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时代精神生活困境问题研究

2018-05-26韩林杉王中枢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物化理想信念理性

韩林杉 王中枢

[摘要]现阶段,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存在危机现象,主要体现在物化生活下引发精神困境的现象日益明显、现代性疏离化的交往模式使人陷入精神生活的空虚和理想信念的缺乏等。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困境下的自我救赎之道,通过善用资本逻辑、寻求理性之思的复归和树立个人信念意识的方式来重构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关键词]精神生活困境;物化;理性;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3-0098-02

当代中国正处于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的双重时代背景之下,在从单一社会向多元社会转变的过程之中,我们品尝到了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但也遭遇了精神生活的困境。

一、中国人精神生活危机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本应是唇齿相依的,物质生活为精神生活的物质前提,精神生活又指导着物质生活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常态化发展正日益改变着中国发展的经济方式和阶层结构,伴随这种经济的转型,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从单一向多元的转型,正所谓“物质生活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但在物质生活不断丰满的今天,精神生活不仅出现了滞后发展的状态,甚至出现被物质生活僭越的情况。

首先,物化生活衍生精神生活困境的问题越发明显。一方面,人们把物推向制高点从而引发了物化危机,精神生活又因为是物质生活的外化而被物质生活所奴役,物质成为了崇高的价值追求,精神生活对物质呈现出依附的状态。人与物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嬗变,物成为了主宰人的“神”。正如弗洛姆所说的现代人异化于自己,异化于同类,异化于自然。人变成了商品,其生命变成了投资,以便获得在现存市场条件下可能得到的最大利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讲不过是已经异化为自动机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沉迷于光怪陆离的物欲世界时,心灵却已步入了干涸的沙漠;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驾驭自然的能力明显增强,但是随着高科技人工智能的不断演进也淡化了人类思考的力量,从而影响着人的精神生活。阿尔法狗与柯洁的比赛引发了人们的深度思考,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快速的大数据分析来进行选择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在科学上走得更远更快,但机器终归是缺少感情和“人性温度”的。人沉沦于科技带来的便利享受,甚至是依赖于科学技术,这必然导致人最终变为没有温度的“肉体机器”。

其次,现代性疏离化的交往模式使人越发感到孤独,进而陷入精神生活的空虚。在通讯、交通如此便利的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以往“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邻居情谊似乎已经淹没在了现代化的电梯楼中;以往“千里之信”的真切情感也在社交软件中变得冰冷。对主体性的过分强调衍生出了“以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生活态度。人将自己封闭于自我利益空间之内,排斥与外部世界的良性互动。人缺少了理性本我的形上之思,精神生活也呈现出片面化的趋向。人们虽然掌握了驾驭物质力量的能力,但却如“浮萍”般失掉了精神力量的源泉,进而找不到生存的真正意义。淡化了人的类存在特征,没有了对共同体的追求,人自然会变为社会空间内的“孤家寡人”。

最后,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也是导致人精神生活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理想信念的缺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现为自我怀疑,行为上的挫败、情感中的苦痛和意志上的长期低迷,这些都会使人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境地。在这个境遇之下的人往往更缺少坚定地意志,容易妥协和接受;另一方面,表現为底线意识的淡薄,生活中应该保有自己本我尺度下的底线,比如道德底线、情感底线等。

二、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困境下的自我救赎

随着中国人精神生活困境的不断加深,我们必须寻求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首先,在市场经济下善用资本,使其趋利避害;其次,进行理性的本我复归,正视对利益的追求;最后,通过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来掌舵精神生活的方向。

(一)善用资本逻辑

当下的中国,资本逻辑必须以“在场”的形式来调节市场经济,追求价值增值和资本获利是资本的本性。资本逻辑不是解决中国人精神生活困境的良药反而是精神生活的慢性毒药,如何既发挥资本的价值又不趋向物化是我们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把资本放置于一个“有刻度的盒子”中,在一定的刻度之内去释放资本,以取得发展资本与节制资本的平衡,这个刻度范围就是伦理底线与法律规范的交叉值。正确引导资本逻辑发挥其自身优势的同时又规避其缺点,使资本逻辑以“既在场又不在场”的方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需要靠资本逻辑来发展时我们就让它出场,当资本逻辑已经开始趋于冒险和拜物时我们就要让它退场。所以,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性和制度性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积极去引导资本在刻度范围之内发挥作用,让人们享受资本带来获利的同时又可以消减资本对人精神的束缚。

