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的影响

2018-05-26杜勤曾钰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血常规影响

杜勤 曾钰

【摘 要】目的:探究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捐献血小板的患者,共60例,均对其血常规进行监测,观察献血前后血常规的变化。结果:捐献者在捐献单采血小板前后的血常规均正常,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会影响到献血者血常规。

【关键词】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血常规;影响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机器单采血小板因具有治疗效果好、纯度高、血小板含量高、保存时间长、同种免疫反应机会少、血液传播疾病危险性小和白细胞、红细胞污染低等优点,但是在相关文献中指出,献血者之后会出现血小板不同程度降低的情况。为此,我站选取60例捐献血小板者为分析对象,专门对其血常规进行了监测,具体情况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取我站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每两周自愿进行血小板捐献的献血者,共60例,均为男性,年龄在18到50岁之间,平均年龄(33.6±11.3)岁;经体检和血液检测,结果均与《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相符。

1.2 采集血小板 仪器:MCS+便携式血细胞采集儀和相关配套耗材,每位献血者捐献1或者2个治疗单位血小板,1治疗单位单采血小板容量250-300ml,血小板含量≥2.5×1011个/袋。

1.3 血常规检测 取献血者3~5ml肘正中静脉血,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采用Medonic M-series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生产企业:布尔医疗设备北京有限公司);血常规数据为每间隔一个月检测,共三次[1]。

1.3 主要测定指标 对比献血者捐献血小板前后血常规变化情况,主要是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HCT(红细胞比容)。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捐献者献血前的血常规化验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3次捐献前血常规每次间隔期为2周相比,患者的HB、HCT和PLT指标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输血事业的发展,成分输血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组成临床治疗的重要部分,作为输血医学领域的革命之一,在相关学科的推动下,成分单采技术应运而生,其中血细胞分离机的出现安全有效的实现了对各种血液成分的单采[2]。

所谓的单采血小板主要是在相对比较封闭的管道内实现对血液的采集,进行适当的抗凝处理后在离心作用下降比重相对较小的血浆与血小板成功的分离出来,然后在电脑控制下成功流入采集袋内,利用采血针将剩余成分重新会输给献血者,如红细胞等。利用这种方式,献血者在捐献后,在整个采集过程中其单位体积红细胞计数和血容量等不会发生出现较大的变化,由此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对红细胞等的浪费,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血常规主要是指血常规检查,是一种经常用来检查血液的方法,主要针对的是血液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血液的采集一般需要借助针刺法,以此来对血液中所含有的细胞数量进行科学测定,另外需要进行血涂片等,对血液中细胞的形态大小等进行依次观察。

血小板产生于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新生血小板储存在脾脏中,为维持血中正常量,其可以自由的与循环血中的血小板进行交换,并且血小板的寿命非常短,大约只有1到2周,因此每天大约更新总量的十分之一。机采捐献血小板时,当采出体内血小板后,在脾脏中储存的血小板会马上转移到外周血中[3],且单采血小板会对骨髓造血肝细胞产生更大的刺激,以此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将更多的原始巨核祖细胞分化来,由此会朝着血小板巨核细胞转换,待血小板成熟后会逐渐进入血循环当中,为此血小板在捐献后恢复速度十分快。研究表明,血常规指标在单采血小板30分钟与15天后便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基于在血小板捐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使用一定的抗凝剂,相应的便极有可能影响血液 ,为此需要高度重视献血后机体的恢复情况,特别是血常规的恢复。在本次研究中,献血者在捐献前、捐献后2周和第3次捐献后2周的血常规指标,经过比较,没有发现显著差异,表示捐献者的血常规在捐献两周后便可以逐渐恢复。

综上所述,根据研究和人体血小板的生理特点,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来说不会产生不良反应,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每次间隔两周捐献一次的血小板并不会影响捐献者机体的身体健康,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郑翠萍,陈元振.间隔期为2周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部分参数的观测及变化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06):635-637.

林绮文,陈锦艳,张婷,朱晓梅,刘诗,黄建华.红细胞参数偏高者捐献单采血小板安全性的初步观察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02):134-136.

向仁雪,吴建君,宋娜丽,陈敏,李晨晨,陈寒梅,吴春曦,李念恬,张强,赵树铭.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对献血者血液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01):92-93.

猜你喜欢

血常规影响
血常规检测结果对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价值观察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