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2018-05-26罗瑞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师范生传统文化

罗瑞

[摘要]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意味着课程改革的明确化和深入化,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因此,师范院校亟待加强对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师范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平台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为例,通过任务设计、教学反馈、任务评价等方面的论述,阐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任务驱动;核心素养;传统文化;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3-0130-03

一、“任务驱动”教学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概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是宁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本科)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共51课时。教学中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灌输式教学,尝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对课时进行了分配,理论讲授30学时,任务实践21学时;其次教学中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师范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通过教师设计任务,学生单獨或合作完成任务,师生共同评价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了解文化多元现象;能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能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能力目标:能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正确认知民族自身;能辨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能正确认知中国文化的国际地位。素养目标:通过课件制作、课堂讨论、模拟试卷等主题任务,让学生学会团队协作、主动学习,培养其科学创新、文化传承、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

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评价(60%)加期末考试评价(40%)构成。过程性评价包括:纪律考核(5%)、自主独立学习(5%)、物态文化课件制作与展示(20%)、主题任务(20%)、延伸阅读(5%)、其他(5%)。期末考试评价以综合性试卷闭卷考试成绩为依据。

二、“任务驱动”教学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任务设计

根据宁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本科)及《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标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了7个主题任务,具体如下:

教学主题一:当地传统文化(3学时);任务项目:观后感;任务要求:邀请博物馆宣教科的老师或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主讲《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历史遗迹等,要求学生通过对身边的物态文化、精神文化的直观体验领悟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完成观后感,课堂交流。师生评定成绩计入课程过程性考核;任务目标:通过直观体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会学习、理性思维和知识创新素养。

教学主题二:传统节日文化(3学时);任务项目:传统节日手抄报;任务要求:将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归纳,随机分配给全班同学,每个同学完成一份节日手抄报,重点强调节日的传承意义与如何传承,任务成果在校园适宜地方进行展示。师生评定成绩计入课程过程性考核。任务目标:通过资料搜集整理,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传承意义,培养其政治认同、文化传承、科学实践素养。

教学主题三:道家养生知识(2学时);任务项目:养生知识交流稿;任务要求:结合学习内容,查找资料,个人整理归纳出切实可行的,具有实践意义,可操作性的道家养生知识交流稿,避免纯理论性论述,任务成果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师生评定成绩计入课程过程性考核。任务目标:发挥知识的实用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素养。

教学主题四:儒家的道德人格(2学时);任务项目:儒家道德人格交流稿;任务要求:通过学习,深化知识,每个同学完成一篇自己对儒家道德人格的认知交流稿,观点鲜明、条理清晰,任务成果在课堂上交流。师生评定成绩计入课程过程性考核。任务目标:在资料信息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科学思维、文化传承、政治认同素养。

教学主题五:物态文化(5学时);任务项目:完成教案和PPT;任务要求:将全班同学分为6人一组,每组随机选择课程物态文化中的一部分内容,小组集体撰写教案、制作PPT,教师随机抽选一人进行课堂任务成果讲授。师生评定成绩计入课程过程性考核。任务目标:培养学生拓展学习、团队协作、责任担当素养,同时训练师范生集体备课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

教学主题六:大学精神(4学时);任务项目:微讲座交流稿;任务要求:结合传统文化教育理念,查找“大学精神”相关文章,每位同学提供一篇经典文章,并归纳文章的核心内容,整理成5-8分钟的微讲座教案,教师选择部分同学利用课堂进行交流展示。师生评定成绩计入课程过程性考核。任务目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当今教育现象的正确判识,培养其理性精神和人文底蕴素养。

教学主题七:知识总复习(2学时);任务项目:模拟试卷;任务要求:要求学生在期末结束前对课程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汇总,按照试卷形式每人编制一份模拟试卷,引导学生对题型、分值、考查点的正确把握,并利用最后一堂课,将编制好的试卷随机发给其他同学完成答案填写。师生评定成绩计入课程过程性考核。任务目标: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分类,训练师范生的试卷编制技能,培养其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素养。

三、“任务驱动”教学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

反馈

教学反馈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的最有力武器。任何教学方法的适用,是否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最终需要通过教学反馈来检验。

(一)形成性评价

笔者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及与学生课后交流,发现学生对自己能够主动参与的教学内容学习兴趣明显高于教师传统式讲授,如传统节日手抄报,学生兴趣很高,并且学习效果良好,表现为期末考试试卷中阐述传统节日试题能够翔实解答并表明自己的观点,深化了学习内容;学生喜欢实践体验式教学,如参观博物馆,体验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走出校门,物态文化的直观接触,使其内心更容易认同本民族文化;学生认可实用性教学,如期末的模拟试卷,让学生在综合复习的基础上训练了其师范技能,对今后从教工作奠定了基础。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后,课堂抬头率明显提高,提问回答更加积极,教学效果较传统讲授明显提升。

