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研究

2018-05-24孙海明

成才之路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发展高校青年教师人才培养

孙海明

摘 要:青年教师健康发展是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分析青年教师教学发展内涵和现状基础上,从教师教学发展的时间、过程和能力出发,将青年教师教学发展划分为入门培养阶段、课程熟悉阶段、成长阶段和成才阶段四个必要阶段。具体研究每个阶段的内涵,并以机械制图任课教师为例论述青年教师在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指出考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是影响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

关键词:教学发展;高校青年教师;人才培养;四个阶段;机械制图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5;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0-0004-02

青年教师是高校重要的学术人力资源,随着高校扩招和快速发展,青年教师比例逐步增加。截至2011年9月,全国高校40岁以下的教师人数为8 884 442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1.69%。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发展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青年教师教学发展先于科研能力发展,研究青年教师教学发展意义重大。

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现状

1. 教师教学发展的内涵

教师发展一般包括专业发展、教学发展、组织发展、职业发展、学术发展和个人发展等六个方面。教学发展是教师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指以提高教学技能为宗旨的活动,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技巧应用、教育技术运用、教学材料开发、学生和学业评价等,体现了非常丰富的实践内涵。

大学教师发展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该概念引入我国。我国真正以“大学教师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始于2003年,谢安邦论述了国外高校教师发展的经验和启示,龚波论述了大学组织文化与大学教师发展的共生机制。我国高校教师群体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青年教师构成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是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随着高校青年教师“量”的增长,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其“质”的提高。虽然目前青年教师几乎都有硕士及以上文凭,有丰厚的学科知识底蕴,然而有的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往往不够自律,容易忽视教师的职责,缺乏教学责任意识,还有的青年教师学科知识过于狭隘、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存在较大缺陷,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

2. 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现状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青年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力量,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学历状况统计来看,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学历主要集中在硕士,占比为51.1%,博士占到35%,本科学历的仅有13.3%,这说明目前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学历趋于高学历。但70%的青年教师对自己的发展目标不太清楚,没有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忙于教学、申报课题和写论文。因此,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之所以这样,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青年教师对教学发展不够重视。黄菡和庞岚认为,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青年教师承受着较大的科研压力,他们往往一心扑在科研上,容易忽视对教学的关注与研究。第二,青年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正在逐步建立,但还有待完善。目前,大多数高校设有专门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机构,但校内力量相对薄弱,缺乏促进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外在条件。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教学能力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能力,教学能力主要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进度的处理等方面表现出来。教学能力是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核心部分,一般要经历入门、熟悉、成长、成才四个阶段,时间跨度从25岁~35岁。

1. 入门培养阶段——熟悉教学环节

博士生或硕士生毕业之后,从引进入校至第一次独立承担教学任务的这段时间,称为入门培养阶段。在入门培养阶段,青年教师一般先参加岗前集中培训,然后高校相关部门指定老教师进行教学业务的“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快速熟悉教学过程。青年教师在入门培养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随堂听课、做笔记、批改作业和批阅试卷等,偶尔也顶替主讲教师承担一次至两次课堂教学任务。例如,负责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青年教师,在入门培养阶段需要完成习题集的全部习题,提高手工绘图的质量,并试做期末考试考卷,尽快熟悉课程所有内容。依据课程性质和师资力量,入门培养阶段一般为1年~2年。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作业量较大,师资力量相对雄厚,因此,入门培养时间比专业课教师的培养时间略长。如果青年教师一进校就上讲台讲课,入门培养阶段的积累将无法保证,就会为后期的教学能力提升埋下隐患。

2. 课程熟悉阶段——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从第一次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开始到第三次授课结束的这段时间,属于课程熟悉阶段。青年教师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課堂教学任务和作业批改,并分析教学效果的成因,学会有针对性地局部修改教学课件。随着授课轮次的增加,青年教师对课程内容和体系逐渐清晰,重难点内容把握较好,通常以独立完成试卷命题作为本阶段顺利通过的标志。在课程熟悉阶段,青年教师的课堂自信逐步建立,但是总感觉课堂讲课时间不够,难点问题虽然反复讲解,但从学生作业来看,学生掌握得不太好。例如,在机械制图课程中,机件的局部表达方法和零件图的尺寸标注等内容较难,处在本阶段的部分青年教师有时很难讲清楚。青年教师若在本阶段积累不够,则课堂教学能力将得不到明显提高,甚至导致教学督导反馈和学生反馈为负面反馈。

