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与动画链接的相互作用

2018-05-24◎牛

文化产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动画片动画创作

◎牛 磊

(西安飞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0)

动画从当代学术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高频词汇”[1],变成了国家现实政策与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动画中首先涉及到和涉及最多的就是文化,因为文化体现为通过对人的存在和行为的某种解说,大多数动画创作者都承认,动画当中融入文化元素是最为稳妥的创作方式[2]。目前存在大量的商业作品,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将文化暂时放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在动画创作中将文化忽视的现象并不会长久存在,而现在应考虑的问题是文化和动画是以怎样的状态进行联系及文化如何影响动画的发展,这便是本文谈及文化意义的原因,在肯定文化是推动动画创作发展强大动能的同时,进一步预见动画创作的成长方向。

图1 秦时明月

文化与动画的关系

1.文化与动画的关联

文化与动画联系的状况。目前的客观现实是动画以相对被动的形式对文化进行展示,这其中存在正面、负面两个方面影响。正面影响是动画内容和价值的实现,使动画具有了文化底蕴和鲜活的内容,在市场上具备相应的说服力,例如近年来播出的动画电影和剧集《小门神》《秦时明月》等(图1);而负面影响则是两者似乎充满着矛盾,文化对动画的掌控只是相对而言,比如在日本动漫形象原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中国古代服饰,或套用中国传统故事等,同样以《小门神》为例,从名字《小门神》来看是一个相当有意义的传统词汇,而细品下来,整部戏的效果却并不会轻易对观众产生影响;从动画概念上讲,它的文化与动画之间逻辑表达并不合拍。可喜的是,动画创作者们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断进行摸索,这是基于目前诸多讨论所形成的大众观念。

动画对文化选择的必要。以往动画受到创作和市场的双重困扰,对文化的态度基本上是拿来主义,或是喜欢什么内容的文化就用什么内容的文化,什么文化或文化元素能用就用什么,这就导致了文化在动画当中的表现方式不能给人以自信,常常产生定位偏差,甚至很多动画表达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原来的意义完全不一致。选择合适的文化是一个具有很大工作量的过程,主要是看该文化的形态是否符合主旋律,能否代表本民族的基本特征,对世人文化意识形态产生影响的效果如何以及方法是否更适合被动画的形式表现等,并且还应以一个创作者的眼光来判定这样的文化是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及引领潮流的潜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动画其实是一个由相当复杂要素全新组合的过程,但它却要求一个几乎唯一合理的结果。乔布斯曾经讲过,要素的全新组合即是创新,也就是说一部好的动画,就基本等同于一次创新,而且工程浩大。

2.文化与动画的统一

文化和动画具有一致的目标。首先是反映观念的一致。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反应方式千差万别,其中当然包括动画在内的文化艺术表现门类。在古埃及法老金字塔内的壁画上,出现的人物连续的动作画面,就试图以绘画表达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这表明古埃及人希望以此来讲述他们的文化习俗,而且这种范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这也可以理解为动画发展的起源。动画创作者在自己的创作中是以特殊的语言反映文化价值,由此可知动画同文化具有一致的目标。其次是文化和动画相互推动。由于动画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反映文化思想的工具,因此文化是推动动画向前发展的内在因素。工业化时代正式创造了动画,工业在最初阶段是满足人们的需求而非是一种服务,但这种需求无疑是精神层面的,这恰恰说明从一开始动画就具有反应文化的内在属性。在压抑和麻木的环境当中,人们向往美好而欢快的生活,而不是沉闷的、灰暗的生存,于是一个具有西方绅士形象的大头米老鼠产生了,成为皮克斯的重要角色,同时也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画不能孤立存在。动画孤立存在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是动画在我国目前社会条件下还不能以工业化产品的角色扮演文化的主角,换句话说,就是还没有真正将文化变为工业;二是纯粹的创作性质的动画更关注创作的类型、技巧、方法和创新性,这种态度决定其必须尝试多种类型,人们所熟知的实验性动画短片或相类似的不营利的动画短片虽有相当部分也会考虑文化元素,但其侧重点更多是方式方法。这种情况下动画孤立存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以至于动画一旦孤立存在或者与文化不能较好的结合就失去其原本的意义。

文化对动画的影响

1.文化对动画的影响方式

在文化和动画两者之间,文化具有指导性地位。过去我国动画在性质上长期属于公益、教育性质,划归为艺术创作门类,一旦需要企业市场化运作,旧的模式明显跟不上新机制需要[3]。在动画成长的现阶段,这一正确论断又恰恰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备受煎熬的动画创造者在文化、技术和模式上做出取舍,而忽略文化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地位。

