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2018-05-26杨丽芹

教师·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题眼兴趣

摘 要:文章本着新课程理念中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宗旨,实践“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养成,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江畔独步寻花》进行了教学设计。

关键词:兴趣;题眼;品词析句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20

作者简介:杨丽芹,湖南省怀化市人民路小学教师。

一、教材分析

这是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寄居四川成都,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时,写下的一首小诗。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低垂,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在花枝上翩翩起舞。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每一句诗都节奏明快,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在春天感受到的快乐。作者是被称为“诗圣”的唐代诗人杜甫,诗中描写的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在邻居黄四娘家附近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全诗描写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十分优美。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百余首古诗,对这首诗已经耳熟能详,有的甚至已经朗朗上口。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通过朗读、看图、想象等方式了解古诗的大致含义,较为清晰和完整地描述古诗情境,能够有效结合学习内容进行联系和补充,并在此基础上较有韵味地诵读。只是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情感渗透方面还需教师指导,才能与诗人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懂得合作与交流的方法,能够总结学习方法并适时恰当地运用。

三、教学目标

(1)借助想象,朗读入境悟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通过学科内、学科间的整合,进行类比式学习,理解“蹊、径、恰”等词的意思。

(3)理解移情于物的写作手法,引导体会诗句的对仗之绝妙。

(4)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古诗创作。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读出格律美;想——想出意境美;悟——悟出情感美。

难点:赏——发现诗歌的创作技巧。

五、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说说描写春天的词语、诗句。

师:春天,万物复苏,是个充满活力的季节,你瞧,微风轻拂,万树摇绿,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了深情,说到春天,你们眼前会浮现出哪些词语?

师(指名回答):同学们储备的词语可真多,还用上了很多成语,成语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瑰宝的还有古诗,你能说说关于春天的诗句吗?

设计意图:唤起记忆,营造氛围

师:春天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许多诗人都写下了醉人的诗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杜甫的描写春天的七言绝句。

2. 揭示课题,紧扣题眼

(1)板书课题,生书空课题。

(2)重点指导“畔”的书写。

(3)学生读诗题、解题意。理解“江畔”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江边。这里的江畔指的是锦江之畔,当时杜甫居住在成都的杜甫草堂,在这里,他一共写下了七首《江畔独步寻花》,这是其中的第六首。理解诗题的意思。

(4)根据诗题质疑。(预设:春天百花盛开,鲜花处处可见,诗人为什么不用“赏”花?为什么要寻呢?诗人寻到了什么呢?(指名回答)

师: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去解开心中的疑问。

3. 读诗入境,品词析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由读——个别读(评价)过渡:读诗不光要读准,还要把它读懂、读美。一首诗就是一幅生动的画,所以我们一边读还要一边想象画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吧。

学习前两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花多。师:读这两句时,你眼前浮现怎样的画面?(生汇报)从他描述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花多的词语吗?(预设:“千朵万朵”“花满蹊”“压枝低”)②品析“千朵万朵”,理解夸张手法。古诗中常用的夸张手法:“千”“万”“三”“百”“九”;说说含有“千”“万”字的诗句。(预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③着眼“蹊”字,指导朗读。说说含有“径”字的诗句。(预设:“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书山有路勤为径”)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是很难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课前,根据教学设计,我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诗有关的诗句用于课堂展示,这么大容量的课堂,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展开想象,描述语境。杜甫今天走的是一条繁花小路,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在这条铺满鲜花的小路上,杜甫可能會寻到什么花?这条小路上可能会有什么花?

