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18-05-26罗艳红

东方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思想教育心理健康小学数学

罗艳红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开发智力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思想教育

教育是一种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与互动,关注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交往,它更加强调教师和学生精神与心灵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关注个体心理、人格的成长,是教育的一部分。小学是孩子们心智及技能成长的初级阶段,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能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和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开发智力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简要阐述一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适度引导,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的内容复杂抽象,要培养的能力多。对于刚刚接触课堂教学的小学生来说,要学习和接受这些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改变以往比较僵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比较新颖的形式,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对比较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化的理解,使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色彩。例如,“圆”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作为导入,“为什么汽车能够平稳快速的行驶?”学生们纷纷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那为什么圆形的车轮能使得汽车平稳快速的行驶呢?”这引起了学生内心的思考,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求知识,然后再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现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探究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更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这不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新知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二、丰富课堂,寓教于乐

每个学生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同,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上也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效果也不同,这也决定了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多方面的,富于创造性的过程。因此,单一枯燥的学习内容,给学生会带来疲倦,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选择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结合、动手操作等来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学习完扇形统计图一课之后,我让学生根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制做属于自己的扇形时间图,并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让大家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巩固了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又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还无形中渗透健康生活的教育。

三、因材施教,培养自信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它能把人的潜能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达到最佳状态。但在数学学习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一些原因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比如,在课堂中有疑问不敢于提出;知道答案但又怕回答错误,所以从不举手发言。这样的问题不断积累,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是反感。对于这样的学生她更需要激励与信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培养他们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更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学会主动思考。敢于在课堂上发言、提出问题。使课堂更具活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增进沟通,师生同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关注老师、接纳老师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学生往往就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有效的沟通,是塑造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我曾经有一位学生,他在班里数学成绩靠后,上课时从不主动发言。我曾经在课后主动询问他关于数学课堂上的问题,但他并不愿意回答。于是,我尝试从轻松的话题切入,以一个朋友,而不是老师的身份与他交流。渐渐的他对我敞开了心扉,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能及时同我反馈,数学成绩明显提高。从此之后,我的数学课堂上又多了一名积极发言的学生。师生之间的话题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内容、课堂、成绩,更可以向学生的生活、兴趣靠拢。有的学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始终是一副高大、严厉的形象,让学生心生敬畏的同时也容易产生距离感。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榜样,更应成为学生的亲人、朋友。师生同心,才能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

五、结语

小学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各种外在的影响对其心理变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小学生各方面成长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应当以人为本,从学生未来发展和个人成长进行考虑,选择恰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在教学中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健康。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找到多种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作为老师,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孩子心理健康,充满自信,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苑晓丹.培养孩子自信心的66个办法[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刘晓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新意,尤春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的策略探讨[J].都市家教( 下半月) ,2010,( 10)

[4]李秀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时代,2011,(2)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心理健康小学数学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