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模式
2018-05-24张宝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必由之路。只有对中国模式不断探索、认识和实践,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的成就,不仅证明了“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发展模式、“市场经济+政府推动” 的体制模式、“互联网民主+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模式的力量,而且还将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文化模式的力量。
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讲话,在国家历史博物馆提出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中国梦,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
十九大开篇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的总目标,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的总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发展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两个阶段,已经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中等收入偏上的国家,现在开始进入强起来阶段。实践证明,让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完成新时代的总任务,让中国强起来,仍然要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在全世界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就是中国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中国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发展模式、“市场经济+政府推动”的体制模式、“互联网民主+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模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文化模式。只要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中国就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比较落后,当时要发展经济什么优势都没有。资金没有优势,要招商引资;技术没有优势,要引进先进技术;人才没有优势,我们缺少国际化人才,要大量派留学生出国去学习;管理没有优势,我们没有现代企业制度,更谈不上现代管理。土地和资源也没有优势,过去我们讲中国地大物博,但人均耕地、人均资源都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就是说,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六大要素(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土地、资源)上都没有优势,以哪个为本都不行。
没有优势靠什么发展呢?其实中国有一个优势,就是人。过去我们没有认识,把人口多当成了包袱。当时解决不好吃饭问题,迫使国家实行了极端的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准生一个小孩。后来我们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家庭承包,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粮食一下子多得吃不了。但是,解决了吃饭问题,并没有解决发展问题,靠人均一两亩地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接着我们实行了开放政策,从国外引进了短缺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资源,把它们和13亿人结合起来,发展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使闲置劳动力变成了现实的生产力,把“人口包袱”转化成最大的优势,让中国成了世界加工厂。
学术界把这些年中国发展的原因简单地概括为“人口红利”,是不恰当的。改革开放前没有计划生育,印度人口比我国年轻,“人口红利”不是更大吗?为什么没有发展得更快呢?是因为中国发挥了人口优势,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把闲置的人口变成了现实的生产力,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也就是十九大讲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是一条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由于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特别是新时代要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开始丧失了,产业需要迈向中高端,需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不断增强竞争力。但是,创新发展并不否定以人为本,恰恰相反,创新发展是要人来完成的。
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集中国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只要全民的素质提高了,创新的能量就会爆发出来。既能产生大批的大国工匠,又可涌现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中国的人口优势就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挥。
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都是国家战略,“创新发展”与“以人为本”不是替代关系,而是提升关系、融合关系。以人为本是基础,创新发展是方向。离开了以人为本,创新发展就没有了源头和产业基础。只有“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才能保证中国中高速发展,产业迈向中高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且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既要发展高端产业,也要发展民生产业,是惟一可以做到全产业链和全产业结构发展的国家。只有创新发展,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只有以人为本,是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发展模式,而“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才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市场经济+政府推动”的体制模式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实行了三项重大改革。一是打破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实行家庭承包,调动农户的积极性,粮食一下子多得吃不了。二是给企业放权让利,放开价格,增强企业活力,商品一下子多得不得了。三是放开所有制,让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民营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经济一下子活得不得了。这三项改革是根本性改革,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为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没有照搬西方体制,没有像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那样否定政府的作用,而是改进和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形成了“市场经济+政府推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模式。
“市场经济+政府推动”是两只手,既有看不见的市场之手,还有看得见的政府之手。看不见的市场之手是从西方学来的,看得见的政府之手是中国的传统。两只手比一只手强,一只手是残疾人,两只手是健全人。中国改革开放形成了两个市场,一个是经济市场,企业竞争很有活力,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一个是政治市场,县和县在竞争,市和市在竞争,省和省在竞争,开发区和开发区在竞争,国家还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动力是外国没有的,是中国的特色,它对经济的推动有时候比市场还要大。因此,中国的发展速度是外国望尘莫及的,因为中国有两个动力。外国对中国经济的预测往往是错误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中国政府对经济推动的动力有多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让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十九大重申了这一改革的方向,将使“市场经济+政府推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
东西方体制的渊源不同。西方体制源于希腊民主,在奴隶社会就是民主体制,政府不干预经济,到了近现代将其完善,形成了目前的体制,经济发展主要靠看不见的市场手。中国体制源于秦制,政府一开始就是推动经济的。新中国成立后,由政府推动的计划经济,集中力量办大事,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打下了很好的经济基础。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要拿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这在秦制的发源地陕西看得很清楚。
改革开放,中国引进了西方最好的东西,即市场经济,但又没有放弃中国的传统政府推动经济的体制,而是改进和完善了它,形成了“市场经济+政府推动”的体制模式。这种体制有两只手、两个轮子、两个动力,西方体制只有一只手、一个轮子、一个动力。两只手、两个轮子、两个动力肯定比一只手、一个轮子、一个动力要好。因此,中国经济比欧美经济发展得好,中国体制的优越性已被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所证明。
十九大既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模式。只讲市场经济,是西方的体制模式;只讲政府推动,是过去计划经济的体制模式;只有“市场经济+政府推动”,才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模式。
