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8-05-23刘玉林杨国进付文举翟高燕沈素祥王国喜

中外医疗 2018年5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临床疗效

刘玉林 杨国进 付文举 翟高燕 沈素祥 王国喜

[摘要] 目的 探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1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脊柱微创手术,80例)和对照组(保守治疗,80例),观察实验组手术结果,对比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手术成功率100%,患者术后VAS(1.5±0.4)分,ODI(9.6±1.8)分,椎体前缘高度(25.7±2.1)mm,椎体中部高度(25.8±2.4)mm,Cobb角(9.4±3.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脊柱微创手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2(b)-0081-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160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7 were random selection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8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conservative treatment, 80 cases).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served. The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00%. The postoperative VAS (1.5±0.4)points, ODI (9.6±1.8)points, vertebral anterior height (25.7±2.1) mm, central vertebral height (25.8 ± 2.4) mm, Cobb angle(9.4±3.8)°,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 is effective, safe and reliable, and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Osteoporosis; Vertebral fracture; Spin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linical efficacy

骨质疏松症是全身性骨密度降低、骨质量下降、骨组织微结构退化的一种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可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引起骨折,其中以椎体压缩性骨折最为常见,可导致顽固性腰背部疼痛、脊柱畸形等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近年,脊柱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文章现以2012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160例患者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中随机择取1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70~95岁,平均(82.3±5.7)岁。病变部位:T104椎, T119椎,T1222椎,L128椎,L210椎,L36椎,L45椎,共计84椎。对照组(80例):男39例,女41例;年龄70~95岁,平均(82.1±6.0)岁。病变部位:T103椎, T119椎,T1223椎,L126椎,L29椎,L36椎,L46椎,共计82椎。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

纳入标准[2]:①X线骨密度仪、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确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②年龄≥70岁;③CT示后壁基本完整,无神经、脊髓损伤;④手术适应证,麻醉耐受良好(实验组);⑤临床资料齐全;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3]:①病理性骨折,陈旧性骨折;②上胸椎压缩比50%以上或腰椎压缩比75%以上的严重压缩性骨折;③爆裂骨折,累及脊髓、神经根、中柱,或伴椎弓根部骨折;④椎管内占位;⑤手术禁忌证(实验组);⑥神经系统急慢性疾病,老年性精神障碍;⑦肢体功能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保守治疗):限制活动,卧床休息6~12周;支具固定12周,维持脊柱矢状面和冠状面稳定;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降钙素鼻喷剂、双磷酸盐等缓解疼痛;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包括应用钙吸收抑制剂、骨矿化物、骨形成促进剂、激素疗法等;饮食疗法;物理治疗。

实验组(脊柱微创手术):该组患者骨质疏松及一般治疗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进行治疗。患者术前完善必要检查,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提高耐受,待身体条件许可,择期施术,一般手术前准备。术中,患者全身麻醉,俯卧位,常规生命体征监测,术区消毒铺巾。C型臂X线机下明确病变椎体,确定理想的手术入路,一般选择经椎弓根途径穿刺,穿刺针尖置于病椎椎弓根投影外上缘(左侧10点处,右侧2点处),与人体矢状面成10~15°角。缓慢刺入椎弓根后,调整X线机至侧位,确认穿刺针位置正确后,进针至针尖位于椎体后缘皮質前方5 mm。取出内芯,置入导针,沿导针置入工作套管至所需深度,沿套管将球囊送至病变椎体。确认无误后,以非离子型造影剂缓慢填充球囊增压,使球囊扩张,同时X线下观察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在达到预计复位效果或球囊扩张至椎体终板和周围皮质时,停止增压。吸出造影剂,取出球囊,X线透视下取骨水泥经套管注入椎体,待骨水泥凝固,X线下复查满意,撤除套管,常规缝合切口,观察无误后结束手术。患者术后常规护理,卧床4~6 h,以后可佩戴腰围适当下床活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3 d。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实验组手术效果,统计基本手术指标及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估两组治疗后腰部疼痛改善情况,评分范围0~10分,评分越高,痛感越强。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患者腰部功能(排除第8题)[5],评分范围0~45分,得分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治疗后,影像学测量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椎体后凸角(Cobb角),统计矫正率情况。

1.5 统计方法

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结果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手术结果

实验组80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47.3±5.2)min;术中出血量(26.4±2.8)mL。患者术后未见感染、神经损伤、脊髓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7例骨水泥渗漏,并发症发生率8.75%。

2.2 两组临床疗效评价

两组治疗前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VAS、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两组影像学疗效评价

实验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Cobb角明显较对照组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保守治疗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临床实践证实,其应用无法纠正脊椎畸形,且患者腰背疼痛时间长、痛苦大、并发症多,故综合疗效欠理想[6]。PKP是目前开展较为成熟的脊柱微创手术技术,是临床普遍认为早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最佳方法,其应用能稳定骨折、恢复椎体力学强度,可有效缓解疼痛,防止椎体进一步压缩,有助于早期解除患者症状,促进恢复正常活动[7]。该研究中,实验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无感染、神经或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7例骨水泥渗漏,发生率8.75%,与文献报道的手术成功率(100.0%)和不良反应率(7.3%)相近[8],肯定了PKP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患者治疗后VAS(1.5±0.4)分,ODI(9.6±1.8)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Cobb角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与李惠民等[9]报道的PKP术后VAS评分(1.7±0.2)分和詹晓庚[10]报道的PKP术后ODI评分(8.7±0.9)分相近,表明PKP能有效消除腰部疼痛、促进腰椎解剖结构及功能恢复,疗效优于保守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为保证治疗效果,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必须与抗骨质疏松治疗相结合,旨在从根本上提高骨密度和骨质量,减少复发[11]。规范化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主要包括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基础治疗包括饮食疗法、适当体育锻炼、忌烟酒、加强阳光照射、防止跌倒、予以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钙、维生素)等综合措施,以合理调整患者生活方式,控制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其中,钙剂钙含量的选择应符合人体每日需求,成人1~1.5 g/d,但由于老年人胃肠道钙吸收能力较差,单纯饮食补钙预防和治疗骨丢失效果欠佳,因此,饮食外予以钙剂配合使用维生素D是理想的膳食方法。而药物治疗根据对骨代谢的影响主要包括抗吸收类药物、促骨形成药物、促骨矿化药物3种,具体药物的使用应综合考虑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性价比等多方面因素[12]。

综上所述,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效果确切,可有效消除疼痛,促进腰椎解剖结构及功能恢复,安全可靠,临床应用需结合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以提高骨密度和骨质量,进一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吴耀,王峰,周建强,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4,27(5):385-389.

[2] 朱燕.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脊柱微创手术的疗效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62-63.

[3] 游辉.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4):58-59.

[4] 金林峰,范顺武,赵兴,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6):1503-1504.

[5] 秦聪聪.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3):3228-3229.

[6] 王方,吴强.骨质疏松模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11):2527-2530.

[7] 胡优威,韩莹松,谭益云,等.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 13(30):5888-5891.

[8] 鲁常胜,鲁婷玮,蒋涛,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及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经验总结[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7,10(3):199-202.

[9] 李惠民,陈银河,申才良,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远期并发症的Meta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7,27(7):592-598.

[10] 詹晓庚.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及预后观察[J].中国科技纵横,2017(14):214.

[11] 柴儀,刘法敬,申勇,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574-4575.

[12] 朱续胜,张旭东,刘勇,等.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6):54-55.

(收稿日期:2017-11-16)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临床疗效
骨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血尿酸的关联性研究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