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园民间童谣的教学

2018-05-26姚艳华

教育界·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育活动幼儿园

姚艳华

【摘要】童谣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常常被运用在我国的幼儿教学之中,它对幼儿的智慧发展有着很好的启发作用,还能够在游戏活动中起到统一游戏动作的作用。民间童谣是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代替的,它的作用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将民间童谣教学加入到集体教学活动中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更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关键词】民间童谣;幼儿园;教育活动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民间童谣能够传承,不仅是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是因为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幼儿也能够很积极主动地学习童谣,并且童谣的开展方式很自由,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一、收集民间童谣大量素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选择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童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因此,对童谣的选择很关键,要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如小动物等比较感兴趣,我们就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去选择一些相关的童谣。《小老鼠》语言生动易懂,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小老鼠的特征,孩子一下子就能接受。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2.选择能给幼儿想象空间的童谣

爱因斯坦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创造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特别是我们在学习文学作品的时候想象也显得格外重要,拥有想象才能创造出更多美好的语句。如“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烂熟于心的童谣在耳边萦绕,“摇呀摇,摇到外公桥,外公给我吃糖果……”你是不是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童谣,是的,童谣可以千变万化。我们只要抓住童谣的特点,孩子们就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孩子们表达出自己的所想、所感。童谣能够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3.选择美好道德情操的童谣

单纯的说教是并不能达到让孩子们积极发现并且模仿美的行为的效果的。因此,童谣作为一种语言艺术,相比故事来说语言更加简练,通俗易懂,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接受。例如童谣《秋风起》,里面就有语句具体形象地表达了妈妈对孩子们的爱,激发孩子们爱妈妈的情感。

二、开展民间童谣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掌握知识

《纲要》指出:“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所以,幼儿的学习是个主动的过程,教师在其中应该给幼儿更多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自己自发地学习童谣,主动参与,主动探索。

1.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我们可以将童谣的学习和其他的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能够学到更多。如《放风筝》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自由讨论,展开想象的空间,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风筝为什么可以飞到天上?这时候小朋友们就告诉我,风筝是因为有了翅膀才能飞上天的,也有人告诉我风筝在风爷爷的帮助下飞上了天。这时候我就可以将其和其他知识融合在一起,满足孩子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到户外放风筝,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风筝飞上天的原因——风筝在风的帮助下飞上了天,然后再开展其他内容的教学,孩子们对这一活动印象十分深刻。

2.区域活动

幼儿由于年龄小,对大小空间的感知能力较差,因此在学习《从前有座山》的时候,孩子们因为能力有限,导致学习的时候对物体大小出现了偏差,掌握起来的速度很慢。在教学过程中我记下了这一情况,我将童谣的内容制作成了一套卡片,将童谣的内容依次画在卡片上,幼儿果然能够边看着卡片边读儿歌了。这种方法在教学效果达到的同时孩子们也获得了快乐,值得借鉴。

3.亲子活动

《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长对孩子们的帮助很大,因此在孩子们学习童谣的过程中家长也应该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家长参与幼儿的童谣学习,意义在于可以了解童谣对幼儿发展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孩子一些指导和建议。另外,家长也可以帮助幼儿一起收集、选择童谣素材,请家长为孩子们演一演,甚至可以用方言演绎,更好地激发孩子的表演兴趣。

4.日常活动

童谣的教学可以渗透在一日生活之中,在晨间锻炼的时候可以开展一些简单的童谣。童谣的作用远不止如此,班级一日常规的培养也可以借助童谣。例如童谣《门口》,就可以让孩子们知道如何排队,将童谣和游戏相结合,孩子们在玩中学,自发参与到活动中去,也能够知道排隊应该怎么排。如此一来,童谣的学习也完成了,孩子们的常规也更好了,一举多得。

三、丰富民间童谣的教学形式,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

1.童谣的节奏促进幼儿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在童谣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孩子们在学习童谣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其中和别的普通儿歌不一样的地方。在童谣《老鼠娶亲》中,节奏就很明确,孩子们能够跟着节奏来边拍手边念,在这样明确的节奏下,孩子们参与度很高。这样的童谣让孩子们更加大胆地参与进来,有些孩子比较胆小不太爱说话的,也能够很连贯地将它念下来。因此,幼儿在学习童谣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训练手口一致的协调性,事半功倍。

2.创编童谣可以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创编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童谣学习中也不例外。很多童谣都很贴近生活,童谣中出现的事物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因此都可以将它进行改编,孩子们也很喜欢这一环节。让孩子们创编童谣,甚至通过童谣去创造新的游戏,也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发散思维。

3.童谣的韵味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表演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方式,但是表现并不是简单地用肢体表现童谣,或者是机械模仿,而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声音或者动作去表现童谣独特的韵味,包括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等。在童谣《数一数》中,教师除了引导孩子们用不同的声音去表现不同的动物以外,还可以运用不同的语气,这样一来,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儿歌,能够理解、感受童谣的韵味和趣味,欣赏它美好的意境。

童谣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带给孩子们的帮助是无穷的,它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它们简单、短小,便于孩子们掌握。通过传唱童谣,能够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孩子们能够在童谣中更好地塑造自己开朗乐观的人格,培养美好的情感,并且能够在童谣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因此,在幼儿园中童谣的学习必不可少,孩子们在童谣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美德,学会欣赏、感受、表现它们的美。

猜你喜欢

教育活动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爱“上”幼儿园
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