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破解农村留守困局“三部曲”
2018-05-24郑睿桑妮王育哲
郑睿 桑妮 王育哲
当前,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仍然是全社会必须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千阳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在精准脱贫、超越发展的大背景下,从民生入手,从小处着眼,把解决农村“三留守”,作为破解贫困的“先手棋”,真正做到使留守老人能够老有所养、安度晚年;使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快乐成才;使留守妇女能够有效维权、勤劳致富,值得我们回味和思考,为我们研究农村工作,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模式。
千阳是农业大县,是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属于典型的深度贫困山区县。近年来,千阳县立足精准扶贫脱贫,开启“搭载式”扶贫模式,积极推行外出务工与本地就业创业“双管齐下”,实现了8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1.13万人的有效脱贫,树立了贫困山区全面稳定脱贫的样板。但千阳县也和全国一样,在积极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家庭生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急需关爱的特殊群体——“农村三留守”(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据调查统计,全县农村留守老人约1.1万人,留守儿童2104人,留守妇女967人,留守群体占到整个农村人口比例的11.8%,由“留守”衍生出的生产生活、教育心理、安全保障等问题也成为当前农村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难点。千阳县坚持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入手,从路径破题,多措并举,唱响破解农村留守困局“三部曲”。
上篇:幸福互助院给“留守老人”真心添亲情
幸福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以往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匮乏,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单调,有的会因子女外出而产生孤独感,有的因生活缺乏照顾心理负担过重,有的仍需要劳动并担负抚养孙辈责任,生活安逸和精神愉悦成为满足留守老人幸福感的首要需求。千阳县坚持“幸福养老”理念,以“亲情”为主线,坚持“政府支持、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以农村中心社区为单元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81所,实现了全县1万多名农村留守老人的生产所需、生活所缺和情感所求。农村互助幸福院改变了以往子女养老模式,既符合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又适应群众传统生活习惯,做到了老年人“进院不离家”“离家不离村”“空巢变暖巢”,探索出集公益性、经营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农村社会养老新路子。
合理化建设,夯实幸福养老之基。满足合理化需求是解决幸福养老的根本。千阳县将农村幸福互助院与农村中心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计生幸福之家相结合,围绕提升合作、强化基本和巩固示范等三种类型,打造农村幸福养老家园,满足留守老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对一个以租借民房建设的合作型互助幸福院,通过优化环境、优化布局、优化设施,满足老人最基本的饮食、安全等需求;对55个以翻新闲置房屋改建的基本型互助幸福院,通过增加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项目、活跃院内氛围,满足老人日常住宿、就餐和娱乐需求;对25所新建的示范型互助幸福院,从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服務水平等方面巩固加强,除满足老人基本生活需求外,还提供娱乐健身、健康体检、补贴代办等人性化服务。三类幸福院,突出“经济、实用、舒适”的服务需求,因地制宜,合理解决了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
