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2018-05-25黄伙娣

教师·中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黄伙娣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成了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主题。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文章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旨在引导学生寻找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结合点,以更好地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意义

1.调动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在很多小学数学教材中都存在着很多枯燥乏味的算法和公式,但是,通过对小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分析可得知,他们大多都处在一个身心尚未发展全面的时期,教材上所呈现的这些理论性知识通常会让他们产生抵抗情绪。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进行机械的理论知识的讲授,久而久之就会使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将对提升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对数学的深入学习。而采用小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现实情境的内容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能够较好地激发小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讨论,还有利于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发散思维,提升创新品质,最终促进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2.使数学知识的呈现更加形象、直观

借助于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内容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还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相较于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相来说,小学数学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抽象性明显并且逻辑性强。相应的,要想更好地贴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就应借助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事例进行教学,借此来强化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二、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1.建构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贯彻小学数学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时可遵循以下操作步骤。第一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贴合生活的问题情境;第二步:提出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并对其进行提炼,使其成为数学题;第三步:探究相应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效利用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较好地关注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善于利用教材中的一些发现性问题

在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着很多开放性的问题,要想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通常需要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例如,除法“买文具”中后面给出学生如下问题:“根据上述情境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可与同学交流作答。”当然,学生还可以结合实际的情境图提出一些新问题。例如,80元钱可以买几个文具盒?60元买两个书包够不够?类似于这样的开放性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将这些数学问题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这一特点,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解决实际所遇问题。

3.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教师还应结合其对学生生活和兴趣的有效理解,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作为依据,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有效加工。同时,還应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整合和加工,确保在呈现新知的过程中更加贴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运用直观的语言,结合实物和游戏活动进行演示,以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以更好地建立教学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方式。此外,教师还可设置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特点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同时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被有效验证,并将此过程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在课堂和生活之间反复加以验证,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作业形式的生活化。

4.所创设的生活情境应着眼于“生活经验”而非“生活情境”

要想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生活化”的理念,应将关键点放在建构数学问题同学生的生活背景相联系这一层面上,而非在数学教学中简单地介入一些贴近生活的素材。例如,在讲授“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在理解生活这一概念时,对其理解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半个”“一半”的不完整数的理解。而这些不完整数也恰恰是学生在各种不同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所获取的经验。可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强调的将出发点放在“生活经验”上而不是“生活情境”方面思想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要想激发学生对“生活经验”的认识,教师通常可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如可直接借助于语言或者一些操作性试验、形象化的图片进行激活。但无论采取何种激活方式,作为教师都应始终将经验当出发点,而不能沉湎于一些具体的情境细节中。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对一些“生活经验”的分析和整理,明确哪些内容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哪些内容会阻碍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而不能漫无目的地激活。

5.兼顾教学的“生活味”和“数学化”

小学数学生活化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数学课上实现数学和生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然而,纵观传统的数学课堂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即便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理念,但是对这一理念的运用却不合理。在一小部分数学课中,普遍存在着过度关注“生活味”却在无形中淡化了“数学味”的现象。例如,一位教师在具体讲授“找规律”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搭配的价值,进行了如下教学活动的设计在具体的知识点引入过程中,教师出示了周一的菜谱(青菜、肉丸子、南瓜),通过这一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让学生进行一荤一素的配搭,并对搭配的意义有了初步的感知。在知识展示阶段,教师又出示了周三的菜谱(白菜、排骨、芹菜),借此让学生尝试着学习一荤一素的自由搭配,从而体验如何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有序搭配。在知识巩固环节,教师又出示了周五的菜谱(肉丸子、冬瓜、虾、白菜、豆腐),然后让学生思考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搭配时有什么可遵循的规律?在进行知识的运用时,还将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多种商品中选取一瓶饮料、两种主食和三种副食。纵观这一教学过程可知,这一堂课具有浓厚的“生活味”,有时甚至极大地淹没了课堂的“数学味”了。事实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切实把握好两者的度,并使这两者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状态。不能由于过分强调“生活味”而干扰了“数学味”,应力求实现对书本知识的活学活用。

6.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展示生活场景

从某种意义上进行分析,数学可被视为一种司空见惯的语言形式。并且,数学语言兼具工具性和基础性的双重特点。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各类现代多媒体技术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小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依托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具体讲授“位置与方向”这一与学生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知识点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百度地图,使具体的位置得以直观地呈现。同时,还可借助360。地图视角来辨别位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置相关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可围绕“学校是在超市的左边还是右边呢?”这一问题进行发问。可见,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实际的生活场景,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有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