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建构和实施策略初探

2018-05-26陈晓锋

教育界·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阅读课程课程构建实施策略

陈晓锋

【摘要】十多年来,整本书阅读课程建设进展并不尽如人意。因此,要在分析现状、剖析原因的基础上,建构整本书阅读课程模型,探究适切的课型操作范式,完善课程支持系统,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阅读课程;整本书阅读课程;课程构建;实施策略

一、“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分析

新课改推进十余年来,整本书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问题。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提出了“读整本的书”的建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继续强调要“读整本的书。”然而,十多年来,整本书阅读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存在只重分数、不教阅读(整本书阅读),随意无序、缺乏策略,资源不足,氛围不浓等现象。简言之,“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并未真正得到有效落实,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总体质量的提升。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课标”要求语焉不详

《语文课程标准》除提出“读整本书”的建议外,仅在《附录2 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中简要地列举了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和长篇文学名著。《语文课程标准》只是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外阅读”范围,并未将其纳入语文课程的大范畴内,与“课内阅读”相比,其地位可谓等而下之。作为语文教学纲领性的《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观和阅读课程观上出现了严重偏差,使得语文教师在整本书阅读的认识和实践上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次,前后两版的《语文课程标准》都未对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和评价方式等作具体阐述,给教师具体的教学实践造成了许多不确定性,也是导致整本书阅读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材编排随意无序

以某版本语文教材為例,整个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安排没有形成序列,在第一和第二学段没有安排整本书阅读的内容,第三学段虽然安排了相关内容,但更多的是介绍作家的“作家卡片”、读书(读报)方法介绍,即使编入“我阅读,我快乐”和“名著便览”板块的七本书的经典性、适切性也尚须推敲,更遑论其科学性、序列性和儿童味了。

3.阅读课程建设缺乏有力支撑

(1)课时偏少。省颁课程计划规定小学一、二年级语文开设8课时,其他年级开设6课时,对培养母语素养的语文课程而言课时总体偏少。在小学各年级语文课程中,整本书阅读并未拥有自身的专属课时。整本书教学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为课外阅读,可谓“说起来重要,忙起来就一边撂”。(2)师能不够。教师的阅读教学素养还难以满足当下语文课程改革包括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师在接受师范教育时,较少或几乎没有涉及儿童文学教育,缺乏儿童文学的学养和知识结构,对儿童文学阅读(包括整本书阅读)教学往往不得要领。(3)资源匮乏。如,学校图书馆开放不正常,社区(镇区)无书店、图书室,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4)家庭文化背景不佳。乡镇小学的家长绝大多数都是工人、农民、摊贩,整日忙于生计,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以致家庭无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整本书阅读” 课程的模型建构

1.定位

曹文轩先生在《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中指出,儿童文学的宗旨与语文教育目的高度契合,两者的根本意义的都是为人类的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材单篇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应坚持儿童本位,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促进其言语生命的成长和精神人格的发育。

2.选书

为儿童选择、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是整本书阅读课程的起点和基础。如何从浩瀚的书海中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我们的想法是:一是把握经典性。经典是经过历史选择的,长期流传中形成的,并且具有历史传承的思想观念的文本。唯有阅读经典,才能帮助儿童从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精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二是遵循规律性。研究表明,低年级孩子爱读和其生活相近的画面感较强的故事;中年级孩子喜欢富有知识性和带有幻想色彩的作品;高年级孩子更倾向于阅读一些富于文学性的作品。因此,应根据各年段儿童的认知心理特征分层次寻找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大体上看,低年级应以图画书(绘本)、故事、民间童话为主;中年级以创作童话、科幻小说为主,高年级以儿童小说、名人传记、诗歌、散文、寓言为主。三是体现整体性。整本书阅读是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选择书目时,可与教材相匹配,以实现整本书阅读和单篇阅读教学目标的整体达成。如,先读单篇课文,再阅读选文原著;阅读作家的某一篇课文后,再阅读其代表作;阅读某一主题的课文后,拓展阅读相同主题的书籍;阅读某一文体的课文后,比较阅读相关文体的佳作。胡元华老师的研究表明,“整本书阅读”和“单篇阅读”在学习目的、教学方法、阅读性质、阅读方式上的差异,实行整合后能做到优劣互补。

3.导读

导读是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核心环节。导读的优劣,直接关乎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的品质。温儒敏先生说:“不要每一本书都那么抠字眼,要容许有相当部分的书是‘连滚带爬地读的,否则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我说的‘连滚带爬地读,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但有老师略加指导,甚至纳入教学,就会事半功倍了。”叶圣陶先生也说:“因为开列目录只是阅读以前事;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有给一点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1)激发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原动力。在指导学生阅读一本新书时,可以借助好书推介、新书导读等形式,通过认识作家、解读书名、片段欣赏、设置悬念等导学技巧,引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和迅速投入阅读的热望,实现阅读期待引领整本书阅读的最佳效果。

(2)维持阅读热情

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阅读成功体验是保持持久阅读热情的有效引导方式。其中,问题是有效引导的关键要素。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林博士认为导读课的问题设计要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做到少提小问题,多提大问题;少提事实性问题,多提诠释性问题;少提认同性问题,多提批判性问题;少提简单陈述性问题,多提创意思考的问题;少提封闭性问题,多提开放性的问题。