多样化服务,筑牢幸福养老之本。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才是解决留守老人后顾之忧、体验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千阳县互助幸福院以“三服务”丰富幸福内涵,为留守老人提供多元化的公共养老服务。“行政推动”幸福服务,把“为老服务”纳入机关党建范畴,定期组织医务工作者到院里开展疾病预防和医疗保健咨询服务,引导入院老人保持健康心态;安排文艺团体在假日期间为入院老人表演秦腔等文艺节目,活跃入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确定专人及时上门为入院老人发放高龄补贴和养老金、办理养老保险,确保入院老人“足不出户”享受全面周到的公共服务。“互助支撑”幸福服务,推行强扶弱、小帮老的一带二、二带四互助养老模式,倡导互助服务,彼此照料、各尽所能,有文化的读报讲新闻,有特长的吹拉弹唱,性格开朗与性格孤僻的老人谈心,增加老人归属感。“社会参与”幸福服务,将互助幸福院作为德育基地、实践基地和爱心基地,组织党员、妇女、青少年为老人提供洗衣打扫、维修水电等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爱心人士为互助院捐款捐物,帮助入院老人利用现代手段与在外长期务工子女亲情联络,让老人们住的放心、舒心、安心。
科学化管理,营造幸福养老之势。“三分建,七分管”,科学的制度管理是体现幸福养老成效的关键。千阳县用“三项机制”完善农村幸福院养老新格局。运行机制保幸福,专门制定了《农村互助幸福院管理办法》,落实村委会主体责任,制定了院务管理办法,明确了管理性质、活动规范、岗位职责等管理制度,设院长、副院长、管理员、服务员等岗位,负责幸福院日常工作,以每天五六元的成本价为老人供应伙食。入院须与子女签订协议,有效保障双方权益。制度管理促幸福,统一制定了院务、财务、捐赠等管理办法,指导村组制定人员、卫生、值班、服务等十项制度,协调解决困难,强化日常监管。开展活动促幸福,用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关爱老人”“尊老敬老百叟宴”、互助院吃团圆饭等系列活动,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营造敬老助老的浓厚氛围。完善考核评幸福,实行互助幸福院星级管理,对照阵地建设、运行管理、服务质量等三大类17项细化指标,量化打分,评级设等,奖评资金,通过评星创建,提升幸福院服务水平。
中篇:成长家园为“留守儿童”营造家氛围
“家”永远是孩子心中爱的港湾。家庭生活和父母角色的缺失容易造成“留守儿童”生活上缺少照顾,亲情上缺少温暖,安全上缺少保障,道德上缺少教育,为了完善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探索留守儿童关爱管护新模式,千阳县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角色缺失问题为导向,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共建、镇村管理、规范运作”的方式,先后建成了8所“农村儿童成长家园”,全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改善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
“三种模式”实现留守儿童关爱“普惠性”。为了实现全县留守儿童关爱无死角,千阳县从2015年开始,针对农村走读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研究镇村地理布局、经济发展、人口现状等实际情况,利用社区、村组的现有资源,按示范型、标准型、特色型三种模式,先后建成 “农村儿童成长家园” 8所,作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有益补充,构建了农村留守儿童全方位关爱保障体系。对镇政府驻地人口集中、留守儿童多的村、社区,建设不少于100平方米的示范型儿童成长家园;对农村中心社区,人口集中、留守儿童较多的,由一个村或两个以上行政村联合建设不少于80平方米的标准型儿童成长家园;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留守儿童数量较少的小村建设特色型儿童成长家园。每周开展两次活动,成为留守儿童课业辅导、品德教育、兴趣培养的幸福乐园。目前全县实现乡村学校少年宫全覆盖,12%的留守儿童在“农村儿童成长家园”受益。
“三张网络”回归留守儿童关爱“家庭性”。为了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零距离,千阳县以村委会、社区为主体,组织留守儿童家长、退休老教师、老党员、妇女主任等爱心人士,建立健全“家庭监护网络”,重点做好儿童成长家园的管理工作;以学校为主体,组织有热情、有爱心的专业教师到儿童成长家园服务,建立健全“教育管护网络”,重点做好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和管理;以基层党群组织和社会组织为主体,建立健全“帮扶保障网络”,重点解决留守儿童家庭生产生活存在的实际困难。“三张网络”为留守儿童织起了一张能够提供亲情慰藉、能力锻炼、心理辅导、兴趣培养和安全教育的“家庭网”,保障儿童身心健康,解除家庭后顾之忧。
“三项机制”保障留守儿童关爱“系统性”。 为保证儿童成长家园常态化、规范化运行,更好地协调联动,千阳县建立了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儿童成长家园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台了《千阳县农村儿童成长家园建设方案》,明确了主要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实行由4名县级领导包抓、10个县级部门帮扶、10所中心小学幼儿园援建的共建帮扶机制,保障开展常态化关爱服务活动。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在充分整合利用农村闲置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县级财政投入、部门帮扶、社会爱心机构捐助等形式,累计投入资金56万元,建成8所农村儿童成长家园。
