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2018-05-23李中霞
李中霞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主张人应该更多关注自身的积极因素,并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实现美好的生活。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与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两者都提倡以人为本,帮助人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为了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有效地应用于思想品德教学中,笔者尝试了六个教学方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31-2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把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能利用这些力量和品质来帮助其他人,最终能有体验到美好生活。
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与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两者都提倡以人为本,强调体验成功以及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人发展的重要价值,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形成健康的人格。
那么,我们如何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有效地应用于思想品德教学中呢?笔者在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六个教学方法。
一、討论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情境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步步深入,寻求思想的碰撞,转变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从而获得科学的认识。讨论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作用体现在:第一,围绕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和激烈的辩论,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打破“一言堂”、“满堂灌”的局面,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第三,有利于学生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获得在个体学习中所不能获得的东西,进而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者改变自己原有的不正确或片面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采用讨论法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并发言而且各组代表的发言尽量做到不重复,可以将分组讨论和分题讨论相结合,如果题目较难,可以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材料,作好发言的准备。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充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他们才会感到是自己思想和行动的主宰者,他们的自主性、选择性和主体意识才能得到增强。
2.学生的发言难免有片面性,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全面。有些问题不宜采用“对”或“错”的两分法,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只要不涉及到原则问题,应该宽容,允许保留。
3.讨论时,小组成员共同分享的不仅仅是思想,还有彼此的关怀和支持。这里,学生的每一个观点都会受到同学的关注,耐心地倾听,设身处地地理解,积极主动地补充和修正。小组中这种新型的人际交往模式,不仅能增强大家的亲密感、信任感,还能促进同学间的接纳与关怀,增强学生的自信。所以,重视讨论过程和重视讨论结论同样重要。
二、艺术陶冶法
通过音乐、动画、诗歌等的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以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比如,在讲“积极对待挫折”时,多媒体播放毛泽东的诗词朗诵之《七律·长征》,学生在欣赏中心灵受到震撼,增强战胜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的勇气。又如在教学“孝敬父母长辈”时,首先用多媒体播放著名歌手韩红的《天亮了》FLASH作为课题引入,以情动人,使学生体验到父母恩重如山。课堂的最后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把学生的情感引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恩情。又如,在“呵护青春”的教学中,播放歌颂青春的歌曲如《青春啊青春》、《让我们荡起双桨》,师生共同演唱。请学生准备歌颂青春的诗歌,在班内开展以歌颂青春为主题的诗歌诵读会。整个课堂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在音乐和诗歌中,学生体会了青春的美好,青春的宝贵,自然引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珍惜青春的情感,培养了高尚的情操。
三、故事启迪法
初中生由于受年龄、阅历及知识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更乐于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接受教育,因此,故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独到的铸造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作用。例如在“克服烦恼,悦纳自己”的教学中,针对有的学生因为自己外貌上的小小缺陷而自卑的情况,教师给他们讲了邓小平“……我一向乐观,天塌下来,我也不怕,因为有高个子顶着”的故事,启发学生养成幽默、豁达的心理品质;针对有些同学因易发脾气、跟人吵架而带来烦恼的情况,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了FLASH《钉子疤痕》的故事,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要提高自制力,克服冲动;在“个人与集体”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述了《水珠与大海》的寓言故事,学生听后,无不感悟到个人离不开集体,产生了要融入集体的积极心理倾向;在“优良的意志品质”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了FLASH《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学生看后无不为愚公的精神所折服,学习他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在“积极对待挫折”的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了张海迪、桑兰、刘伟的感人故事,学生看后无不为这些榜样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坚毅、顽强以及对生活的自信所感动,并一定程度上逐步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
四、游戏法
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人类的本能和动机之一,喜欢游戏更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机体在游戏中得到锻炼,情感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智力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游戏走进思想品德课中,二者相得益彰,既“寓教于乐”,又“寓乐于教”。竞赛性游戏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非竞赛性游戏可缓解学生的紧张、焦虑、疲惫情绪,再现原有的生活体验或获得新的体会与认识。比如,很经典的游戏是:让学生三人一组,分别扮演盲人、聋哑人、瘸子,指定每组应走的路径,应到达的地点。通过角色游戏,学生既切身体会残疾人的难处,也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和可贵。
五、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不同情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实际,进行具体的心理训练,进入情景中来谈自己的真实认识和感受,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在教学“正确参与竞争”,时设置了这么一个情景:“我的同桌王英在这次考试中成绩居然超过了我,真是不可思议。我发过誓:下次一定要超过她!可是,我现在一到教室,看到她在学习,看到她在认真听讲,看到她在问问题时,我就心慌,心里老想着她,怎么也集中不起注意力来,这些搅得我心烦,头就像爆炸了一样,我实在是承受不了了,真不知该怎么办。”然后让学生模拟心理医生,分析情景中的“我”有什么心理障碍?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有什么危害?而后让学生分析自己有过像“我”一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如果有又是怎样处理的?这种方法可达到加深学生的体验和增强认同感的目的。
六、课外活动法
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可以弥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陷,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升华和迁移,引发情感价值观的共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活动的媒介可以是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画廊、德育处和团队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校园文化节”,“手拉手献爱心活动”,“服务社区日”等等。开展的形式可以是辩论、参观、表演、体验等等,例如,在八年级思想品德《孝敬父母长辈》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1)为父母制作个人档案卡,包括父母的生日、爱好、烦恼、生活习惯等。(2)利用节假日,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当一天家,承担起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清洗衣物等家务活。(3)跟爸爸妈妈上一天班,实地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4)就與父母的交流沟通情况展开一次调查,并进行交流。(5)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与人(特别是与父母、长辈)交流、打交道的技巧、资料,设计制作成小报进行交流。(6)师生商议组织一次“大闯关”活动,让学生和爸爸妈妈在游戏中商议、协作、交流,解决问题获取胜利。(7)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以父母的恩情为内容的歌曲、视频和诗文并进行交流、展示。(8)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策划剧本,组织编排片段表演、小品表演。通过片断表演和小品表演展示日常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几个场景。(9)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制定“爱心回报”计划书或建议书。(10)给父母写一封信,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过上述活动,双方理解更加深入了,情感更加融合了,孩子和父母的心贴得更近了,感到更爱自己的父母了。
总之,为了保证思想品德应用积极心理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要认识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并且在选用何种方法时,应该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而不是千篇一律。还要注意的是,要避免无目的地滥用某些方法和防止注重形式忽视内容的所谓“热闹”的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