考察、八公山地质考察、淮河中游地貌考察、凤阳岩溶地貌考察等活动。在骨干教师外出培训期间组织了部分教师进行重庆缙云山土壤与植被、嘉陵江课程资源开发活动“V”形河谷、太湖冲积地貌考察。科考内容丰富,既有自然环境的考察,也有人文景观的观察,老师们走进大自然,收集了许多独特的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土壤及社会经济活动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在观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探究,在感悟中提升。

3.以赛促练,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和促进广大青年教师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打造青年教师队伍,提升青年教师岗位适应力。课题组开展了全区生本智慧课堂教学比赛、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教学评比、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与观察、新入职教师汇报诊断课等活动。

执教的老师们秉承新课改理念,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职能,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调控者,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课堂变为学堂,着力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通过提供学生大量的案例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讨、展示、质疑,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享成果,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思维流量,既有智能的提升,又有情感的熏陶,充分展现出现代地理课堂的学科魅力,彰显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包河区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融于群体成长的过程,群体的成长对个体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还是处于发展期的中青年教师,在共同的发展愿景下,通过制度建设、平台搭建、活动推进等策略,在区域学科整体发展的大背景下,获得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艺术的融合。

猜你喜欢

名师教研专业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浅议"名师"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