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驴肉干产品的开发

2018-05-25马宇媛

农产品加工 2018年10期
关键词:驴肉配料感官

邹 琪,马宇媛,张 晶,曹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驴在全球均有分布,中国养驴历史悠久且产驴量高[1],约占全球驴总数的47%[2]。驴不仅可以役用,还可作为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必需氨基酸[3]的肉类被人们食用,驴肉的食用历史在我国已有1 000年之久,唐代孙思逝的《千金食治》中就有食用驴肉治病的记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驴肉的滋补疗疾作用进行了阐述,清代以后全国各地食用驴肉已极为普遍,而且民间出现了诸多地方著名驴肴风味名品[4]。由于受役用的影响,人们对驴肉的认知还停留在役用淘汰的阶段,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优质驴肉的需要,随着驴由役用逐渐向肉用转变,各驴种产肉性能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目前,肉用驴种在食品的种类研究较少,对于我国不同种类驴肉产品的研究鲜有报道,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营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驴肉的需求也随之提高。

为了使这类具有高营养价值的肉驴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利用,以新鲜驴肉为原料,采用优化的配方,改进传统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研制出新的驴肉干产品。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1.1 原材料

鲜驴肉、天然香辛料、白砂糖、酱油、料酒、食盐等。

1.1.2 主要设备

电磁炉、恒温烤箱、电子秤等。

1.2 试验方法

1.2.1 工艺流程

原料→清洗→切割→预煮→切条→配料→复煮→烘烤→检验→成品。

1.2.2 操作要点

(1)原料选择。选用检疫合格的驴肉,以新鲜的前后腿瘦肉为最佳。

(2)清洗、切割。剔除软骨、碎骨、筋、膜和淋巴等组织,然后分割成300 g左右小块,浸入凉水中,以浸出肉中的残余血液,然后沥干水分,称量备用。

(3) 预煮。将修整后的肉块放入冷水中煮制,加水量以淹没肉块为准,通过煮制挤出血水,消除异味,使肉块变硬以便于切块,时间40 min左右。初煮过程要注意撇去汤面油沫和污物。

(4)切条。肉块冷却后,切成长×宽×高为3 cm×4 cm×1 cm的条块,肉条大小均匀一致,冷却后称量。切条时需注意保持形状、大小一致。

(5) 复煮。将切好的肉条,放在料汤中煮制,使其进一步熟化和入味,复煮汤料中加入30%的初煮汤,配料包放入纱布中入锅。配方以初煮冷却后的肉量为准,复煮是将切好的肉坯放入调味汤中煮制,其目的是进一步熟化和入味。

(6)烘烤。将肉干铺在铁丝网筛上,放入干燥箱中烘烤,前3 h控制在65℃左右,后3~4 h控制在60℃左右,当水分含量<20%即可结束脱水,同时要不断翻烤肉块。

(7)冷却、包装。将烘干的肉干及时放入冷却室,打开吊扇吹风冷却,冷却后立即称量,然后采用阻气、阻湿性能好的双层复合膜真空包装。

调味料配方(按每100 g肉计算) 见表1。

表1 调味料配方(按每100 g肉计算)/g

1.3 驴肉干配方优化

1.3.1 单因素优化配料

选取白砂糖、食盐、花椒、八角、桂皮作为单一变化因素。

配料的单因素优化用量见表2。

表2 配料的单因素优化用量/g

按照表2中的单因素配料进行添加,除单因素配料外,其他配料的用量为味精0.20 g,酱油2.00 g。按照制作工艺进行制作,以感官评价进行打分评出最好的配料用量。

1.3.2 驴肉干的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白砂糖、食盐、花椒、辣椒粉和八角这5个因素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的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然后根据感官评分选出最优配方,以便得到口味较好、风味独特的驴肉干。

1.3.3 驴肉干感官评价

产品质量评价标准见表3。

表3 产品质量评价标准

1.4 驴肉干工艺参数的确定

选择在试验中影响驴肉干感官品质的烘烤时间[4]、烘烤温度[5-7]为主要参考因素进行二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

