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2018-05-24吴天元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提出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社团建设、从物质和环境上保障学生社团发展、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创新、从管理上完善社团管理机制、从活动上优化质量等措施,通过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社团 应用型人才培养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B-0072-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职业教育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四个突出特点,尤其要具备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如今,职业教育已经由单纯的传授知识、重视课堂教学、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模式逐步转化为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教育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学生社团作为中职学校中不可或缺的学生组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17 年 3 月,笔者在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广西百色农业学校、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百色市财经学校 4 所中职学校开展调查,了解中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360 份,回收问卷 360 份,回收率为 100%;有效问卷 335 份,问卷有效率达 93.1%。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 4 所中职学校加入学生社团的部分学生进行相关调查,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并运用面谈与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参与社团的基本情况、学生社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学生对社团建设的建议等,直接获取与中职学校学生社团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材料。
一、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一)学生社团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学生社团具有丰富性,社团活动丰富,能够开展大量实践活动,是学生第一课堂的补充,能够学到课堂中没有的知识,是学生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
(二)有助于帮助学生完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学生社团具有潜移默化性,学生在学生社团中学习东西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当中,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学生在组织策划或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当中能够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学生社团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的素质有一定影响。学生社团有助于帮助学生完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四种能力”——创新、创业、实践、就业能力。学生的主要能力包括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学生可以通过专业课的学习获取专业核心能力,在各类社团活动中获取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创新、创业、实践、就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学生通过参与学生社团建设,参与创新创业相关活动,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参与社团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实践、就业能力。
二、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了解到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发挥现状如下:
(一)学生社团建设在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动力不足。社团发展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如下:学生能够积极组建社团,但在社团成立之后不再积极筹备社团特色活动,疲于应付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相关指标;或学生社团成立之初能够积极筹备社团活动,且在各项活动中精益求精,但在社团成立时间较长时,社团成员对社团建设的参与兴趣降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锐减;或社团干部换届之初,新一届学生干部能够鼓足干劲,积极工作,但担任时间稍长,则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意为社团建设付出更多精力。可见,学生社团虽能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但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出现社团发展后劲不足的情况,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社团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致使学生社团建设在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动力不足。
(二)学生社团建设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作用较弱。从社团文化的传承方面看,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极易出现“断层”现象。社团的文化很难持续较长的时间,即使部分优秀的文化能够传承,但仍有许多优秀的精华在传承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地流失,难以保证学生社团对学校应用型人才的促进作用。从社团对学生能力影响的持续性看,部分社团在发展之初能够一定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学生对参与社团的热情逐渐丧失,不愿意投身到社团建设中,社团成员在社团发展过程当中不断流失。学生一旦对社团丧失兴趣,社团对其影响便微乎其微,更无从保证社团对其各方面能力促进的可持续性。
(三)学生社团活动对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不强。学生社团活动对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不强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社团对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实际效果不明显,学生能力提升的程度不高;学生通过参与社团获得知识的补充较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思维激发程度不高,实际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提升程度偏低;在社團活动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的提升也极小。
三、影响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作用发挥的原因
(一)学校重视不足且缺乏相应的物质与环境支持,导致学生社团建设在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动力不足。学校对学生社团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对学生社团认识不足,仅将其视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载体,并未意识到学生社团建设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学校的重视度不足,导致其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指导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基本设施的提供不足、对社团的指导不足等问题。此外,也导致学生在思想上没有端正加入社团的动机,学生社团干部与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只把社团当作丰富课余生活的形式之一,思想上没有意识到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提升自身应用型能力,这也与学校的宣传不到位有一定关系。
学校在学生社团的物质与环境方面的支持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社团的需要。学生社团在建设时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据访谈了解,学生社团经费来源主要为会员会费和赞助商的赞助,学校的财政拨款较少。在这两种主要的经费来源方式中,会员会费需要上交一定比例给学校学生社团的主管部门,减少了学生社团的经费总量;各高校的学生组织日益壮大,对外拉赞助的难度加大,部分社团拉到的赞助较少甚至没有,故来自赞助商的赞助极其有限。以上因素影响了学生社团的经费总量,导致学生社团建设经费不足。学生社团渴望举办相关社团活动,但却时常会由于经费限制而影响社团活动的开展。