经长期理解,文化对动画的影响大致可分为直接影响方式和潜移默化影响方式两种。直接的影响方式是文化通过动画来表达,尽可能以典型的文化元素贯穿全片,使动画内容清晰,倾向明确,诸如中国的动画片,包括《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而从趋势上看,潜移默化的影响方式应成为文化对动画的主要影响方式。这种影响方式并不是刻意将文化隐藏起来,而是更加注重对文化精神内涵的表达,甚至这种表达方式可能看不到明显的文化痕迹,更多地将动画片的表现与文化的精神内涵高度统一,很多时候表现为表面上仅仅是一部有趣的动画片,比如《汽车总动员》体现的就是美国的“汽车文化”,从而在创作过程中尽量避免以传统文化为动画“打补丁”,而是让文化的基因充实在动画的表现当中;在我国较为成功的范例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作品《诺言》及纽约大学中国留学生的作品《天外有天》等。

2.文化在动画中的表达

第一,文化传统性在动画中的表达。首先表现在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基础作用。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不同的历史环境、生存环境中逐渐沉积的智慧结晶,能直接反映各种民间传统生活习惯。将民俗文化中各种素材进行设计,应用于动画创作中,能使动画内容更加丰富而富含文化底蕴。传统文化是动画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如由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逐渐发展而来的剪纸动画片就是借鉴陕西的皮影戏和民间剪纸,进而形成了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独具特色的一种动画表现形式。成功范例有《金色的海螺》《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等。

其次表现在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表达方式。常见的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表达大致有几种方式,如皮影动画片,以中国古典神话为蓝本改编而成的传统二维手绘动画片、水墨动画片等,其中以传统二维手绘动画片为核心能够明确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思想,如:1962年由万氏兄弟制作导演,题材截取自中国名著《西游记》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极具装饰风格的画面及人物形象吸纳了中国传统艺术木刻、剪纸、京剧等典型文化元素,尽显中国风范。近年以古典文学作品王维的《相思》为基础的纯手绘动画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短片以“红油纸伞”“红豆”“江南细雨”等简单事物,勾画出浓浓的中国风意境,缠绵与离愁隐隐贯穿于全片,让人感同身受,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调的手绘动画(图2)。

图2 油纸伞

第二,文化时代性在动画中的表达。首先表现为文化时代性在动画中以开放的形象展现。黄式宪曾经提道:好莱坞文化霸权是无所不在的,它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以它为核心实现世界文化的一体化。他还说:这就必然激起具有强烈世界意义的众多弱势民族或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反弹(也包括以法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由此凸显出一个根本性的文化现象——暂且可称之为“逆向运动”的文化命题[4]。就中国而言,在文化保护基础上也同时具备一个关键特征,就是包容与兼收并蓄,接受并有选择地吸纳多种文化元素甚至是美国的主流文化元素,使本土文化与时代保持同步。

动画可以理解为自诞生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形态,且动画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而时代性的显著特征就是动画的内容与传统文化符号更加有效地衔接,但却依旧有规则可循,选择更加精确,并以此产生更多创作的可能,不失自我地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动画及动画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传统文化及文化的时代性要素在作品中的深入必然成为固有模式,比如在看到动画片《大圣归来》时观众就会产生认同感,而《大护法》这类电影甚至会让观众看不懂就是这个原因。依照前面提到过的观点,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去追寻多种多样的表达几乎就是动画产业成熟的象征,甚至可以考虑借助西方文化来宣传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比如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等就是西方借助中国文化宣传其价值观的典型案例,同时提供了一个超越好莱坞电影传统中对东方文化和东方人表现策略的可能性[5]。

其次表现为文化时代性在动画中的继承和创新。这个创新包括所有的可能,既包含表现形式创新的可能,也包含二维三维技术上的突破,不仅在类型上更加多样繁杂,以产生电影无法呈现的效果,甚至出现像香港武侠片那样独树一帜为其所有的“门派”。前面提到一定阶段甚至可以借助西方文化宣传中国思想价值观,而这里还可以考虑从本土文化对动画的引领继而实现世界文化对动画的引领。就像好莱坞今天已经在文化生产的层面上不可思议地将“中国”纳入了它的主流一样,如果最终可以实现动画创作的随心所欲,将任何文化有效贯穿其中,并从骨子里透露出和谐的声音及本土文化自信的稳定性,以满足所在地区及所有人对其所属文化范围动画表现的需求。当然,这种结果必须建立在上述正常的动画产业发展条件之上。

结语

文化与动画的连接绝不是表面上的让动画看上去有文化,而是如何让某种文化通过动画的特有方式进行表达,进而发展成为主流,除了文化的取舍以外,更多的是通过技术、方式体现文化的内在价值,使其具有不可模拟性,并促成动画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动画片动画创作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我的动画梦
《一墙之隔》创作谈
推荐一部动画片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