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朗读教学在内地西藏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18-05-24陈丽丽

读写算 2018年27期
关键词:西藏语文课堂课文

陈丽丽

摘 要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迅速有效地走入课堂情境,从而产生自己的思考。朗读是帮助学生走入课文情境的有效方式,在西藏班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法的有效开展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朗读,架起走入课堂情境的桥梁;缺失的朗读,与走入语文课堂情境失之交臂和有效的朗读,走入语文课堂情境的捷径”三个维度探讨如何在西藏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朗读教学法,让学生有效走入语文课堂情境。

关键词朗读教学法;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O572.24+6,B0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253-02

朱自清先生说:“古人作一篇文章,他是有了浓厚的感情,发自他的肺腑,才用文字表现出来的。”“在文字里隐藏着他的灵魂,使旁人读了能够与作者情感共鸣。”如何走入语文课堂情境,是值得每个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因为语文课堂情境的走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的共鸣!朗读是帮助学生走入课文情境的有效方式,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走入语文课堂情境。在西藏班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法的有效开展尤为重要。

一、朗读,架起走入语文课堂情境的桥梁

西藏班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走入文章情境,朗读教学法便成为首选。朗读指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文字语言用自己的理解,以富有感情的方式转化为有声的语言的过程。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精华,它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朗读教学法的深入开展,学生们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更易走入课文情境,产生联想,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陋室铭》的教学中通过对陋室的三雅——环境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句子的反复诵读,学生们便由衷地觉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变色龙》的教学中,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六次变色时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反复诵读,学生们领悟到主人公变色的实质——狗主人身份的不同;《诫子书》教学中通过对诸葛亮给儿子谆谆教诲的反复诵读,学生们感受到一位严父对儿子的深切期待以及“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优秀家风……

二、缺失的朗读,与走入语文课堂情境失之交臂

朗读是走入语文课堂情境的桥梁,但在西藏班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却总会在语文课堂之中缺失,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重讲轻读让朗读流于形式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西藏班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重视课内阅读理解的讲习。在记诵课内阅读答案的过程中,对文本的诵读便在无形之中被剥离,甚至被忽略,有些学生甚至忽略了文本本身,更别说诵读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也趋于逐字逐句的分析理解,课堂上很少会为朗读留出时间,朗读便在西藏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流于形式。

(二)缺少训练让朗读无法深入

朗读不能随意读之,需要技巧的训练才能达到走入课文情境的目的。“读准——读通——读流利——读出情感”是朗读教学的正确步骤,按照这个步骤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西藏班的学生,教师不能盲目地跳过“读准、读通”的步骤,直接要求他们“读出情感”,这样的要求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可能会很轻松地做到,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会让他们觉得朗读是一件很难的事,久而久之,会惧怕朗读甚至厌恶。

(三)不明目的让朗读变得机械

朗读,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感情、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朗读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诵读更好地走入课文情境。也就是说,朗读要穿越时空,剥离自我,与作者融为一体。西藏班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往往把朗读机械化。“大声、重复、忘我”的机械诵读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这种机械诵读方法的形成很大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向学生明确朗读目的,而只是流于“齐读、分组读、男女分读”这些看似多样的形式。

三、有效的朗读,走入语文课堂情境的捷径

有效的朗读,如同神奇的魔法棒,在它的指引下,学生们能过快速地穿越时空,走入语文课堂情境。在西藏班的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让朗读不流于形式,变得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正确把握朗读教学步骤,是走入语文课堂情境的根基

