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主题课例式合作研训 建设区域优秀学科团队

2018-05-26束乾春

教育界·中旬 2018年2期

束乾春

【摘要】在推进“主题课例式合作研训”区域教研的过程中,我们针对“主题课例式合作研训”区域教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主题课例式合作研训”区域教研的内涵、操作要求和具体做法进行了规划和研究,在项目引领下推进学科建设和区域优秀学科团队的构建。

【关键词】主题课例式;合作研训;学科团队

在推进“主题课例式合作研训”区域教研的过程中,我们针对“主题课例式合作研训”区域教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主题课例式合作研训”区域教研的内涵、操作要求和具体做法进行了规划和布置。并且以语文学科为试点,申报了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中“教师发展专项”课题《菜单式教研背景下的“语文研训学科团队”构建与行动研究》的项目,在项目引领下推进学科建设和区域优秀学科团队的构建。

一、“主题课例式合作研训”区域教研的内涵

“主题课例式合作研训”是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以观察和反思为手段,以互动对话为特征的、有着鲜明主题、人人参与的研训方式。

1.“主题”。指从教学教研的问题中提炼而出的、为学科教师专业成长共同关注的焦点和需要突破的专题。

2.“课例”。是指围绕主题设计教案、围绕主题实施教学所形成的课堂教学实例,这个实例需要表现“问题解决过程”,也是为研讨和培训提供鲜活的抓手。

3.“合作研训”。“研”指教研,特指紧接着课例后面的主题教研;“训”指培训,特指围绕主题课例和主题研讨所进行的小型培训。“合作研训”指课例研究、即时培训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结合,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内连续完成。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的特点,在研训结合中帮助教师提高。

4.目标。“主题课例式合作研训”区域教研旨在通过研究,提炼相应的操作手段,总结出“区域教研”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经验,为区域教研提供可行的操作方法。这学期我们将举行片区合作下的区域教研现场会,同时恢复和启动区优秀备课组、教研组的评选,以促进“主题课例式合作研训”区域教研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活动流程

主题课例式合作研训主要有八个流程:主题确定—主题学习—主题备课—主题上课—主题观课—主题说课—主题研课—主题写课。其中,课前三步,课堂和课后五步。

三、操作要求

1.主題确定

(1)开学一周前由教师结合本学期教材向教研组提交自己教学或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教研组长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整理,筛选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于第一次集中研讨时提交到教研组进行集中讨论,教研组对这些问题进行再筛选、提炼。最后,教研组长把关确定本学期研究的主题,主题确立后可以请学科研训员、本学科骨干教师指导。

(3)根据研究主题和教材,确定研究课例。

(4)教研组长根据研究主题和课例制订本学期研究计划,做到组员人手一份,于开学两周前将研究计划报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处。

2.主题学习

围绕主题开展相关理论学习。所有教师都要围绕研讨主题收集相关的资料(围绕每一主题,至少要有三份以上的学习材料。例如,与研讨主题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老师们对研讨主题的认识或看法以及对执教内容的最新解读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具体的学习方式有三种(仅供参考):

1.读书。围绕主题选择相关的教育刊物、教育专著等文字资料进行学习。其中,学习教育理论刊物和教育专著,主要是寻找理论基础,学习各省教育是收集他人解决类似问题的实践经验。

2.读图。围绕主题选择针对性强的名师示范课录像、影碟等影音资料进行学习。主要是为研究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教学情景与方法。

3.读人。围绕主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与同学科教师及业务指导部门的教研人员进行的研究沙龙等活动。学习可采用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模式,目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提炼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每次主题学习必须有专人负责,全组成员共同准备、参与。

3.主题备课

(1)个人备课

每次片区集中研讨前,片区教研组组内成员根据计划确定适合于这个主题的教学内容,人人围绕这个主题备课,并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根据组内成员数打印好,保证人手一份。(听课教师也要进行备课,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研究课标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要求,根据自己的教学思想或研究的主题写出教学设计)

