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建模

2018-05-24唐叶飞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数学模型课前预习长方体

唐叶飞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159-01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不仅要重视其结果,更要关注学生自主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建立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数学模型自主学习数学建模,简单地讲就是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建模过程中,首先把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为一些大家所熟悉的数学问题,然后通过对这些数学问题的求解以获得相应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对相应实际问题有更深入了解。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上课前初步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及复习学习新知识所要运用的相关知识的过程;它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前思考、并提出质疑的的学习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有的放矢、关注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思维、创造活力。

但"课前预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数学老师往往忽视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总觉得数学没什么好预习的,或者根本不需要。即使有的教师要学生预习,也总是这样说:"明天要上新课了,请大家好好预习一下。"但是预习方法并没有教给学生,学生口头上答应,其实大都是敷衍了事,不是学习不听安排,而是不知如何下手,尤其是低年級的学生。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下面就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方法。

1.1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前就要学生通过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并能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一年级《量与计量》这一课时,我就在课前布置学生们和家长一起测算自己家卧室面积及基本家具的大小,并根据大小进行家具的合理布置,合理利用空间,用学生身边的"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使学生不仅认识到数学课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生活带进数学,又把数学带进生活,而且培养了同学们喜欢数学的情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1.2适当鼓励,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培养预习习惯,要注意激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具有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有提高能力的渴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注意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学习需要。

2.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3.注重数学原型到数学模型的过渡,经历建模过程

学生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更要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而数学建模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形式。学生亲自经历模型建立的"再创造"过程,有利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清晰表象,符合小学生的直观思维特征。

案例: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应通过下列步骤。初次观看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寻找新知学习的切入点——建模准备;模拟两物体的运动过程,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初步建模;添加相关信息,提炼生成相遇问题——构建相遇问题的语言模型;运用解题策略,自主整理信息——构建起相遇问题的图形模型;列式计算,自主解决问题——构建相遇问题的算式模型;独立分析比较解法,抽出数量关系——构建相遇问题的本质模型。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起了"相遇问题"的模型。

解读: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了观察与操作、分析与对比、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方式,亲身经历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积累了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经验,感受到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学习的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也就是把数学学习的内容放在现实有趣的问题情景里,引导学生亲身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经历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整理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求解"的过程,经历了"来源于生活——提升为数学——应用于实际"的过程。

猜你喜欢

数学模型课前预习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
古塔形变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