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朵里的“石头”掉下来了

2018-05-25赵湘

健康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耳石管内内耳

赵湘

40岁的英子这两天突然感到头晕目眩,还觉得恶心想吐。家人赶紧将英子送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排除了其他疾病,医生诊断英子患上了”耳石症”。也就是说耳朵里的“石头”掉下来了。经过医生的耳石手法复位治疗,英子的眩晕症状马上消失了。可是人的耳朵里怎么会有石头?这是怎么一回事?耳石症到底是一种什么病,为什么会引起头晕呢?为了解除读者的疑惑,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唐瑶云主任医师。

原来耳朵里真的有“石头”

唐主任介绍说,其实耳石症并不罕见,在所有有晕眩症状的病人中,差不多有三成是耳石症患者。去年12月,内地歌手沙宝亮,就曾因耳石症突发晕眩,呕吐入院。

我们先来了解下人耳朵的构造。人的耳朵,最深的部分是内耳,而内耳的椭圆囊和球囊上有囊斑,在它表面覆盖的耳石膜中,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也称作“耳石”。不过,这些石头非常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当某些因素导致耳石脱落,这些“石头”就会像沙尘一样在内耳中漂浮。如果漂移到附近的半规管内,就会影响人体平衡的功能,产生剧烈的眩晕感,这就是“耳石症”。耳石症病人通常在卧床休息、翻身,或起床坐起时发病,突然感觉天旋地转,不敢睁眼视物,并常伴有恶心呕吐,十分痛苦。老年性衰老、内耳供血不足、迷路震荡、中耳炎、耳部手术和前庭动脉前支阻塞等原因均可引起耳石脱落。

导致耳石症的原因有很多,头部外伤、遗传、内耳供血不足以及一些内耳疾病都与之有关,另一个很常见的诱因,就是过度疲劳、缺少睡眠。

“石头”可能会掉在哪里?

人兩侧耳朵内各有三个半规管:后半规管、上半规管和外半规管,每个半规管均可发生耳石症。因此,耳石症可分为后半规管耳石症、上半规管耳石症、外半规管耳石症和二个或多个半规管同时受累的混合型耳石症。在耳石症病例中,后半规管耳石症最常见,其次为外半规管耳石症,上半规管耳石症最少。在临床上,有经验的耳鼻咽喉科医生可以通过简单的位置试验,根据眩晕发生时病人头的位置明确诊断,并判定是哪个半规管受累。原理就是当头的位置使某个半规管与地面垂直时,该半规管内的耳石就会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移动,刺激半规管内管理平衡的神经细胞而发生眩晕。

临床上耳石症常被误诊为脑血管性眩晕、颈椎性眩晕而给予不恰当甚至过度的检查和治疗,给病人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一旦发生眩晕,建议患者尽快找有经验的耳鼻咽喉科医生就诊。

复位让“石头“回家

耳石症虽然痛苦,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手法复位治疗,该方法不需服药,立竿见影。医生根据不同类型的耳石症,给予不同复位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到半规管的耳石重新回到椭圆囊,病人自然就不会头晕了。

耳石症手法复位一般一次见效,但是也有个别的患者需要多次复位才能治愈,耳石症的治疗在一般门诊治疗即可,个别需住院多次复位。患者复位时会诱发眩晕,偶尔会发生呕吐,所以患者在治疗的时候最好是有家属陪同。

耳石症复位出现眩晕呕吐的时间一般比较短暂,大多数的患者无明显不良后果。耳石症患者在进行复位成功后需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并在复位之后,禁忌开车。耳石症患者在复位后三天内最好避免平卧,患者最好是睡硬板床,用养麦皮枕头。

个别耳石症的患者也可以自行缓解症状,取仰卧垂头位,向患侧转45°,脸朝上,头及躯体向对侧转动,直至脸朝下,头位与中线成45°,与原仰卧位成135°,保持每种头位6~20秒,然后坐起,大多数患者上述方法坚持用上10~15天,会有一定的效果的。

耳石症对患者的健康影Ⅱ向是比较严重的,大多数的患者经过这些方法治疗之后就会很快好转,并且没有不良的反应,如果患者确诊之后不能够正确地复位,也可以去医院五官科,做内窥镜检查,然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唐主任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熬夜、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规律的作息。同时,早晨起床坐起来、晚上睡觉躺下时,动作千万不要过快:开车一族要避免急刹车:也不要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以防“耳石”掉下来。

如果出现眩晕的症状,每次眩晕发作时持续时间约为一两分钟,而且与体位改变有关,不伴有耳鸣、耳聋,那就一定要尽早到正规医院检查,一旦确诊可请有经验的医生用耳石手法复位治疗。

猜你喜欢

耳石管内内耳
恐龙内耳的秘密
管内单相流强迫对流湍流传热关联式研究
耳石症如何治疗
猛一转身就眩晕或由耳石症引发
3.0TMRI在内耳成像及内耳畸形中的应用研究
你了解耳石症吗
动物也会晕车吗
耳石不是“耳屎”
自然对流对吸热管内熔盐对流传热的影响
东亚古人类化石中发现“尼人内耳迷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