(2)集体备课

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片区集中研讨时,执教人主讲,片区教研组成员共同研讨,集思广益,由执教人根据研讨的结果形成教学方案,并将教案于观课前下发到组内成员。

4.主题上课

(1)围绕主题。教师选择合适的单元课题执教,体现对相关主题的探究性教学。

(2)课堂实践。在课堂中实践本次研训主题,体现主问题引领“学、讲、想、练”的课堂结构。

(3)学为主线。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为主线的“学生自学—教师导学—活动互学—现场展学—师生评学”“五学”活动开展情况。

在片区主题上课前,执教教师要在本校进行过试教。

5.主题观课

(1)观课前组长给每位观课教师分工。根据研究主题确立观察点,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习条件的创设、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学生活动、课堂气氛等方面进行课堂观察,以便评课研讨时突出重点,不重复,不遗漏。

(2)观课位置选择。观课教师根据观察的目的可以坐在不同的位置,教室的前、中、后都可以选择。教室前面可以分左右两个观察角,侧对学生和教师,既可以面对全班学生进行观察,又可以面对教师进行观察。教室后面可以选择左中右三个观察角,从背面观察全班学生,从正面观察讲课教师。坐在教室中间左右两边和学生坐在一块儿便于进行个案观察和交流。

(3)观课记录

观察人员要认真记录课堂信息并简明提出分析意见,快速记录感性认识。观课者要快速整理归纳观课记录,将分析意见列出提纲,尽量从理论的高度去归纳课堂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为评课做好充分的准备。记录表于本次集中研讨结束后交教研组长。

6.主题说课

执教者说课。围绕主题说教材教法、说教学思想、说教学设计、说教学反思等,尤其是讲结合主题的课堂实践中实现的目标、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突破的困难,还可以把自己在备课中的难题与困惑提出来。

7.主题研课

(1)观课者评课。评课可以是选派代表评课,也可以是所有观课教师逐一评课,还可以是对话式评课和插话式评课。对于评课,所有参加当次区域教研活动的教师都要高度重视。

观课者根据课堂观察谈对本课的认识,结合观察点谈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困惑的问题,寻求同伴帮助解决;讲课人根据大家的意见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提出新的问题。

评课的质量往往决定活动的质量。因此在评课时,要力避这样几种情况发生:一是远离或游离主题的评课。评课者无视研讨主题的存在,信口开河地評说一通,不能切中研讨主题。二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评课。评课者在观课过程中原本就没有评课发言的思想准备,只是想听一听别人怎么说,在要求发言时就三言两语敷衍了事。三是按照过去的习惯评课。评课者或只说课的优点,或只说课的缺点,或轻描淡写地提一点建议,不能按研讨主题的需要评课。四是重复别人的评课意见。评课者在评课时没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只是重复别人说过的一番话,或干脆说同意上述老师的意见等。

(2)现场对话。在主题发言、说课和评课的基础上,围绕研讨主题进行现场对话。现场对话是多向的。对话的话题可以是研讨的主题,也可以是研讨课中的任意一节课,还可以是主题发言中的某一个观点。在研讨主题的调控下,对话不完全是主题发言人或研讨课执教者与全体参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参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或是参加活动的专家与参与教师之间的对话。现场对话是主题发言、说课和评课的延伸和发展,也是提升区域教研活动质量的很重要一环。

(3)专家点评。专家可以是教研人员,也可以是学校的骨干教师,还可以是校内外教育教学专家。专家点评不是对本次区域教研活动过程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本次区域教研活动内容的提升。专家评点要对本次区域教研活动的所有材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分析,以期得出关于研讨主题的整体的、全面的看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

8.主题写课

(1)执教者写教学反思。教师将解读、教学、研讨、写作这四步的“学—做—行—思”写出来。

(2)评课者写评课记录。“用笔说话”,用键盘敲击成长的灵感,用网络展示成长的轨迹,碰撞智慧的火花。

(3)主题活动整理。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整理本次主题课例式研讨的材料和成果:主题、围绕主题学习的材料、最终的教案及课件、执教者的反思、所有听课者的评议、本次主题研讨的认识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