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生活服务中规则意识的养成教育

2018-05-26汤小燕

东方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幼儿方法

汤小燕

摘要:幼儿生活服务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的独立意识、责任感的形成,也能发展幼儿的自信心以及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对以后的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在生活服务能力培养过程中,规则教育是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加强幼儿生活服务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自律能力差,维护规则的意识薄弱,要对幼儿实施好规则教育并让他们培训良好的规则意识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如何才能树立好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呢?

关键词:规则教育;幼儿;方法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规则教育是对受教育者专门施加有关规则方面影响的过程。但是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自律能力差,维护规则的意识薄弱,要对幼儿实施好规则教育,并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如何才能树立好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呢? 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我向大家谈谈在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时应注意的一些内容。

一、幼儿规则教育的意义。

21世纪的今天,物质条件丰富,精神世界充实,但我们家长却忘记了教育孩子什么是“文明、礼貌”,什么是“尊老爱幼”,导致了孩子“是非不分”,也忽视了孩子自我服务、生活能力的启蒙与教育。那么,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显得极为重要。

1、了解和遵守安全等基本生活中的规则,让孩子远离火、尖锐的刀具、电源插座等不安全隐患,对孩子自身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孩子树立安全意识,掌握了安全知识,才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可以让孩子了解自身和他人的是非对错,学会礼貌、尊重他人等优良品德,对孩子的认知、道德教育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遵守生活中的规则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规则有一定的约束力,孩子每天要遵守按时入园、排队洗手、进别人的房间要先敲门等规则,可以让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

二、幼儿规则意识淡薄的表现及原因。

通过观察,我发现大多数孩子自理能力差、玩具乱扔等行为突出,没有规则意识,也不懂得如何遵守应有的规则。孩子这样的行为形成原因,我认为孩子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无法克制自己的行为,对许多需要遵守的规则意识淡薄; 还有就是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很多家长认为,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孩子将来要承受的压力大,因此,孩子在婴幼儿时期,他们对孩子的放任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去遵守应该遵守的规则。

三、幼儿规则教育的误区。

研究表明,孩子性格形成关键期为3-6岁,那么在3-6岁对幼儿是否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将会影响未来的行为习惯发展。很多家长为此会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规则教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長制定的规则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

(一)用过激的行为塑造规则。

很多家长在孩子不听话不遵守规则时便用打骂等过激的行为“教育”孩子,使其养成一定的规则。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观念和遵守规则的被动性。

(二)时常用物质的奖励培养规则。

在日常教育中,孩子不听话了,家长往往用物质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样会让他形成长期的物质愿望,这种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三)家长不能以身作则。

孩子最初的规则意识,来自于家庭的教育,所以家长的规则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去遵守规则,那么家长的规则教育必然会失去意义。

(四)家长制定的规则超过孩子的能力范围。

现代社会竞争激励,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所以给孩子从小就制定比较严格的计划,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给孩子很多需要遵守的规则。孩子在家长的控制下遵守过多过高的规则行为,导致孩子丧失了自主性、独立性,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科学的。

四、如何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规则教育。

(一)把规则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

规则教育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处处体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优秀品质等。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孩子都是主体,让孩子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发挥起主人翁作用,设计制定生活、游戏中的规则,有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

(二)专门练习制定的规则,强化幼儿规则意识。

班级中遵守的常规很多,如上下楼梯按顺序、不推挤; 吃饭前排队洗手、不玩水; 午睡时迅速上床脱衣服、不说话等。孩子虽然知道这些规则的存在,但养成良好的常规必须教师不断的提醒,组织专门的练习,才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规范行为。

(三)让幼儿多接触自然社会,增进孩子社会行为规则意识。

孩子也是社会中的自然人,他们也需要了解社会中个中规则。让孩子走入社会,通过和社会接触,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会行为规则意识。

(四)在规则教育中教师的教育方式因人而异。

我们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所接触的环境完全不同,所以孩子在认识上也会有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孩子的规则教育中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遵守规则。

(五)教师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教师和孩子制定好的规则,对约束孩子的行为有重要作用。在制定的规则中,教师也应参与其中,认真地遵守好制定的规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六)让家园同步教育好幼儿的规则意识。

家长是孩子启蒙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其发展的方向。幼儿园和家长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共同负担幼儿教育的重任。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孩子都有许多需要遵守的规则,如何让孩子能得到一致的教育方式,需要家长和老师相互沟通了解,给予孩子同步同向的规则教育,使幼儿形成的规则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 》中明确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遵守他人。”可见规则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对幼儿的规则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但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孩子是规则教育的体验者和完成者,因此,规则教育要以促进幼儿自主发展为目的: 选择合理而必要的内容,让幼儿主动积极地认识和理解规则的意义,发展和提高孩子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蒙台梭利关于自由和纪律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

猜你喜欢

幼儿方法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学习方法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