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联用纳洛酮和氟马西尼进行治疗的效果研讨

2018-05-24力,杨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4期
关键词:苯二氮药物中毒纳洛酮

陈 力,杨 静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四川 攀枝花 617067)

苯二氮卓类药物是一种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功能的药物。该药可通过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达到缓解其过度兴奋的目的[1]。但是,患者若过量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发生昏迷、呼吸抑制等一系列急性中毒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情严重者还可发生心搏骤停,甚至死亡。纳络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其可解除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氟马西尼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拮抗剂,它能够竞争性地抑制苯二氮卓类药物与其受体相结合,以起到阻断中枢神经的作用。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为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联用纳洛酮和氟马西尼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验证这一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笔者对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经进行血液检查和胃液检查被确诊患有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2)存在因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而引发的意识障碍。3)不对纳洛酮和氟马西尼过敏。4)其本人在其家属的陪同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纳洛酮组和纳洛酮-氟马西尼组,每组各44例患者。在纳洛酮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有19例和25例,其平均年龄为(36.7±2.5)岁。他们中,有5例患者存在自杀史,有6例患者存在精神病既往病史,有18例患者存在毒物接触史。在纳洛酮-氟马西尼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有21例和23例,其平均年龄为(35.1±3.1)岁。他们中,有3例患者存在自杀史,有7例患者存在精神病既往病史,有19例患者存在毒物接触史。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这两组患者入院后,我院均对其进行催吐、洗胃、吸氧、利尿、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为两组患者进行如下治疗:

1.2.1 为纳洛酮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为纳洛酮组患者使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纳洛酮的用法是:取0.8 mg的纳洛酮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在用药后,患者若未在0.5 h之内恢复清醒,需为其追加0.4 mg的纳洛酮进行静脉注射。然后,再根据患者昏迷的程度,每小时为其注射1~2次的纳洛酮,0.4 mg/次,直至患者恢复清醒后停药。需要注意的是,纳洛酮在24 h之内的使用剂量应控制在<4 mg。

1.2.2 为纳洛酮-氟马西尼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为纳洛酮-氟马西尼组患者联合使用纳洛酮和氟马西尼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取0.4 mg的纳洛酮+0.1 mg的氟马西尼为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在用药后,患者若未在1 min之内恢复清醒,需为其追加0.1 mg的氟马西尼进行静脉注射。此后,每分钟为患者注射1次氟马西尼,0.1 mg/次,直至患者恢复清醒后停药。需要注意的是,氟马西尼在24 h之内的使用剂量应控制在<2 mg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情况。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参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对患者昏迷的程度进行评定。患者的GCS评分越高,代表其昏迷的程度越轻。2)观察两组患者自用药开始至恢复清醒的时间。3)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的判定标准是:患者自用药开始至恢复清醒的时间≤1 h。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其GCS评分的比较

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有明显的提高,且纳洛酮-氟马西尼组患者GCS评分提高的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其GCS评分的比较 (分,±s )

表1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其GCS评分的比较 (分,±s )

注:*与纳洛酮组相比,P<0.05;#与纳洛酮组相比,P>0.05。

组别 接受治疗前 接受治疗后纳洛酮组(n=44) 6.2±1.3 9.7±2.4纳洛酮-氟马西尼组(n=44) 6.4±1.1# 13.6±2.2*

2.2 两组患者自用药开始至恢复清醒的时间和治疗效果的比较

纳洛酮-氟马西尼组患者在用药后0.5 h内恢复清醒的人数以及在用药后0.5~1 h内恢复清醒的人数均明显多于纳洛酮组患者,其恢复清醒的时间明显短于纳洛酮组患者,其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纳洛酮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用药开始至恢复清醒的时间和治疗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苯二氮卓类药物属于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及松弛肌肉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包括:地西泮(安定)、氟西泮(氟安定)、氯氮卓、奥沙西泮和三唑仑等。苯二氮卓类药物经口服后可被肠胃迅速吸收,在2 h左右达到血药浓度的峰值。当苯二氮卓类药物与苯二氮卓受体结合后,可加强γ-氨基丁酸与γ-氨基丁酸受体的亲和力,使γ-氨基丁酸受体耦联的氯离子通道开放,进而增强γ-氨基丁酸对突触后电位的抑制功能。纳洛酮的结构类似吗啡,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该药经静脉注射后2 min即可起效,其血浆半衰期为63 min。该药经静脉注射给药后,能够快速透过血脑屏障,竞争性阻断并取代阿片类物质与受体相结合,从而阻断阿片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2]。纳洛酮可通过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来增强儿茶酚胺类物质,改善细胞ATP(三磷酸腺苷)的代谢,降低血乳酸的水平,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细胞膜,保护细胞的功能。另外,该药还可解除β-内啡肽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增加心脏的输出量,改善呼吸功能。氟马西尼是一种苯二氮卓类受体拮抗药。该药可竞争性地与蛋白复合物上的苯二氮卓受体相结合,置换掉苯二氮卓类药物,降低复合物的活性,进而关闭氯离子通道,促进患者觉醒[3]。因此,为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联用上述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地解除β-内啡肽对机体的不良影响,促进患者快速苏醒。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有明显的提高,且纳洛酮-氟马西尼组患者GCS评分提高的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氟马西尼组患者在用药后0.5 h内恢复清醒的人数以及在用药后0.5~1 h内恢复清醒的人数均明显多于纳洛酮组患者,其恢复清醒的时间明显短于纳洛酮组患者,其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纳洛酮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为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联用纳洛酮和氟马西尼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减轻其昏迷的程度,缩短其自用药开始至恢复清醒的时间,提高其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陵.2种药物在抢救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旬刊,2010(7):49-50.

[2]孟祥海,孟淑英,张淑兰.纳洛酮联合氟马西尼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疗效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15(2):115-117.

[3]郭霞.氟马西尼与纳洛酮抢救苯二氮类药物急性中毒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业,2015(20):68-69.

猜你喜欢

苯二氮药物中毒纳洛酮
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这七类人,小心安眠药吃上瘾
苯二氮类药物用于催眠的使用现状调查
探究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药物中毒的护理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纳洛酮联合NI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门诊100例患者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的分析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