下篇:多措帮扶让“留守妇女”安心守家园
留守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责任,“劳动强度大、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是调查中普遍反映出的生活状态,千阳县以政策帮扶为主,积极探索建立“留守妇女互助、党委政府扶持、妇联组织引导、社会各界帮助”的关爱模式,为“留守妇女”舒心生活创造条件。
智力扶持,提升留守妇女劳动增收致富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千阳县把技术培训作为智力扶持、解决留守问题的重要举措,专门制定下发了《千阳县巾帼脱贫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重点依托继红学校、天山香瓜菜、金达莱刺绣等6家专业合作社开展刺绣、电子商务、大棚蔬菜等实用技术培训,把农业新信息、新品种、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引导留守婦女就地就近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事新型产业化经营。上半年,千阳县金达莱工艺品合作社为300名贫困妇女提供了工艺品创收岗位,发放工资13万元。南寨天山香瓜菜专业合作社围绕西瓜育苗、蔬菜栽培技术培训留守妇女145名,为在合作社打工的贫困妇女发放工资8.64万元。张家源镇妇联举办了5期苹果技能培训班,鼓励贫困妇女发展苹果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今年,千阳县共培训妇女477名,为592名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实现月收入1206元,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对经济来源的顾虑。
资金扶持,解决留守妇女创业就业资金难题。为了发挥农村留守妇女的能人效应,鼓励农村女能人示范带动、引领发展,千阳县积极协调财政、人社、金融等部门,分项研究小额担保贷款的财政贴息政策,配合农行和农村信用社实施了一批小额信贷巾帼科技致富项目,今年上半年,全县发放的107笔小贷项目中,为女性放贷34笔246万元,占总贷业务的31.7%,受益农村妇女达到697人,为农村妇女干事创业发展提供平台。今年以来,全县选派16名优秀农村妇女干部、经纪人、女能人参加了省市妇联举办的家政服务、农家乐经营、手工艺品等比赛,开阔她们视野,激发创业热情,带领农村留守妇女学习技能,求致富促发展。
政策扶持,推动留守妇女城乡互动共享发展。千阳县特别注重把民生政策优先向农村留守妇女中的困难妇女倾斜,积极探索政府资助、项目支持、妇联帮助和社会慈善扶助相结合的关爱模式,加大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帮扶。从农村留守妇女健康问题入手,积极开展农村“两癌”免费筛查,落实救助政策,为14名“两癌”妇女争取国家和省妇联贫困母亲专项基金10万元;从农村留守妇女贫困问题入手,制定了《关于开展“巾帼脱贫行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县每个女干部帮扶一户贫困户,每个妇联组织年内开展一次特色帮扶活动,全县妇女干部共包抓贫困妇女302户,到贫困村慰问演出,宣传党的扶贫惠农好政策,送去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1000余件;从农村留守妇女就业问题入手,组织县镇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留守妇女参加雨露培训,县妇联和扶贫办协同开办了刺绣、服装、烹饪等6个技能培训班,通过政策宣传引导、就业信息提供、技能培训等举措开展爱心帮扶专项行动,积极与宝鸡美神服装公司、宝鸡市好育佳保洁服务公司对接用工协议,培训获得技能等级证,优先介绍工作。
精神扶持,促进留守妇女健康舒心生活。为了充分调动农村妇女积极向上、融入社会、顺应时代的积极性,千阳县充分利用村“农家书屋”,倡导全县各村妇代会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农家妇女进“书屋”“充电”,以各村妇代会主任为组长,组织本村妇女每周到农家书屋阅读书籍一小时,每月组织一次“家常会”,交流对农业种植、家畜养殖、技术培训的经验体会,有条件的村开展“爱读书”评比大赛,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自身素质和致富能力。以家庭美德建设为抓手,依托“妇女之家”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宣传在创业就业、科技致富、孝亲敬老、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留守妇女典型,放大示范、激励、带动效应。积极推进基层妇女维权服务站、妇女之家建设,加强维权普法宣传教育,开展送法下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平安家庭创建等活动,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作者简介
郑 睿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讲师
桑 妮 就职于宝鸡市委政研室
王育哲 就职于宝鸡市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