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从业动力不足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浅析

2018-05-26卫欣蒋屹林

东方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策略

卫欣 蒋屹林

摘要:近年来,高校教师辞职、职业倦怠、被动专业化等从业动力不足状态时而有之,已成为我国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阻力之一。探究高校教师从业动力不足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具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影响高校教师从业动力不足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校教师;从业动力;策略

2006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阶段,高校人才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各界关注。古人有言“天地君亲师”,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广大教师就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可见一直以来,教师均被认为是关系到民族未来发展最重要的人群和我国教育事业最主要的承担者。自我国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式提升等几个不同发展阶段。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从业态度成为了社会重点关注焦点之一。近年来,高校教师辞职、职业倦怠、被动专业化等从业动力不足状态时而有之,已成为我国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阻力之一。探究高校教师从业动力不足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具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高校教师从业动力不足影响因素

1、社会低位下降

在这个多元化的信息爆炸时代,高校教师不再是学生单一的知识获取途径,高校教师也再难以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高校教师很难在课堂教学中获得自我成就感,对于课堂教学的耐心和投入度大大降低。而近年来,随着各种课外有偿培训的教育模式盛行,学校大课堂教育模式较之社会市场经济下的有偿培训,高校教师因在校难以获得较高的报酬,对各种商业培训趋之若鹜。教师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定位不再,教师形象在社会大众心中越来越趋近于“出售知识的商人”。据《法制晚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2015年内,至少有13起教师被学生袭击事件曝光。而这些暴力事件在结果上,多数施暴者没有得到严厉的处理。 由此可见,家长及学生“尊师重道”心态鲜有再现,高校教师社会低位下降。长此以往,高校教师对自身角色的使命感、职业认可度下降,自然也就失去了从业的原始动力。

2、压力过大,归属感缺失

一项对全国72所高校教师的调查显示,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导致高校教师除了课堂上的“有限时长运作”还需课前“无限时长备课”课后批改作业与学生反馈交流。大多高校教师除日常教学、科研任务外,还需参加学校各类评比考核。教学内容和环境的重复、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职称晋升的压力让大多高校教师坦言身心俱疲,教学激情不再,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且随着我国教师体制改革,对高校教师采用“聘用制”这一制度改革无疑加大了高校教师的流动性,教师团队不稳定,高校教师的职业归属感缺失明显影响从业动力。

3、薪资待遇水平较低

部分学校薪资报酬设计不合理,导致高校教师收入较低,难以支撑来自家庭住房和子女教育等经济压力。为寻求更多的经济来源,部分高校教师选择另外加入“培训机构”凭借高校教师的名望和声誉来广招学员,以此获取报酬。在报酬不均的教学模式比较之下,高校教师对学校的课堂教学便再难以保持热情,逐渐“下海”。此举无疑分散了高校教师有限的教学精力,对学校教学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二、促进教师从业动力提高的相关策略

1、增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的重要作用,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一个从业者积极性的高低和完成职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价值观念。 学校应增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爱岗敬业,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使其明白肩负的使命,用其发自内心的职业光荣与神圣感践行“奉献与博爱”的教育工程。 以此保持高校教师的使命感,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可度。只有认清自身内在的价值需要和前进动力,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自我发展意识,秉承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纯粹之心,高校教师才不会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消磨掉进取和创新意识,才能成为自己生命发展的主动探索者,才会以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教书育人的重中之重,才能使高校教育事业永葆生机、蓬勃发展。

2、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造成教师从业动力不足、流动意向强烈的主要原因有来自教师的工作压力。由此可见,建立健全、合理的制度是缓解压力、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改善教师间人际关系,维持教师动力的必须措施。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成员,高校教师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和谐人际关系十分重要,为高校教师提供培训、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水准,创建合理化的管理模式,给教师工作减负,是维持高校教师从业动力的基本保障。

3、形成“尊师重道”的社会风尚

“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考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高校教师这一独特的知识分子群体受到怎样的对待,检视着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然而如今很多学生、家长对老师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尊重,学生及家长对老师大打出手的新闻屡屡见报,这给社会乃至整个教育行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老师变得谨小慎微,对学生不敢严厉批评,生怕让学生及家长产生不良情绪。某高校教师在交流时说到:“我们看重的不是人民教师的光环,而是自己是否得到了作为普通人应得的尊重。只有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鲁迅先生当年所说的教孩子们‘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的梦想,才不再遥远。” 《人民日报》也曾评论说:1500多万名教师支撑起来的教育体系,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社会财富。以“师道”重塑社会风尚,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只有提高高校教师社会认可度,才能使其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天赋。

三、结语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高校教师自身的从业动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保障高校教师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提升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社会氛围,对提高高校教师从业动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J].李春梅.文教资料.2014(09)

[2]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机制,打造卓越教師团队[J].何晓文.基础教育.2010(06)

[3]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杭海荣.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8)

[4]工作场所精神境界培育视角下的高校教师发展模式[J].李柯,杨柳.大学教育.2014(09)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策略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我的手机在哪?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合格的高校教师
花钱评高校教师让学者斯文扫地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