在环境支持方面,在举办部分需要相应场地的活动时,学校不能提供相应的场地,即使有合适的场地,在审批上也较为复杂,因此,学生社团在开展社团活动中极易受挫,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到学生社团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社团有较为创新的发展“金点子”,但学校不重视,在物质与环境方面不予以强有力的支持,学生社团也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以上因素致使学生社团建设在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动力不足。
(二)未将学生社团建设纳入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致使学生社团建设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作用较弱。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整套的人才培养计划,然而学生社团却未被较好地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中职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大体包括:加大教学内容改革力度、优化课程体系、创新课程设置、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健全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等。其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这一措施的主要形式有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实验、实训、实习相结合,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等,这些实践基地一般不包括学生社团。可见,学生社团并未被充分纳入中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职学校部分专业中,学生参与学生社团可在期末的综合测评中增加一定分值,但并未将其纳入学分制中进行管理。中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不完善,是学生社团建设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作用较弱的重要原因。
(三)学生社团管理不规范,影响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在学生社团的发展规划方面,学生社团普遍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规划。学生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均为在校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依旧处于成长阶段,处理事情不够成熟,具有重短期效益、忽视长远利益的特点。因此,在制定社团规划时缺乏长远性。
社团的组织形式方面,存在组织形式松散的情况。社团对其成员没有约束力,人员流动性大。学生社团刚开始可能人数较多,但随着活动的开展,人数可能减少。没有一定的社团制度约束,社团则易出现组织松散的问题。在“您参与的学生社团中,是否有规范的管理机制”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社团在实际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缺陷。
在导师制的落实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学生社团虽有社团指导老师,但其指导往往不到位。在“您参与的社团中,指导老师是否重视和参与社团的管理与发展”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往往身兼数职,且需要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由于精力有限,社团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社团进行专业指导。
综上所述,学生社团管理存在诸多缺陷,导致学生社團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不强。因此,规范学生社团的管理将成为各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学生社团活动低位重复,缺乏对学生能力提升的针对性,致使学生社团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不强。学生社团活动较多,但许多活动只是对以往的活动简单沿袭,极少能在原基础上进行创新。在“您对本校学生社团的评价如何?”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社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学生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学生社团活动在举办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社团活动的低位重复,使社团活动质量不高,缺乏创意。社团干部可在活动策划和组织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活动策划、组织能力,但仅为对往届活动的简单沿袭,社团干部往往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借鉴以往经验,按照既定的流程完成相应活动即可,无需对活动进行有创意的思考,如此则无法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此外,学生社团的主管部门往往对学生社团的活动开展作一定硬性要求,许多社团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级要求而举办社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社团自主性的发挥。如此,导致学生社团“为了活动而活动”,这极可能使社团活动准备不充分,只能简单沿袭往届活动以按时完成上级任务且在活动中减少差错。因此,学生社团出现“表面热闹,没有意义”、“单调枯燥,缺乏创新”和“参差不齐,难以评价”的情况。社团活动低位重复,缺乏对学生能力提升的针对性,使学生社团活动对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不强。
四、中职学校以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针对学生社团在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缺陷,中职学校可从各方面努力,弥补不足,以期更好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
(一)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并从物质和环境上保障学生社团发展,增强学生社团建设在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动力。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中职学校在思想上应重视社团发展。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之一。中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社团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两者的认识,重视社团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社团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2.端正学生参加社团的动机,帮助其完成科学的自我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目前,中职学校部分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的动机复杂,日趋功利化,对参与社团活动的目的和自身需要认识不清。对于这个现象,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端正学生参加社团的动机,让他们明白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才是毕业后适应社会最有利的法宝。
3.加强学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许多学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知之甚少,更无法真正理解学生社团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两者的内在联系。学校有必要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宣传,采用广播、板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在校大学生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从思想上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社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学生干部更要加强对两者关系的认识,在制定社团章程时,应当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的要求,合理设置各项内容,培养社团成员的应用型能力。
4.给予学生社团合理的经费保障。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的充足,是实现社团良好发展的必要前提。学校只有保证学生社团具有一定的建设经费,才能使社团有条不紊地发展。学生除了通过收取会员会费和对外拉赞助的方式获取社团活动经费外,还可以获得学校下拨的经费,以保证社团活动具有充足的物质保障。
5.给予学生社团强有力的环境支持。学校可简化社团活动场地申请流程,或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更多活动场地,如通过为学生社团设立社团创业实践基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或通过加强与学生就业实践基地的合作,使学生社团充分利用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开展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就业能力。
