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导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8-05-26祝瑞印

教育界·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实践探索数学教学

祝瑞印

【摘要】为了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我们尝试推行“以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从思考、实践和收获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问题导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一、思考:从被动走向主动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部分学生习惯于解决现成的问题,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生为数不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于是,我们提出了“以问题导学”的构想,“以问题导学”,顾名思义就是用问题来引领学生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引导,在师生的多向互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归纳、自我提升。这样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二、实践:从模糊走向清晰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问题从何而来?聪明的犹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们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而思考是由怀疑和问题所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于是“你今天提问了吗”成了很多家长和孩子经常沟通的话题。作为教师,要让孩子保持好问的天性,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入研读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给学生提问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预测,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索之旅。下面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为例,谈谈如何将问题贯穿教学的始终。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片断1]

师:王大叔准备用木条围一个花圃,你觉得围之前要考虑哪些问题?

生:围成多大的花圃。

生:设计成什么形状?

师:你觉得可以围成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

师:同学们考虑得很周到,看王大叔围怎样的花圃呢?(课件出示信息: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你觉得哪些词很重要?你又想到了什么问题?

生:要围成长方形。

生:木条的总长度是22米,也就是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

生:既然是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的,长和宽刚好是整米数。

生:我还想到了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有好多种围法,不同的围法面积不一样。

师:同学们真厉害,从简短的文字中挖掘了很重要的信息。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怎样围面积最大”这个问题。

【反思】愛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为了激发学生敢想、会问的欲望,教学例题时改变了原先整体呈现题目的方式,而是从大处着手,创设了一个开放的情境——用木条围一个花圃,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呈现完整的信息,让学生整体感知理解题意,并透过文字深度思考,发散了思维,最后揭示本节课研究的重点,让学生带着目标进入新课的学习。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想一想: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的想法在练习纸上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思考,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1:我是画图思考的,想到了两种围法:

第一种:长6米,宽5米;第二种:长7米,宽4米。

生2:我是直接计算得到的,22÷2=11(米)。

生3:我也想到了5种,是这样列举的:

师:比较这三个同学的想法,你认为谁列举的方法更好一些?为什么?

生:第一个同学列举得不全面,有遗漏。后面两种都用表格列举的,很清晰。

生:第二个同学5种方法都列举了,但有点儿乱,第三个同学有顺序地列举了,看起来很清晰,而且还加了“面积”这一栏。

师:列举时,我们可以从长10米,宽1米想起,一直到长6米,宽5米为止,有顺序地列举出不同围法,这样就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板书:有序列举)

师:如果你是王大叔,会选择哪种围法呢?

生:我会选择长6米,宽5米这种,因为这样围面积最大。

师:对,从表格中我们能很快找到答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长6米、宽5米的长方形面积最大呢?仔细观察比较,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从左往右看,长越来越短,宽越来越长。当长和宽最接近时,面积最大。

师: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课件逐个出示不同的长方形)我们一起来看图感受一下,当周长相等时,面积是如何变化的。

【反思】 实践证明,学生具有自主研究的潜能,他们通过画图、计算、摆小棒等途径找到了不同的围法,并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然后针对不同的列表进行比较逐步优化,揭示“不遗漏、不重复”。选择了最佳围法后,教学并没有仅仅满足找到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深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不断的追问中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感知了一一列举策略的优越性,更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获得了成功感。

3.拓展延伸,再提问题

[教学片断3]

师:王大叔非常感谢同学们帮他设计了花圃,这个问题解决了,由此你还能想到什么问题?

生:如果这是一根22米长的铁丝,围花圃还可以怎样围?比一比,怎样围面积最大?

生:我还想到了曾经解决的问题,例如用2、5、7、9组成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乘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和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不是有点相似呢?

师:同学们真厉害,学习数学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很重要,这些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反思】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仅限于让学生在课堂解决问题,而要拓宽视野,拓展延伸,启发学生再提问题,以便课后进一步去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这节课的最后,让学生展开联想,由一道题想到与之关联的一串题,研究的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又会有新的发现。

三、收获:从“我被问”走向“我会问”

“以问题导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课堂结构,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教师的观念在转变,逐渐意识到提问不应是自己的“专利”,更应该是学生享有的权利。他们不再直接提问或者担心学生不会问,而是多了一些等待,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变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学生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潜能被激发了,能大胆地想,主动地表达,更多的学生愿意抛出心中的疑问,愿意和同伴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获得了自信和成功。这正是我们所追寻的理想的课堂。

总之,问题是催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激发学习和创新的动力。当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地训练和培养。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构建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实践探索数学教学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