(二)理性之思的复归

人的精神生活应该是神圣的,这种神圣感可以外化为一股约束个人行为的力量。精神生活的神圣感是有别于宗教信仰的,因为它并不是对虚无之物的盲目崇拜,而是理性的自我认知。前文提及的精神生活现时代困境可以归为人理性认识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乐天事件”中乐天集团试图用降价的策略来扭转局面,有的人会觉得降价对我来说是有利可图的,但是他只是看到了眼前暂时的局限的利益而没有看到长远的国家利益。这一点正是表现了人精神层面理性认识的盲目和片面。物化之下的社会,想要摆脱这种困境,就必须建立公共理性,正如罗尔斯认为的,既然要公平正义就必须想要建立一个正义的环境,那么要建立具有公共理性的精神生活就必须构架出一个理性的社会导向。为此,我们应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公民的哲学观。铺开思想道德教育的广度,不要把思想教育局限于课堂之中。例如,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的途径来更大范围的传播社会正能量,引导公民构建正确的理性认知。只有一个社会中的绝大多数公民可以理性地面对利益,选择利益,才可以保证每一个人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这就是公共理性的一种表现,不以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的自我实现,不以分离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为原则的自我实现。

另外一点,人的精神生活必须要具有思维的自由性和独立性。简言之,不可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内心声音。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可以思考、判断。当下社会,人缺少思维的独立性,往往随波逐流或者受刻板印象的影响,这些都会导致一些现象通过“以点扩面”的方式快速传递,比如,微信上一些不实信息的传播,每转发一次就可能增加一个受害者。我们不要成为歪风邪气的助推手,而要做正能量的传播者。人在精神层面拥有了公共理性的认识和思维的独立认知,就自然而言会摆脱精神困境。

(三)树立个人信念意识

在建立了独立的思维意识和公共理性之后,人们应该着眼于树立个人的信念意识。信念这个词的概念是很难界定的,这里我们就引用皮尔士对信念的定义——“信念是在我们精神生活的交响曲中结束一个乐句的半休止拍”。由此可见,信念不仅存在于个人的精神生活之中更是建立在社会关系之下的。皮尔士认为,信念的产生是为了人能更准确地达到对某一事物的预期效果,真正的信念是人行动的前提,思维与观念能否成为人的信念不在于它是否可以完整的客观的反应这个事物,而在于它能不能引导人的行动并达到所预期的效果。概言之,信念可以通过约束个人行为来消减人的物化趋势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通过正确的理性认知来建立符合道德取向的科学信念是现代人摆脱精神生活困境的一剂良药,人一旦拥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会肯定自己,就会在利益面前守住本心不动摇。

首先,我們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基础,三观是人们判断人和事物的价值标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支柱。现在的大学会设有政治理论公共课,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大学生的受众群体还是相对少的,而且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不容易改变。所以应该把三观教育低龄化,在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就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次,追求理想信念的道路一定不是平坦的,这就要求我们志存高远,砥砺前行。要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感性教育,理性是一种解读,感性才是内化。让学生在战胜困难和树立远大目标的实践中内化出属于自己的理想信念。最后,在实践中化信念为现实,现实是理想信念的基础,理想信念又是未来的现实,二者实质是对立统一的,当条件成熟之时就是理想信念与现实统一之时。但是这个成熟的条件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所以理想信念是实践中的理想信念。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信念,并在信念的指导下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本文以哲学逻辑为研究的主要手段,通过对马克思异化思想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分析,找到中国人精神异化的外在原因。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的内在本质进行解读,从而找到精神异化的内在根源。通过对内外部原因的整体分析,为寻求重构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2).

猜你喜欢

物化理想信念理性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维仿真模型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