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蝜蝂到“10亿巨贪”
2018-05-24张培元
张培元
3月28日,山西省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吕梁市政府原副市长张中生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一审公开宣判,判处张中生死刑。经审理查明,1997年至2013年,张中生利用担任中阳县县长、县委书记,吕梁地区行署副专员、吕梁市委常委、副市长等职务便利,为他人在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审批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10.4亿余元。
有道是:欲壑难填。官员贪腐的纪录不断刷新,从百万、千万到上亿元,再至如今的“10亿巨贪”,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撞击。一个副厅级官员居然聚敛起如此巨量的不义之财,这让人想起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笔下的“蝜蝂”——喜欢负重和爬高,爬行时不管遇到什么东西,总是抓取过来驮在背上据为己有,结果越背越多、越背越重,最终力气耗尽摔倒而亡。
诸如张中生之类的贪官,正是典型的官场权场“蝜蝂”:鲜廉寡耻、阳奉阴违、自私阴狠、挥霍无度,精神和灵魂全都被铜臭所填满并腐蚀……在其被查实的18次受贿中,有两次数额都超过了2亿元人民币,拿钱不手软,宰人不心疼,就像一只嗜血的蚊子臭虫,把尖利的口器硬生生地刺进企业的血管,疯狂贪婪地吸血,当地经济怎能健康发展?恰如不自量力的小小“蝜蝂”,不知道收手,不会也根本不愿意节制,妄想把更多金山银山背在身上装进个人腰包里,最终只能从高处跌落,被这些大山压得粉身碎骨。
《韩非子》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这句话警醒世人,万事都不可偏离“度”,要坚守边界和底线,及时以“遏”这种自控行为来作悬崖勒马,方不致难以收场。“蝜蝂”的悲剧,在于不能正视自身能力,过度承载而自我毁灭。绝大多数贪官之所以坠落到万劫不复的境地,也在于忘掉了法律纪律道德这些“度”,忘掉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古训,在物欲诱惑面前迷失自我,像“蝜蝂”那样疯狂贪婪。岂不知每一分钱的贿款,都是一张通向地狱之门的门票,聚敛起百万千万乃至上亿元的不义之财,等于永久锁定“牢狱席位”,又怎能回头?
腐败不除,国无宁日。重拳惩处张中生之流,彰顯了坚定不移的反腐决心,也再次让公众对反腐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了深刻认识。一只“蝜蝂”跌落,不等于反腐就可以收工。我们更要思考:如何打造更细更密更完善更有效的廉政建设防火墙,从根本上净化权力生态,营造政治上的青山绿水,不给“蝜蝂”们以任何的生存空间和下手机会。兹事体大,务必抓好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