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
2018-05-24陈小亮
陈小亮
内容摘要:以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的需求调查为据,大学语文课教学进行以下改革实践:以大学生最为关切的爱与美的教育为教学内容,以尊重大学生自主性、批判性思维的讨论式教学法来展开教学,以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
关键词:大学语文 爱与美的教育 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改革
大学生正值青春,处于人生最好的年华,对异性、对人生、对周遭一切新奇美好的事物充满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培养正确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健康的爱情观极为重要。大学语文作为非中文类专业大学生开学第一学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健康的爱情观,责无旁贷。为实现大学语文课立德树人的宗旨,本文将从大学语文课程定位、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考核三方面对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实践展开论述。
一.以需求找定位
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大学语文课一周2节课,32学时,2学分。在短短一学期时间,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考都是问题。与其教师们挖空心思,苦口婆心,上课时自说自话,劳而无功,不如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为课程找定位。笔者在开学初大学语文的第一次课对所在班级共8个小班301位学生做了一次课程需求调查,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样本基本情况。被调查的学生来自土木工程与建筑与环境两个专业,共回收301份问卷,有效问卷301份。问卷设计全部为单项选择题。从问卷情况看,男生占比79.4%,女生占比20.6%,喜欢中学语文课的占比65.12%,不喜欢的占17.94%,不清楚的占16.94%。由此可见,男女生比例接近4:1,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的同学几乎占到35%。如何提高三分之一以上同学的兴趣,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大学语文课能学到什么?针对这一问题,调查对象中,希望提高综合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的占41.2%,希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占37.54%,可见,语文能力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几乎占据同等比重。还有一项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占到19.27%,体现了从中学应试教育走出来的大学生对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强烈呼声,不容小觑。详表如下:
(三)教学内容。大学语文课教什么?针对这一问题,调查对象中,联系实际的,爱与美的教育呼声最高,占到半数以上,高达54.82%,而大学语文常规的教学内容如中外文学,占33.22%,应用文实践7.64%,其他占4.32%。详表如下:
(四)教學方法。大学语文课怎么教?针对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调查对象中,选择以学生为主,开展讨论的师生互动模式的占67.44%,选择以教师为主,教师讲授的常规模式,占29.9%,其他占2.66%。可见,延续高中模式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为大学生厌倦,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更受广大学子的欢迎。详表如下:
(五)考核方式。大学语文怎么考?针对这一问题的调查情况也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以平时表现(出勤、发言、作业)为主占65.12%,期中期末考试为主占29.24%,其他占5.65%。可见大学生对一考定终生的考核方式不再热衷,而偏爱更加自由、更加灵活的平时考核为导向的新颖考核方式。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以大学语文的课程需求调查为据,我们对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以爱与美的教育为主,又不脱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基于此,我们以文学的四种表达能力,即抒情能力、叙事能力、状物能力、论理能力为结构线索,将教学内容分为情感教育、文学教育、审美教育、哲学教育四编,分别对应于文学入门、美学入门、哲学入门三大模块。在理论讲解上,通过情感教育、文学教育、审美教育、哲学教育来思考人生与哲学,进行文学、美学、哲学启蒙,从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在实践训练上,通过相应的抒情能力、叙事能力、状物能力、论理能力的训练培养语文表达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实现正确和流畅的表达和沟通,并掌握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结构成篇的能力。从而实现语文能力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两大教学目标。