(3)强化阅读分享

精心组织的读书交流活动,不仅课题阅读兴趣,还能强化学生对阅读持续的专注力,进而提高阅读的品质。如,开展我为名著画插图、精彩片段演一演等富有童趣的活动能帮助学生亲近原著、深化理解;开展读书卡片交流、读后感展评、好书推介会、读书交流会等活动能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影响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促进全班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4)优化阅读评价

及时、适度的评价对促进儿童阅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可借助鼓励性评价肯定儿童阅读的点滴进步,帮助儿童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借助过程性评价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多元化评价引导学生在丰富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中不断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鉴赏力。

(5)注重方法指导

小学阶段要着重培养默读、浏览、快读、猜读以及如何读一本书、如何进行检索阅读等读书方法。要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的实际需要合力运用读书方法。如遇到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选用跳读的方法;碰到生字生词,可以采用猜读的方法根据前后文意思猜想生字生词的意思,让阅读能顺畅地进行下去。读书的方法不仅要讲操作要点,还要有针对性地训练。特别要注重读书方法的传授,要采取灵活的教法,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从而让他们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学会读书。

4.整合

整本书阅读课程要整合课内教学和课外延展两大系统。一是要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落实整本书阅读课时(每周一课时),完善操作策略;二是要强化课外延展,指导学生在课外自由地选读好书,自主地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尽情地在阅读中汲取营养,体会读书的快乐;三是指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借助社会力量开展读书活动,构建立体的整本书阅读课程架构。

三、整本书阅读课程的课型设计

整本書阅读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需要不同的课型来支撑。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单篇课文的阅读,过渡到整本书阅读需要经过较长的适应过程。适切的课型有利于帮助学生度过转型期,克服种种困难,顺利进入整本书阅读,进而促进课程品质的提升。“整本书课程”的课型主要有:

1.选书指导课

在推进整本书阅读课程时,教师除一方面要向学生推荐一定的优秀书籍,还应指导学生学会从海量的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好书。选书指导课重在训练学生运用“检索阅读”的方法快速阅读一本书。课上,教师要教给学生看书名扉页、提要简介、前言、目录,在选读几段与主旨联系密切的章节,也可以跳着读,最后再比较认真地读书的结尾,还可以看看后记,这样就能大致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决定是否继续精读、略读或者不需要读。

2.新书导读课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愉悦的精神旅行。在引导学生开启一本新书的阅读历程时,教师有必要给予适当指导,以确保阅读目标的达成。如,“故事引入—片段赏析—设置悬念—推荐书籍”模式可以调动学生阅读兴趣,触发阅读期待;“片段赏析—作家介绍—特色分析—深度阅读”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聚焦表达,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

3.阅读推进课

对小学生而言,阅读整本书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事,往往开头兴趣浓,不多久就读不下去了。其中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阅读过程中迷失了方向,缺少持续阅读的动力。因此,可借助阅读推进课了解学生阅读进展,发现肯定亮点,交流困难疑惑,解决典型问题,提出下一步努力方向,让学生在如“探险”般的阅读旅程中体现阅读的独特魅力。需要指出的是,阅读过程中的指导,不仅在课上,更应与学生的日常阅读有机融合。

4.阅读分享课

阅读是个人的私享,属于幽远的心灵之旅;也应是大众分享时空,形成携手同行的快乐伙伴。在阅读分享课上,学生或展示读书心得,或诵读表演,或专题报告,或展开辩论,形式不拘,各显神通。阅读分享课不仅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更是学生自我评价、相互促进、享受阅读快乐体验的平台,有利于强化学生自主参与整本书阅读的积极体验。

5.方法指导课

长期以来,阅读方法的指导仅限于课文(单篇)的解读。对于如何读整本书的训练,几乎是语文教学的空白。因此,我们要补上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这一课。小学阶段,重点要教给学生学习默读、浏览、精读、略读等方法。如,要告诉学生,对特别重要的书可以采用精读法。主要步骤是:粗读,初步了解;细读,深入理解;精读,突破重点。还可通过具体的文本具体指导学生学习图画书、童话、小说、寓言等不同文体的读法,以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能力。此外,还要重视阅读速度的训练,使学生六年级毕业时达到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的要求。

四、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支持系统

1.时间保证

一是要改变单篇课文过于重视、花费时间过多的倾向,保证有较为充足的时间用于整本书教学;二是转变现有阅读教学方式,通过整本书共读、主题阅读等形式,不断丰富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喜欢整本书阅读。

2.资源建设

学校要加强图书馆、班级书架建设,在充分听取教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学生喜欢、文质兼美的优秀图书;要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鼓励学生走进学校图书馆,成立流动图书馆将藏书送至每一间教室,让学生随时能读到好书;要引导家长立即行动起来,为每一个孩子配一个小小图书架,定期为孩子购买或借阅优秀童书。

3.示范引领

要重视教师阅读工程建设,引导教师成为儿童阅读的点灯人和引路人,成为学生阅读的最美示范;要引导家长积极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在家中带头读书读报,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每一个家庭都充满书香。

4.评价促进

要不断优化语文阅读课程的评价机制,引导教师刷新教学理念,强化整本书阅读课程意识,突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要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继续优化评比表彰机制,让读书成为生活中最美的风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朱自强.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M]. 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15.

[4]温儒敏. 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J].课程· 教材·教法,2016(6).

[5]胡元华.“整本书阅读”课程建构的设想[J]. 语文教学通讯,2016(10C).

猜你喜欢

阅读课程课程构建实施策略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探析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休闲体育”对重庆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