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途径解析
2018-05-24万燕
万燕
摘 要: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学生理解文本、学习语言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途径主要有:在“意象思维”中走进文本,在“批判思维”中丰富文本,在“求异思维”中解读文本。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训练;语文思维能力;意象思维;批判思维;求异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1-0036-01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普遍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完善与优化。事实上,智力与能力是以思维为核心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学生理解文本、学习语言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语文教学要同步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帮助学生开展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习得思维发展的策略。
一、在“意象思维”中走进文本
意象思维是传统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是符号意象思维、玄想意象思维和审美意象思维的综合,以言、象、意为思维素材。其基本思想是借助于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替代抽象意义上的思维把握,实现对语文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性积淀。语文学习的过程实质就是文本解读的过程,是“寻言观象”“寻象观意”心理机制的发生与发展。学生阅读文字材料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反复诵读,实现从字符言语到声符言语的有序转换,最终形成语言表象——作者艺术加工后的人、事、物、景等。这个过程是不断充实、丰富的,由模糊逐渐走向清晰,进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揭示要说明的道理。
《变色龙》文末有这样的文字:(他)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悟读,鼓励他们进行人物动作和神态的再造、再现、想象。学生将“裹紧”理解为奥楚蔑洛夫的“窘迫不安”,将“外套”视作“遮羞布”,遮着奥楚蔑洛夫的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外强中干。也有学生提出“接着”“径自”用得精当,把奥楚蔑洛夫无地自容、落荒而逃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有研究认为,意象思维的最终目的指向对文本表达方式和表现艺术的赏析,即“言”。从语文教学来看,就是要强调语用教学的价值,将“言意兼得”作为文本解读的高级诉求,这是意象思维的核心要义,也是语文教学的应然归宿。
二、在“批判思维”中丰富文本
孙绍振教授认为,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与文本、作者之间的深层同化和调节。他主张在追问、怀疑中发展认知,建构更为合理、广阔的文本对话场域,把文本、作者的原始思想还原出来,促使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根植于更为科学的土壤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就是批判思维的过程。具体说,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学生潜心阅读,在阅读中圈点、批注,写读后感;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听者意识”,要洞察他人阅读后的观点和态度,从语气、声调等方面理解其深层含义,为文本的个性解读与重构汲取感性材料;再次,还要培养学生的“表达意识”,要在课堂上建立多元交互对话的路径,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课程资源与师生之间的对话,将语文课堂演绎成流淌的思维艺术。
一位教师教学《爱莲说》时,在个体与文本深度对话之后,有学生提出:莲的色调是碧、红,非常富有冲击力。但文中并没有写这两个字,为什么?有学生认为,“碧”与“红”过于张扬,与“君子”气质不相符。也有学生认为,“碧”与“红”是莲固有的色彩,过多叙写读者已知事实,反而不利于作品的审美接受。此时,教师追问:作品中没写这些,那写了什么?学生的思维便聚敛于文本主旨:莲有着高贵的品质,正直、朴素、洁身自好,等等。
语文学习中的批判思维,其本质是一种言语智慧,对话学习的方式可以将思维的价值凸显出来,实现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丰富多元,完成深度的文本对话建构。
三、在“求异思维”中解读文本
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求异性思维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核心。在求异性思维活动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朝向不同侧面,在发散中设想、完成多种答案假设。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对字、词展开求异思维,沟通知识间的关联,在求异中揭示词义,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技能;也可以进行篇章层面的求异活动,从文本的思想、形式、写法、人物性格方面找出共性特征的同时,展开求异思维;还可以借助联想、想象去寻求超越文本之上的理解与创见,实现对已有文本内容的新奇、独特的延展性认知。
《孔乙己》中有这样的描写,“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里的“踱”改用其他动词行吗?“踱”说明这个人有怎样的身份?《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中的主人公都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但他们的遭遇却不尽相同,这反映了怎样的现实?他俩有着怎样的性格分野?如果孔乙己生活在当代社会,人们会怎样对待他?据此,可让学生尝试写一篇想象性微型小说。
四、结束语
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学值得关注的命题。语文教学要结合知识能力目标,制定思维发展的系统规划,让思维发展目标落地生根;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会观察,能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综合,学会运用比喻、比较、分类等手法增强表达效果;要有遠景发展目标,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内涵发展,尤其要根据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重点提高其理解力和推理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灵活发展。
参考文献:
[1]鄂彩利.谈初中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03).
[2]汪晓法.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J].中学语文,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