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 建设美丽肇庆

2018-05-24韦国有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湿地保护肇庆市措施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建设美丽肇庆的具体措施。要加快完善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构建保护生态系统的体制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关键词】 湿地公园建设;湿地保护;措施;肇庆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新的目标、任务、举措,并要求“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再次强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并且强调“要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自古以来,中国都有临水而居、游水为乐的传统,江河、湖泊、海洋一直都是热门的观光赏景和旅游休闲地。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湿地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等生态功能逐步被认识,“地球之肾”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全面推进肇庆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包括湿地公园)建设,大大改善了肇庆的生态环境。目前,本市已有星湖国家湿地公园、鼎湖碧莲湖湿地公园、四会绥江国家湿地公园和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四个湿地公园。面对新时代的新部署、新要求,大力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大力建设以湿地公园为主体的绿色生态水系,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建设美丽肇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的重要意义

1、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是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号召“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同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近年来,广东省不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广东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湿地公园建设指引的通知》的颁布,更是推动了本省湿地保护事业迈入新阶段。当前,我们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着力保护湿地资源,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体制机制,扩大湿地面积,不断提高湿地保护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

2、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是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比如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怀集县盆地中部的低丘地区,其地理区位重要,并对绥江支流——蓝钟河产生影响,其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对周边盆地区域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且其区域面积较大,水面丰富,对于区域小气候的影响较为显著,对湿地公园区域的保护能够有效的保障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所以,通过建设湿地公园,改善与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对于保护环境质量及水环境安全,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空间,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等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是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需要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这是建设美丽肇庆的长远大计。肇庆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怀集县马宁镇、梁村镇、冷坑镇三镇交界地带,地势较周边地区略高,遍布山塘、水库,区域面积较大,生态环境较好,对周边地区的气候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怀集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该湿地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区域的生态安全。建设燕都国家湿地公园,实施综合性的保护与恢复工程,将有力地保护区域现有湿地资源、促进湿地植被恢复、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为充分发挥湿地生态功能,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供必要条件。

4、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是发展生态旅游,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的需要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在紧张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只能在这信息化的社会中娱乐、享受,而对人的本源——大自然的接触却越来越少。向往回归大自然,回到清新的大自然之中,成为人们身心享受的一项迫切需求,也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主题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迫切需要改变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心情越来越迫切。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湿地的一部分,具有典型的城市湿地作用。既是作为城市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还是调节当地气候的“肺叶”,并在城市湿地蓄水、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能净化水体,截留、降解城市污染物;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教育场所。此外,由于城市湿地公园与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天然湿地基础上加以改造,保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充分利用湿地景观的价值和文化属性开展生态旅游,丰富居民休闲游憩生活已成为一大趋势。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比邻“六祖顿悟地”、“岳山温泉”等,该湿地公园若能与怀集县重点开发的中西部旅游产业带“六祖禅院”、“岳山温泉”、“燕岩”等形成联动,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将会有效带动周边三镇乃至怀集县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所以,湿地公园的建设,既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湿地多种效益的持续发挥,改善区域生态状况;又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諧共处。

5、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是满足科普宣教教育的需要

湿地公园的建设为人们创造了观光生态旅游,体验自然,接受再教育的机遇和平台,也给国家湿地公园广泛传播湿地知识,教育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提供平台。同样地,湿地公园也为青少年搭建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平台。青少年通过体验自然,参与科普活动更多的掌握湿地知识信息,这种科普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下去并植根于各国家湿地公园,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强大动力。只有人人来关心、关爱人类这一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地球之肾”,我们的绿色家园空气才会变得更清新,环境变得更洁净。同时,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教育导向的支持。

二、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建设美丽肇庆的措施

当前,肇庆市已有星湖国家湿地公园、鼎湖碧莲湖湿地公园、四会绥江国家湿地公园三个湿地公园,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正在建设中。下面就以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谈谈新时代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及有关对策。

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获得试点资格后,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采取EPC模式加快推动试点验收阶段建设;二是加快PPP项目入库工作;三是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项目;四是加快推进清场整治和征地租地工作。但是,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一是土地权属多样化,整合难度较大;二是受农民种养殖的冲击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恢复的难度较大;三是专业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四是项目资金压力较大,融资渠道不顺畅;五是湿地公园管理机构规格不高,难以行使事权。为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环境治理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抓在手上,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燕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为建设美丽肇庆作出应有的贡献。

1、加快完善湿地公园管理机构

要加快完善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尽快将燕都湿地公园管理处明确为正科级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确定人员编制、经费渠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建设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同时必须成立湿地保护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强化湿地保护力度,全面划定湿地保护生态红线,建立湿地保护目标考核制度,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将责任落到实处,确保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2、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

要加强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自觉。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让人们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深入了解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真正了解建设湿地公园的意义,增强生态意识,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积极投身于生态系统保护活动,不但从自身做起,而且勇于监督和制止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

3、加快构建保护生态系统的体制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践行新发展理念;要自觉强化生态文明责任,坚持“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干到底,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构建科学长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4、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争取以公园为依托,整合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用足用活上级各项政策,全方位争取上级资金扶持,打牢公园建设基础。

5、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要积极利用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建设的契机,突出公园主题和怀集地方特色,吸引客商投资建设。充分利用政策利好因素,积极开展政策性融资工作,全面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同时,积极探索EPC、PPP建设模式,加快湿地公园建设进程。

历史的浪潮滚滚向前,关乎肇庆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从而为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

[2] 陈国栋.花溪湿地公园建设中的问题探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3] 怀集县林业局.怀集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最终版),2013.27-29.

[4] 杨伟民.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2017.10.1.371-377.

【作者简介】

韦国有,中共肇庆市委党校怀集分校(中共怀集县委党校)副校长,政治學讲师.

猜你喜欢

湿地保护肇庆市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南宁市湿地保护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模式研究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