“互联网民主+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模式
民主是世界潮流,但民主的形式不是划一的。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
西方民主是建立在私人工商社会基础上的,奴隶社会的希腊、罗马就是这样。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人权民主,其实现的形式是一人一票的选举民主。东方社会也有东方社会的民主。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历史上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其政治体制是集权的,因为只有集权社会才能稳定。在集权体制下其实也有民主的因素。“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儒家的政治学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是统治者治国理政的真经。“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一种“人本民主”的思想。“水可载舟也可覆舟”,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亡、政权兴衰,“人本民主”的实现形式就是倾听民意,也就是“民意民主”。正如十九大讲的,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种以“人本民主”为基础的“民意民主”,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的民主。
但是,這种“民意民主”在农业社会渠道不畅通,因而导致了兴衰治乱的“历史周期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使民意表达有了正式的渠道。但是在工业社会,由于种种技术手段的限制,还难以达到直接表达民意的程度。互联网的出现,使“民意民主”找到了载体,找到了直接表达的渠道,可以说进入信息社会才使“民意民主”得以实现。
现在,人们可以依托移动互联网,利用自媒体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可以随时听到民意。这种“互联网民主”可以说是最现代、最先进的民主,是全天候的24小时的民主,是直接民主。西方的选举民主是定期民主、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选举结束以后完全由政客在那儿操控。中华民族有关心国家大事的传统,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中国发达的互联网为推进“民意民主”立下了历史性功劳。“互联网民主”是实现“民意民主”最现代、最先进的形式。我们应当将“互联网民主”纳入到民主体制改革之中,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的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手段开展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互联网为网民表达民意提供了自由空间,但是网民表达民意不能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界限。“互联网民主”是有秩序的法制民主,是共产党领导的民主。网民可以自由发表意见,表达民意,但是不能直接参政,参政有宪法规定的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因而社会乱不了。这种“互联网民主+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模式,既充分体现了“民意民主”,又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决策的高效。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政府,但照搬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其后军阀混战,外敌入侵,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必须坚持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互联网民主+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模式,是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体制,是保证和支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体制。“互联网民主”使“共产党领导”更加贴近人民,把“民意民主”从“以人为本”推进到“以人民为中心”。十九大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我们应当把“互联网民主+共产党领导”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使人民民主体制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让中国特色人民民主体制屹立于世界民主之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文化模式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但马克思主义要发挥好作用,必须与中国的国情和实践相结合,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相适应。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其实,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通的。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世俗文化,主流实际上也是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主义,中国儒家文化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近代革命的先驱孙中山也主张“天下为公”,十九大报告的落脚点也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所以,在欧洲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下了根,从欧洲发源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起来。
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文化是讲现实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生命力,其延续几千年而从未中断。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优秀的东西,但由于产生于农业社会,进入工商社会就显得力不从心。我们要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就必须使其现代化,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比如“仁、义、礼、智、信”,是传统社会的道德准则,在今天虽然有现实意义,但必须给予新的解释和表述,赋予新的内涵,使其现代化。如仁爱、正义、礼貌、理智、诚信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现在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穿汉服,讲国学,背《三字经》,简单照搬,就有些食古不化了。传统文化要走出历史,走向现代,与时俱进,古为今用,才有生命力。只有使传统文化现代化,适应现代社会,年轻人才会接受,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才能显现出来。建议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程之后,再启动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工程,按照十九大要求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华文化适应当代社会,深入到年轻人的心中,并走向世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括文化复兴,综合国力包括文化软实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需要有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会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为一体,传统文化现代化会使中华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现代化”会形成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华文化也会复兴起来。只有马克思主义,没有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民族支撑;只有传统文化,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就失去了前进方向和科学基础。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现代化”才能形成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中华文化才会重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现代化”,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必由之路,只有对中国模式不断探索、认识和实践,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发展模式可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市场经济+政府推动”的体制模式和“互联网民主+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模式可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传统文化现代化”可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的成就,不仅证明了“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发展模式、“市场经济+政府推动” 的体制模式、“互联网民主+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模式的力量,而且还将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文化模式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只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才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作者简介
张宝通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