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2018-05-23苏茂新卢京花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读图信息技术素养

苏茂新 卢京花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习者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更加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关键素养,主要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要素。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当中,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早在2014年,教育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就联合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倡议。所以,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涵,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结构,打造更加高效的地理课堂,进而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一、信息技术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优越性

1.有利于扩展地理学习资源,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学习资源,以文字、动画、图形、声音和影像等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展现更加神秘多彩的地理奥妙,使学生的视野不仅局限在课本上,而是拓宽到课本外。以“锋与天气”这一内容为例,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描述、画图等方式讲解,不能模拟锋面过境前、中、后的天气变化,内容抽象,效率低下。但如果利用Flash动画演示这一内容,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信息用形象生动的Flash代替,使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锋面形成、发展、消亡的动态、缓慢过程,配以适当的风声、雨声,就能有效弥补学生在学习时“视”“听”感官方面的不足,进而清楚地理解了事物的演变过程,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完成教学,在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魅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其信息素养的养成。

2.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体现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地理教学多属于“填鸭式”,基本上是老师的“独角戏”,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灌输,认知较慢,缺少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更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使学生可以依据教师精心设计、制作的内容自主把握学习内容和进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有效实现“两主双效”(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在提升地理成绩的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有利于学生直观解读地理规律,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

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要教学地理表面现象,还要向学生渗透其中的地理规律,帮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构建属于自己的地理知识认知体系。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能将地理规律以更加直观的形态呈现,既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和内在变化,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且掌握其中的地理规律。以教学“昼夜长短變化”这一内容为例,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借助Flash或者PPT动画,使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运动(公转、自转),昼夜交替的现象。然后回放视频,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令的典型位置来分析太阳直射情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神秘而不可莫测的现象,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使学生豁然开朗。

4.有利于实现图文统一,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信息加工能力。

让学生学会读图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带许多地图上课是不现实的。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地图,不但能够缓解课堂的枯燥,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以“京杭运河”图例为例,教师用重新着色来突出京杭运河的起至,用闪亮来突出运河途经的京、津、冀、鲁、苏、浙,用闪烁来突出运河沟通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这样,充分发挥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构建“心理地图”,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填图以及图文转换的能力,事半功倍。

5.有利于学生地理时空概念的建立。

时空概念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完美地拓展时空,实现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动静结合。对于这一学生难理解、教师难表述的内容,可以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地理时空概念的建立。以“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为例,由于教材中的材料少,学生的眼界窄、空间想象力差,仅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教学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先呈现未形成地上河时的河道横剖面图,再辅以视频:夏季降水集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泥沙沉积在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最终形成地上河。通过信息技术的动态模拟演示,增强了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可成功地将知识点延伸,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策略

1.构建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平台,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针对核心素养培养的特定需求,借助移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把学科知识整合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资源库、策略库,还可以有效实现地理知识的全面搜集、加工、处理以及灵活运用,并且可以充分利用文本、图片、声音、网络新闻等资源,提供给学生更多、更新、更全面的知识,实现资源共享,交流合作。

2.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由机体的需要而产生的稳定内驱力,是最好的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增强,从而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以“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为例。教师可以在世界气候类型图上,选点依次展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配以相应的植被景观图和动态视频,优美的画面结合美妙动听的解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得入情入境,又能促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将教学能力与信息技术水平相结合,构建地理教学新模式。

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成长,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争做信息技术的实施者、熟练驾驭者,做好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同时,要加强备课,提前搜集与课程相关的信息素材,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应用自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已经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当中,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读图用图能力。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融合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合理地运用它,提升自身的地理教学能力,为学生打造一个更有魅力、更加高效的地理课堂。

注:本文系淮北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行动研究》的课题成果,课题编号HBJK1749。

猜你喜欢

读图信息技术素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