为贯彻实现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这两大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往教师填鸭式教学,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将课堂交给学生,一次课设定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讨论,不断深化,变教师唱主角模式为学生为主、师生互动模式。情感教育,以爱情、友情、亲情为线索,梳理中外文学名篇,思考各类情感问题,设计诸如爱是什么,爱情中的灵肉关系,婚姻生活中的忠诚与背叛问题,异性之间友谊与爱情的界限,亲情中孝顺与叛逆的伦理道德等主题讨论问题。审美教育,以“美是什么”这一问题展开对美的思索,谈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审美领域中的审美体验;哲学教育,分西方哲学教育与中国哲学教育两部分。西方哲学教育,以人生的意义为主题讨论,以理性为线索梳理西方理性主义传统。中国哲学教育,以人性善恶论为主题讨论,着重于对孟子与荀子人性论的讨论分析,重点介绍儒家与道家思想。
以审美教育为例,在开始正题之前先抛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的”与“美是什么”有没有区别?大家说有,区别在哪?先不作解答,接下去先谈自己的审美体验,然后让大家就“什么是美的”进行审美体验大讨论,并进而让大家对男性美与女性美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就课前关于“什么是美的”与“美是什么”的区别作一解答,从西方美学史角度对美的本质的探寻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并给出美是生活这一定义作为讨论的总结。内容上,不仅有审美体验讨论这一经验层面,而且有对西方美学史关于美的本质的探寻的理论概括层面,既生动有趣,又有美学理论前沿的介绍,内容充实,寓教于乐。
具体而言,讨论式教学法分理论讲解、文本分析、实践训练三个环节。理论讲解以主题讨论展开深入,文本分析以经典文本分析总结,实践训练以实战演练验证能力。除却理论讲解的主题讨论,其他两个环节也都贯穿了讨论方法的应用。
以情感教育中爱情课程的讨论实践为例,在理论讲解环节需解决爱情是什么,是心灵之爱还是肉体之爱的问题。以古希腊神话故事“赫拉克勒斯在十字路口”为引,讲述赫拉克勒斯面對阿蕾特与卡吉娅两个女人的艰难抉择,作为美德美好象征的阿蕾特许诺的是一条沉重但美好的人生道路,作为邪恶淫荡象征的卡吉娅许诺的是一条舒适而轻逸的人生道路。这个故事的现代版本出现在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托马斯面对特蕾莎与萨宾娜两个女人的抉择与赫拉克勒斯的抉择如出一辙。在故事讲完后,抛出在面对这样两个女人或两种人生道路,你的选择是谁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对学生的各抒己见,只要有理有据都予以肯定,不给出标准答案,也不做道德谴责。最后总结时做出引导,肉体之爱在古典时期是绝对遭到谴责的,赫拉克勒斯别无选择,最后的指令就是你应该和阿蕾特在一起。现代之后,肉身虽然不再沉重,但是如果灵魂与肉身不再相互寻找,现代人又难逃轻逸的厄运。最理想的爱情当是灵肉合致的爱情。文本分析环节,列举诗经爱情名篇《蒹葭》和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以及汉乐府诗《上邪》,分别对应于爱情的追求、相思、热恋阶段,进行艺术分析讲解,以及中国文学史知识的传授。重点在王国维对由爱情追求阶段引申的三大人生境界的讨论分析。实践训练环节,一是讨论,除了上课涉及到的诗文,你还会朗诵哪些著名的爱情篇章、段落与文句?二是课外作业,如果你有一位意中人,你如何向对方表白?请拟写一封情书,要求文字不粗俗,有文学内涵。如此一来,主题讨论、文本分析、实践训练三个环节,一环扣一环,从课堂的实践情况看,大家积极思考,讨论热烈,对写情书的作业特别觉得有意思。有批判性理论思考,有文学作品的赏析,有文字表达的训练,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讨论式教学法除了讨论方法的应用,还可引入其他形式,如辩论这一形式就可用于哲学教育的教学。悖论、诡辩让大家脑力激荡,各执一端;性善论性恶论,众说纷纭,可以让持不同见解的同学上到前台,进行现场博弈,台上台下气氛热烈。
三.以表达能力为主的课程考核
讨论式教学法的引入,考核方式必然随之改变,一考定终生式的终结性评价必然向形成性评价转变。以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各占30%、30%、40%来计算总成绩,平时分和期中分的权重加大。考核导向平时包括出勤、课堂发言、平时作业情况的表现,三者各占10分,尤其突出强调课堂发言。鼓励学生发言,踊跃思考,即使一个词,一句话都算发言次数,慢慢引导学生由简单的词到复杂的句,表达由易到难。要求学生至少发言5次,一次2分,5次就可以拿满10分。实在不愿意发言的学生,也可以参加各种人文类竞赛或活动来顶发言次数,不过最多顶两次。这样逼着学生上课发言,积极思考,从一开始的抵触情绪到后来的乐意接受,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多,一学期下来,课堂发言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平时作业作为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亦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如情感教育的作业,爱的定义、一封情书、最被朋友打动的一句话一次经历、给父母的一封信,分别对应爱情、友情、亲情相关内容的教学,字数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一定是真情流露。其中,情书和给父母的一封信,要求学生贴上邮票寄出作为爱的发声练习,这种作业形式新颖,受到学生的好评。此外,列出中外文学经典书目,要求学生一学期至少完成一本书的阅读,至少上交一份读书报告,鼓励学生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期中考核内容是以小组合作形式的经典剧目桥段的表演,从开学初布置,期中汇报演出。通过看经典、背台词、学表演,提升了学生人文素养,锻炼了学生肢体语言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考核形式轻松活泼,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文世界的艺术魅力。
以大学生最为关切的爱与美的教育为教学内容,以尊重学生自主性、批判性思维的讨论式教学法来展开教学,以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对于应用型大学本科的大学语文课教学,应不失为一个好的改革尝试。
(作者单位: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