设计意图:古诗凝练含蓄,诗人往往用简洁的语言,创造出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情味,离不开学生的想象。这一环节的设计,我让学生通过想象联系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老师的眼前浮现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景,这么美的画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3)铺垫情感,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读——生评价。师范读,模仿读。

(4)品味“满”,感受“满”字的巧妙。①读含有“满”字的诗句,感受“满”字的巧妙。师:黄四娘家花多、花美、花香,让人仿佛来到花的海洋,到底是哪一个字,让你产生了这么丰富的想象?出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②诗句活用。用“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美景满皇都。”来夸夸身边美丽的春景。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增设,由一首诗引出多首诗的学习,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创作,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灵感得以激发,促使他们更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感。

学习后两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师:就是这个“满”字给我们讲述了道不尽的春色,道不尽的美,现在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继续去寻吧!①激发想象,领略童趣。诗人在这两句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创设情境,理解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留连戏蝶时时舞,这美景真是让人陶醉,现在就让我们也化身为这百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感受黄四娘家花美、花多。②引导体会对仗之妙。了解对仗的修辞手法:流连——自在戏蝶——娇莺时时舞——恰恰啼;齐读诗句,品味杜甫诗句的对仗美: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③创设情境,引导个性朗读。师:你觉得什么样的莺叫娇莺?(小巧、可爱、小小调皮的、声音好听的……)指名读,引导个性朗读。(预设:一声一声有力地叫、婉转地叫、缓缓地叫、急促地叫、调皮地叫、忽高忽低地叫、低沉地叫、欢快地叫、兴奋地叫……)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读出那份情,那种味?我认为抓住“恰恰啼”这一中介,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引起联想,由此及彼地再现,丰富诗句中的形象,这样,诗句背后的情味就在这一环节的引领下喷涌而起。

(5)想象画面,即兴创作。模仿写诗(要求:用上形容词、叠词、动词)。

师:大家想象一下,杜甫除了寻到戏蝶和娇莺,还寻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有意思的景和物会出现在这画面里。现在我们把这些景物带到诗里来,也来当一回小诗人。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诗境、诗情,还要进行有效拓展,引入相关素材,增加积累,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仿写中觅得言语表达的真谛。

4. 对比学习,感受情怀

(1)学习“景由情生”的写法。

师:在这花团锦簇的春天,这蝴蝶、这娇莺是多么自在、愉悦,难道自在愉悦的仅仅是它们吗?我们经常说“景由情生”,诗中景物表达的情感都源于诗人,诗人笔下蝶和莺的愉悦都是诗人愉悦心境的写照,所以真正愉悦、流连于此舍不得离去的是诗人杜甫。

有同学不禁要问:为什么诗人会如此愉悦呢?

(2)介绍《江畔独步寻花》写作背景。

(3)对比学习《春望》,体会诗人的情感。

师:同样是在春天,诗人还写下了这样的诗篇。①师配乐范读《春望》。师:你觉得诗人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这首诗中?你从哪里感受到?②对比诗境。同样在春天,有鸟也有花,为什么诗人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呢?了解《春望》的写作背景。③理解诗人情怀。师:正因为诗人经历过战乱,目睹过哀鸿遍野,自己又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内心荒凉寂寞,也正是因为如此,诗人才要去寻,此时此刻,你还觉得诗人寻的仅仅是花吗?是什么?

预设:寻到的是一份远离战乱的安宁与和谐;对安定、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安宁、平静、美好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整合,利用比较的方法,与学生熟悉的诗词横向联系,有助于拓宽、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增强对“情”的感受力。让学生体会哪怕是相同的景物描写,也能展现不同的心情,学习写景为情而生的方法。

(4)书法作品欣赏。师:正是因为这美好的情感,这首诗被广为传颂,许多书法大师也曾提笔挥毫,书写此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指名回答):出示隶书、行书、草书(简介字体特点)。如果你是诗人杜甫,你觉得哪种字体更能表达你愉快的心情。

设计意图:字的辨识由易到难,读中鉴赏,完成古诗背诵的无痕引导。从字体对比中再次感受诗人情感,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字体也可以折射出喜悦的不同程度。此環节,并非单纯的书法作品欣赏,而是巧妙地将语言文字的学习、诗情诗境的体悟与书法这一高雅的艺术形式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既获得语言文字的深度感悟,又得到艺术熏陶。

5.布置作业,拓展积累

积累《江畔独步寻花》其余六首。

师总结:今天的课我们就学到这儿,同学们在课外可以搜集一下江畔独步寻花其余六首,读一读,感受诗人深沉而博大的情怀。

猜你喜欢

题眼兴趣
高考数学题中“题眼”的理解与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