(二)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创新,提升学生社团建设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作用。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服务地方特色,建设特色社团,培养特色人才。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应以培养服务面向基层并且具有应用技术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要达到目标,就要求我们立足地方实际,从教育模式、教育机制到人才培养模式,均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体系,使其在“学中做,做中学”。
2.将社团活动纳入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是实现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能力、完善学生素质结构。学生社团恰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满足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需求。若将社团活动纳入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社团引入学分制进行一定设置与管理,则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此,将学生社团打造成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链条”中的一环,将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融为一体,不仅使学生社团的发展得到学校重视,增进学生社团发展动力,也可促进学生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发挥学生社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可持续性的促进作用。
(三)从管理上完善社团管理机制,增强学生社团建设对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生社团的长期规划。中职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社团发展规划,促进学生社团持续健康发展。学生社团在制定短期计划的同时,也应当加强长远规划,制定并且始终认真执行计划,如此,学生社团才能够更好地做好社团的传承工作,即使在社团干部换届时,新一届的社团学生干部仍旧能够践行老一届学生干部的精神,将社团文化继续较好地传承下去,避免出现社团各方面的“断层”现象。
2.健全学校学生社团管理制度。首先,学校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职能,明确社团专职管理部门的职责,避免出现“踢皮球”的情况。此外,专职管理部门应当强化对社团的指导与监督。其次,严格把控社团成立大关。对于社团的发起、成立、申请等方面,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严格审核,避免出现宗旨与内容“神似”的“同胞社团”。再次,社团管理部门对各社团的性质、任务、组织结构等方面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实现各社团管理的制度化。
3.完善社团导师制。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学生社团中,导师的指导水平与能力往往成为学生社团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导师在学生社团中可以起到信息支持、协调管理、挖掘潜能等作用。因此,应加强学生社团的导师制实施,加强学生社团的导师专业指导,为学生社团的发展“点亮一盏希望的灯”。
4.完善学生社团内部管理制度。学生社团的组织形式十分松散,缺少制度约束,人员流失大,难以保证学生社团对学生能力的促进作用,因此,学生社团有必要制定合理的社团管理制度,对会员的入会与退会、权利与义务、社团纪律和活动方式等方面做出详尽的规定,使社团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避免社团成员因兴趣变化、个人情感等原因而造成对社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各社团在制定学生社团规范时,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就业能力。完善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评比制度、奖励制度、社团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等。加强制度规范,并且做好制度执行的监督工作。
(四)从活动上优化质量,增强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优化学生活动质量,加强学生社团活动能力提升的针对性,在娱乐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1.打造社团精品活动,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学生社团活动贵在“精”而不在“多”。一味追求活动的“多”,却忽视了活动的质量,会导致社团活动的低位重复,只能起到丰富学生生活的作用。学生社团只有开展具有社团特色、彰显社团理念的活动,才能使参与活动的学生得到更多益处。通过开展具有社团独特性的精品活动,才能在学生中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社团才能朝着更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学生社团应当根据本社团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培育社团精品活动,将社团精品活动办好,在活动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学校应当引导社团之间开展良性竞争,引导社团良性发展,培育出一批有特色、重品牌的优秀社团。在追求社团活动品牌化的过程中,社团干部树立创新的活动目标,通过认真思考、集思广益,社团干部共同探讨研究,使得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发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学生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年级,成员在讨论过程中,思维方式和新思想相互交融,碰撞出諸多的创新点,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完善了知识结构,也促使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发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社团会员通过参加有质量的社团活动,也使学生在享受活动的乐趣同时得到能力的提高。
2.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社团的作用,在仿真环境下开展实战创业模拟,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积极开展创业实战、创业模拟、创业规划大赛等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探索的乐趣,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应当鼓励这些社团活动积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3.拓宽社团实践范围,提升学生实践就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而良好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在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同时,要结合学校和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不仅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也应当走进社会,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享受乐趣,同时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
社会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更应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从而拓宽社团活动的新领域,把社团活动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因此,要积极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鼓励社团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同时,也要根据社会需求调整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铺平道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就业实践基地,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应加强对校企合作单位、就业实践基地的交流,鼓励并协助学生社团参与相关就业活动。同时,学生社团也可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自身的活动计划,在校企无缝对接的活动中让学生检验自身所学知识,提升对就业的认识,培养职业素养,提升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邢邦圣.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的创新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1)
[2]龙希利.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野下学生社团管理路径选择[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6)
[3]郭冬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学生社团建设探析——基于新型应用型职业院校视角[J].江苏高教,2014(5)
[4]汤正华.论应用型人才非智力素质培养与学生社团建设的契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作者简介】吴天元(1979— ),男,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学生科科长、学生管理支部书记,讲师,心理实验师,“双师型”教师。
(责编 江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