(二)问卷调查

笔者在课程结束的最后一节课,给98名学生发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时效性调研表对教学效果进行掌握。

通過调查,对“在完成主题任务中你学到知识了吗?”,96.9%(95名)的同学均认为完成任务的过程学习兴趣高,能够学到知识;对“你喜欢这种多元化的主题作业吗?”,94.9%(93名)的同学回答喜欢,认为作业形式多元,贴合生活实际,对自身有帮助;对“你认为这些任务培养了你的那些能力?”,92.8%(91名)的同学回答集中在动手动脑、团队合作、独立思考、师范生技能方面;对“你认为这些任务培养了你的那些素养?”,93.8%(92名)的同学回答集中集体荣誉感、理性思维、责任担当、健康生活、文化传承方面;对“你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效果任何?”,98.9%(97名)的同学回答好或良好;对“你喜欢‘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方式吗?”,98.9%(97名)的同学回答喜欢。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对培养师范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学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教学效果良好。

四、“任务驱动”教学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分析

通过对教学形成性评价和问卷调查信息的掌握,笔者发现传统文化课程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益于培养师范生学会学习、勇于创新、责任担当、科学实践等核心素养,同时具体运用中也存在着问题。

(一)“任务驱动”教学优势体现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后,课堂抬头率提高,注意力集中;通过查阅资料,学生获取的知识远远大于课堂讲授,对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归纳和整理。因此,学生对主题任务的完成积极主动,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素养得到培养。

在团队合作式任务中,团队成员的成绩取决于每个队员分工任务的完成,个人的表现影响着其他成员的成绩。因此,每个成员为了不影响团队其他人的成绩也会努力协作完成任务,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责任担当素养得到培养。

针对师范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相关实践技能性任务,使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得到提升。课堂讲授使其语言表达、粉笔字、板书设计、PPT制作等技能得到训练;模拟试卷使其知识的归纳整理,重难点把握,出卷能力得到训练;大学精神微讲座使师范生对现代教学理念有更深的把握,师范生的科学精神、人文底蕴素养得到培养。

(二)“任务驱动”教学不足归纳

部分学生认为主题作业工作量大,参与的积极度不高;部分学生缺乏团队精神,对于自己承担的任务不能用心完成,导致团队任务完成的质量不高;部分学生对实践技能任务不重视,课后缺乏主动练习,导致课堂展示流于形式,浪费时间。

明确任务环节,对部分章节内容的任务缺乏明确性,教学目标不够清晰;设计任务环节,忽视了任务要求的重要性,导致学生与教师思路脱节,不能有效完成任务,实现任务目标;任务评价环节,对于任务评价机制的构建不够完善,教学促进作用发挥不足。

五、“任务驱动”教学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进对策

(一)师生转变观念,重视核心素养培养

首先,师生均需对核心素养文件进行学习,对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有所把握,这样才能明确教学目标,转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才会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加大才能接受,自主学习能力才会提升,师生才能互动配合,促进教学实效。其次,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时,应将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告知学生,以便取得学生认可,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最后,师生之间需勤交流,对培养目标明确,教学方式清楚,以便对教学中随时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稳妥解决,提升教学实效。

(二)任务设计适宜,符合教学目标要求

“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步骤对教学实效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是保障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教师设计任务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同时也要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相结合,确定出每门课程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每章节的教学目标也应有所明确。第二任务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教师不能随意设计任务,应按照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每项任务都应当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第三设计的任务难易程度要适宜,封闭性任务与开放性任务相结合,既应有知识归纳总结性任务,也应有独立思考、实践创新性任务,既让学生的拥有夯实的基础知识,也使其核心素养和师范技能得到培养。

(三)任务完成有效,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任务驱动”教学中完成任务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做好前期工作,告知学生任务要求,任务目标,调动学生参与任务的积极性,同时做好任务引导,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帮助,引导学生按时保质完成任务。要关注每位学生,对于一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践能力较弱,担当意识薄弱的学生应有选择的引导,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完成任务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四)完善任务评价,以评促学得以实现任务评价不仅是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的组成部分,更是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保证学生成绩的公正性,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师生应共同成为任务评价主体,不同的视角,会使评价更加有效;评价方式应该多元化,既包括形成性评价也包括标准性评价,对学生学习动机与态度和学习成效均应进行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作用;评价指标应明确,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确定明确的评价指标,作为师生评价的理论依据,保障评价有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任务驱动”教学关注学生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做中学”的教学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传统节日手抄报、大学精神微讲座、道家养生我知道、物态文化自主学习、模拟试卷等主题任务的设计,对培养师范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实践创新、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提升师范生三笔字、口语表达、教案撰写、试卷编制等师范技能。因此,师范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加强对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应与时俱进,关注课程改革方向,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师范生。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Z].2017.

[2]吴青.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对泰中国文化类课程教学设计[D].济南:山东大学,2012.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师范生传统文化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