3. 成长阶段——形成教学风格

经过前两个阶段3年~5年的培养和自我学习,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能够按照大纲要求完整有序地组织课堂教学,顺利进入形成教学风格的第三阶段。青年教师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已经由单纯课堂教学转向教学风格的形成,注重教学设计改进、优化教学课件和提升教学效果。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学进步的自然产物,是日常教学积累的结果,不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2年~3年的时间。常见的教学风格有理智严谨型、情感饱满型、亲切自然型、幽默风趣型和机智技巧型等。教学风格的形成,与教师的性格、知识的积累、课程的特点和专业的特点等因素相关。学生通过认真听教师讲课,不仅能够学到知识,也能够得到思维的训练,还能够受到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熏陶和感染。一般来说,讲授高等数学的青年教师容易形成理智严谨型的教学风格。本文作者是讲授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师,已逐步形成机智技巧型教学风格,并在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阶段将风格融入其中。例如,讲授机械制图机件表达方法中的半剖视图概念时,可以用打比喻的方法进行讲解,讲到剖视图和断面图的区别时,可以分别用“目光长远”和“鼠目寸光”打比喻。这样,既能形象生动地把问题阐述清楚,又能让学生的记忆更长久。

在第三阶段,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游刃有余,课堂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并能结合教学反馈反思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稳步提升。在第三阶段,青年教师可以适当参加某些教学竞赛和教研活动,并逐步加大科研力度。进入第三阶段之后,青年教师可以考虑走教学型、教学科研并重型或者科研型路线。若前两个阶段的积累不够,部分青年教师将难以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一般。

4. 成才阶段——乐为人师

青年教师经过入门培养、课程熟悉和快速成长三个阶段,教学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进入第四阶段之后,青年教师年龄在32岁左右,教龄达到5年~8年,一般获得讲师职称或者副教授职称。在第四阶段,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加大,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通过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环节,善于总结教学方法。重难点问题要采用三种以上的讲授方法,以满足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讲解装配图中轴孔配合类型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公差带代号查表法”,让所有学生能够依据轴与孔的具体尺寸公差数值来判断轴孔配合类型,继而讲解“基本偏差代号法”,让记住和理解了公差带图的学生不用查表即可定性判断轴孔配合关系,最后讲解“相对运动图解法”,直接判断轴孔配合关系。

进入第四阶段,青年教师责任心更强,乐为人师,追求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该课程的教学能手,可以参加校级甚至省级的教学比赛。希望在科研上有所作为的青年教师,要坚定不移地走科研路线,或者另辟蹊径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若前三个阶段积累不足,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强,将难以达到第四阶段。

三、影响高校青年教師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考评政策导向和激励制度两个方面。

1. 一些评定机制使高校青年教师更偏向科研

部分高校的评估机制和教师职称评定导向,使得更多的青年教师偏向科研。研究表明,从事基础学科教学的青年教师,偏爱教学占比35.32%,有51.42%的青年教师偏好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但更偏向科研。而在实际工作中,61.79%的青年教师在科研上花的时间多于教学,仅有21.23%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上花的时间多于科研。由此可见,多数青年教师更看重科研,这部分教师的教学发展会落后于学术发展。

2. 教学考核和激励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现高校对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关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还不完善。教学评价只要不是最后10%就算合格,达到前10%也没有额外的奖励,这导致部分青年教师缺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动力。而用一个定量指标评定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时也缺乏客观性,忽视了学生类型、课程性质和教师能力等多种因素。

四、结论

总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本文所述“四个阶段论”是基于时间、过程和能力的高校青年教师发展过程论述,与其他论述有所区别。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应该注重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特别是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而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是保证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专任教师年龄情况[Z].2011.

[2]顾瑶韵.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实践[J].教育评论,2012(06).

[3]Akerlind,G.S.Growing and developing as a university teacher—variation in meaning[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03(04).

[4]谢安邦.自我发展 规范管理——国外高校“教师发展”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3(03).

[5]龚波.试论大学组织文化与大学教师发展的共生机制[J].当代教育论坛,2003(07).

[6]吴庆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7]陈德良.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思路与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

[8]黄菡,庞岚.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5).

猜你喜欢

教学发展高校青年教师人才培养
论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未来发展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机制探究
探究青少年篮球运动教学的发展
探究青少年篮球运动教学的发展
如何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药剂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