西藏班的语文老师必须明白“读准——读通——读流利——读出情感”才是朗读教学的正确步骤,不能盲目地跳过前三个步骤,直接要求学生“读出情感”。西藏班的学生,对他们“读准”和“读通”的指导不容忽视。由于自身方言的限制,西藏班的学生在二声和三声的发音上总是存在缺陷,这让他们在朗读中往往会带上浓浓的“西藏风味”。从事西藏班教学多年后,我的“语文开学第一课”便是给学生正音,告诉他们如何区分阳平【35】和上声【214】,并着重教习上声的发音,叫他们用手势做出【214】的发音,从而使朗读变得规范。西藏班的学生在断句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文言文的朗读。语文老师也应在断句知识上进行指导。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多让学生练习,才能让他们深入课文情境,读出情感,才会有和文章灵魂幸福遇合的机会。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会在疏通词意的基础,找出重点语句,让学生进行断句,并反复诵读,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文言断句知识,培养了文言文的语感,在“读准、读通、讀流利”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读出情感便很容易,走入语文课堂情境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二)传授朗读技巧,使走入语文课堂情境成为可能

西藏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容忽视。在要求学生注意发音准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楚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训练和指导。朗读中,让学生明白“抑扬顿挫”能让朗读显得跌宕起伏,也能更好地读出文章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其中,针对西藏班学生,要着重地培养他们“顿”的能力。齐读对于朗读速度的要求,使很多学生忘记了停顿。教师要通过停顿的朗读示范和不停顿的朗读示范的对比,让学生明白适当的停顿会留给听众思考的空间,让听众更好地融入课文的情景之中。除此之外,“拖腔”是形成朗读回环往复之美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对学生如何在朗读中运用拖腔进行悉心指导。“重读”也是把握文章要领的很好方法。句子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和文章要旨的字词需要重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示范,将关键词重读,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情感。掌握了正确的朗读技巧,对朗读的兴趣就会得到极大提高,这样他们通过“抑扬顿挫”、拖腔”以及“重读”,体味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让走入语文课堂情境成为可能。

(三)开展多种朗读方式,让走入课堂情境事半功倍

西藏班的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朗读的形式不能单一化,教师应该针对每篇文章的文体特点,开展多样化的朗读形式。

1.关键词句的朗读指导,迅速走入文章情境的基础

通篇的朗读在朗读教学中必不可少,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在西藏班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挑选能够反映文章主旨的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指导,这样才是迅速走入课堂情境的基础。在《我为什么而活着》的教学中,罗素的人生追求在他生活的年代让他饱经痛苦和折磨,这种情感体验如果光靠教师的讲读,学生是很难真正体会的。我就挑出文章的关键句——“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通过“飓风、肆意、濒临”等关键词的重读,以及“肆、绝”等拖腔的营造,学生便不难产生被飓风肆意吹动,像浮萍一样被吹来吹去,吹到绝望边缘的画面联想,理解作者在那个动荡年代坚持自己的人生追求所带来的痛苦感就顺理成章了。此时,学生走入《我为什么而活着》的课文情境便水到渠成了。

2.创设朗读情境,迅速走入语文课堂情境的捷径

西藏班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总体不是很大,如果让他们直接进入课文情境,总是十分困难,尤其是古文、外国文学以及对学生有年代感的文章如鲁迅的《故乡》。这时教师就可以创设朗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朗读情境的创造可以通过课本剧、分角色朗读、多媒体辅助等方式来营造。《卖油翁》的教学,用课本剧的方式模拟卖油翁和陈康肃公的对话,通过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用文言的方式表达,这样学生就能很快了解陈康肃公的傲慢和卖油翁的自信淡定,这样就能与文章灵魂幸福遇合。《故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闰土和“我“相遇的情景以及杨二嫂与“我”对话的情景,在朗读技巧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就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闰土所生活的年代,体会时间给人带来的巨大改变;《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济南冬天的美景,配乐让学生朗读课文的美句,从而更好的走入课文情境,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无限的喜爱之情。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朗读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走入语文课堂情境,如教师的正确范读,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有效评价等等。总之,西藏班的语文教学中,开展多种而有效的朗讀方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走入课堂情境,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走入语文课堂情境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朱自清.怎样学习国文[J].教育(周刊),2015(8).

[2]汲安庆.贵在灵魂的幸福遇合——优秀传统文化与古诗文教学随想[J].《福建教育》德育版,2016(5).

[3]魏红豆.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和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17(28).

猜你喜欢

西藏语文课堂课文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天上的西藏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神奇瑰丽的西藏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