驴肉干正交试验设计见表4。

表4 驴肉干正交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配料的优化用量

各配料的优化用量见表5。

2.2 驴肉干最佳配方的确定

不同配料在驴肉干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有的是增加余香,有的是上色,有的是赋予肉干不同的风味及口感。试验根据最佳用量和次佳用量进行组合优化,选取食盐用量(A)、花椒用量(B)、桂皮用量(C)进行正交试验。

驴肉干配方正交试验方案设计见表6。

2.3 配方优化正交试验

驴肉干配方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见表7。

由表7可知,驴肉干配方中各因素影响驴肉干感官品质的次序为C>A>B,即桂皮用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食盐用量,花椒用量的影响最小。最佳配方方案为A2B2C2,即食盐用量3.00 g,花椒用量0.60 g,桂皮用量0.75 g。

表5 各配料的优化用量

表6 驴肉干配方正交试验方案设计/g

表7 驴肉干配方优化正交试验结果

2.4 工艺优化试验

驴肉干工艺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见表8。

表8 驴肉干工艺优化正交试验结果

由表8可知,驴肉干配方中各因素影响驴肉干感官品质的次序为E>D,即烘烤时间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烘烤温度,最佳工艺参数为D2E2,即烘烤时间6 h,烘烤温度65℃。

工艺优化感官评价表(X±SD)见表9。

表9 工艺优化感官评价表(X±SD)

在驴肉干烘烤过程中,烘烤时间短,脱水量少;烘烤时间长,制作过于干燥,味较浓,口感较差,有“柴样”感。且烘烤过程中,肉干很容易发生氧化,烘烤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脂肪氧化越快越严重,所以要提高热风烘烤温度,缩短烘烤时间,但是温度过高,反而会使肉干表面结壳,影响水分干燥速率,表面硬化,影响质构。

烘烤的合适时间和温度可以使驴肉干肉条更加紧密,烘烤时间长,则失水量过大,质地干硬,口感较差。烘烤时间4 h,烘烤温度55℃时,由于烘烤时间短且烘烤温度低,使得驴肉干制品中风味物质浓度偏低,不能充分显味,将烘烤时间延长为5 h时,驴肉干的滋气味得到显著提高,肉干结构变得紧实且香味浓郁,但是温度低,导致烘烤不均匀。当烘烤温度65℃,烘烤时间5 h时,香味较浓,感官评分最高;当烘烤温度65℃,烘烤时间6 h时,肉干香味较浓,但咀嚼性较差。故综合考虑烘烤温度65℃,烘烤时间5 h。

3 结论

驴肉可以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出口感佳、质地好、风味独特的驴肉干,既符合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的肉制品,是我国肉制品工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也可以满足人们对口感的需求。

(1)驴肉干的各种配方对感官品质的影响顺序为桂皮>食盐>花椒,即桂皮用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食盐添加量,花椒添加量的影响最小。最佳的配方方案为食盐用量3.00 g,花椒用量0.60 g,桂皮用量0.75 g,白砂糖用量2.50 g,八角用量0.75 g,酱油用量2.00 g。

(2)驴肉干的加工工艺参数对制品感官品质的影响顺序为烘烤时间>烘烤温度,最佳工艺参数为烘烤时间5 h,烘烤温度65℃。

参考文献:

[1]常焕章,周保利.发展我国肉驴业势在必行 [J].中国动物保健,2001(2):11-12.

[2]刘成江,李开雄.几种驴肉制品的开发 [J].肉类工业,2007 (1):12-14.

[3]尤娟,罗永康,张岩春,等.驴肉主要营养成分及与其他畜禽肉的分析比较 [J].肉类研究,2008(7):20-22.

[4]姜秀丽,刁小琴,孔保华,等.烘干时间对牛肉干水分分布与品质变化的影响 [J].肉类研究,2016,30(4):30-34.

[5]李升升,李全,吴海明,等.犊牛肉干加工工艺初探[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4,44(1):8-9.

[6]陈星.酸辣猪肉干加工工艺及产品特性研究 [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6.

[7]吴玉琼,胡永乐,傅新征,等.蛇肉干的研制及其工艺优化 [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5(9):55-58.◇

猜你喜欢

驴肉配料感官
丢失的配料
介休市郝家堡牛驴肉食品有限公司
通过优化配料方案来提高熟料质量及降低配料成本
特殊的配料
Task 2
伤心肴驴肉
驴肉火烧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驴肉火烧走了,西少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