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2018-05-24刘年香
刘年香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083-01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时朗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朗读,在朗读实践中增加语言积累、发展语言,加深体验与感悟。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
1.运用多种形式朗读
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较短,单调的朗读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采取朗读的形式多样化,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保持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使学生读而不厌,乐此不疲,从而达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当然,还可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必要时可穿插教师的讲解和范读。要特别重视默读的作用。例如上《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七自然段:"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这一自然段先让学生集体朗读,然后个别朗读,接着自由朗读,要求他边读边思考"我的心绷得紧紧的"写出我的什么心情?"这"指什么?这一自然段写出作者的紧张、担心、矛盾、痛苦。请学生讨论怎样读。讨论后得出结论:语调低、速度慢、声音颤抖。最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试着读。
2.尊重个性,让学生自由发挥
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朗读,朗读的形式应不拘一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读。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的表现。朗读形式应以个别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独立性。这种形式在时间和表达方式上都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既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又进行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3.注重朗读,积累语言
朗读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人的内心就不断掀起情感的波瀾,爱作者之爱,恨作者之恨,入境又入情,达到"语语悟其神,句句见其形"的境界。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是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例如《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庐山的景色十分美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网上下载的庐山云雾图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此基础上配乐读,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云雾的特点,在读中想象庐山的美丽景色,在读中欣赏美丽的图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发展了语言。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体会语言,了解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带动自身语言水平的提高。
4.让学生学会评读
小学生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外一些学生就能公正的给予评价。而且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来自同伴的称赞和认可,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由于参与评价的学生能及时地发现别人朗读的优点和缺点,吸取别人优点,对自己的朗读效果很好,例如教学《桂林山水》这课时,精彩的课件为学生从视角上展现美丽的景色,我就跟学生说:"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学生朗读得特别卖劲,似乎自己在桂林看到了一样。忽然,一位男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这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不应该读得那么大声,应读得轻轻地拖长声音,给人静的感觉。"于是我及时地让孩子们展开讨论评价,最后大家都认为他说得对,应该像他那样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我每周选取一节课为朗读评议课,学生课外准备,课上选择一句、一段或一篇上讲台朗读,由全班同学为其评议,在评议的基础上再朗读,大多数学生往往能比先前朗读得好。而评选朗读能手,推选朗读指导员,都能极好地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形成学习的最大动力。当然,在评议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挑剔,还要让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这种互助式的朗读训练方式,既符合了学生的心理,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朗读和朗读评比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自由表达和交流中得到启发,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个性得到了发展,无形中也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用心倾听他人朗读的习惯。
朗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咀嚼、体味、消化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语言;朗读,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不断加强朗读训练,才能加深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