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对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018-05-23梁丽娟
梁丽娟
[摘 要]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强化了教育的形式。在终身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的大背景之下,现代信息技术为终身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打破了传统教育的限制,为中国新时代的人才发展搭建了互通之桥梁。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终身教育;传统教育;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5-0117-02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开发和运用越来越广泛,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便利。同时,这些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为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载体,补充了教育传播的方式,使得每个人随时都可以以多种内容和形式进行学习。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生产、传递、处理的技术,包括信息的生产、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术。当今世界,信息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推动轮。现代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正被运用于人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信息也正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在这股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生活中的诸多方面无一例外地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影响。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育也呈现出“信息化、多媒化、多元化”的三化教育和“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三高教育。学习者对学习的阅读方式也产生了变革,主要包括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主要如下:
(一)集成性
现代信息的集成,一方面是设备软件和硬件的集成,另一方面又是声音、图像、文字的集成,能够给学习者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就是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集成,使其更加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二)互动性
现代信息可以利用各种设备的软件和硬件实现人与机器、人与人、机器与机器的互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课堂的氛围,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的与教师进行沟通问答,也可以与同专业(行业)的学习者进行讨论交流,解决了传统课堂的限制。
(三)渗透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被广泛地运用于政府统计决策、企业管理、生产流程控制、金融业务、交通运输、气象预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行业,包括我们的日常生活,随处可见。正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渗透性,促使了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也为终身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四)网络化
网络化是现代信息技术最重要的特征。所谓的网络化,就是使现代通讯、电子计算机、信息资源三者进行网络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互相连接、渗透和融合。其中,现代通讯主要是指以数据通讯网为主的网络;电子计算机主要是指90年代出现的国际互联网,它首先表现为微机革命;信息资源主要分为大众传播网(如广播网、电视网等)、综合信息网(如宏观经济网、咨询服务网等)、专业信息网(如金融信息网、教育信息网等)。当今,这些信息资源都全面实现了数字化,无论声音、图像等,均转换为0和1的信号代码。这也正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所说的数字化社会已经到来。而且,以上三者如今正趋向于“三网合一”,共同组成多媒体信息系统。一方面,增加和扩大了共享的资源,不在拘泥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另一方面增多了网络的功能,网上不仅可以传输、交换、采集、加工和利用信息,还可以从事一系列的社会活动。还有目前运用最流行的一点,它创造了网络空间,提供了各式各样的虚拟舞台。
(五)分散化和个别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家中直播观看他地的各种直播,在教育领域,我们可以在家中运用电视或者网络远距离观看各种专家学者讲座,甚至可以点播自己想学的课程。同时,教师通过一系列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整,根据个人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这些实际运用都彰显了现代信息技术分散性和个别化的特点。
二、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性
终身教育的概念是由英国成人教育委员会在1919年首次提出,后经其他学者的传播,随后在西方社会引发共鸣。第一个对终身教育的概念进行全面描述的学者是朗格朗,他在其《论终身教育》中写道: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当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教育应当借助这种方式,满足个人及社会的永恒需求。正是这样的概述,使得终身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终身教育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末被介绍到中国。其实,在中国古代早就有终身教育思想的萌芽,孔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焉”,正是表明了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年龄都应该学习,都要學习。平时我们生活中的谚语,比如“活到老学到老”、“学无常师”都表明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我国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是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当中这样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正是这一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教育的看法,在社会中掀起了对终身教育践行的浪潮,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终身教育以法律的形式在我国确立,是国家在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多种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这无疑为我国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了平台。
(一)终身教育是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终身教育即:“由一切形式,一切表达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终身教育是新时代的一种教育理念,其目的是追求人的发展,影响和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它是通过教育的形式,让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发展,然而这样的学习并非“一次教育”,而是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只有通过这样的不断终身学习,我们才能克服工作中的各项难题,创造新的环境,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自身的社会价值。同时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因此,从这样的角度来讲,终身教育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终身学习是时代的要求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总量在不断增加,知识结构在不断更新,终身学习是适应社会急剧变化的客观需要。以前那种一次性学校学习就能满足工作要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人们就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以获得认知和适应时代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时代服务。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终身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我国现行的四个教育体系板块,但是目前的状况是他们之间相互独立,资源無法共享。如何使终身教育成为大众教育,如何使社会的公民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成为了屏障。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将平时的学习与工作融合,打破了学习时空的界限。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使教育的大众化和终身化成为可能。现代信息技术在终身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者发生改变
传统的教育教学当中,教师一直是教育者的身份,学习者获得知识的途径就是进入课堂。然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一方面教师不光光要会上课,而且要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比如ppt、微课、慕课、VR、网络等等,以便于学习者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学习者获得知识的途径也发生了变化,书本、影像、函授课程、网络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教育的范围扩大了,也更便于学习者去学习了。
(二)信息量发生变化
信息爆炸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以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网络及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科学领域更是飞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新知识更新,同时也有大量的旧知识被淘汰。因此,要求学习者要不断地学习,这反过来也促进了终身教育的发展。
(三)打破教育的时间限制
传统的教学受到教师、教室、课本、学年、学期、课时等的限制,阻碍了终身教育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限制,学习者可以利用零星的时间随时随地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也为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四)教育传播媒体呈多样化、交互式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电视媒体、计算机媒体、网络媒体、远程教育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这些媒体传播的信息量不光范围大,速度快,而且大大丰富了教育传播的形式。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传统媒体、视听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媒体并用,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师、网络进行学习、问答、讨论,形成了多样化、交互式发展的趋势。
四、总结
终身教育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终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载体。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之下,中国劳动力的素质也亟需提高,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学习型的社会在中国铺展开,而现代信息技术下的终身教育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让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自主学习,并有效地进行了资源的共享、互通,为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搭建起了腾飞的桥梁。
参考文献:
[1]丛亮,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 12):98-102,137.
[2]严静,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下成人教育的立法构想[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0(3):1-4,23.
[3]白静慧.浅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终身教育的变化[J].科技视界,2014(36):368.
[4]苏胜强.我国终身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7( 11):7-8.
[5]邓玉荣,信息技术环境下终身教育模式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 4):137 - 138.
[6]邵萌,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成人继续教育模式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7(17):32 - 34.
[7]申灵灵,韩锡斌,程建钢,“后MOOC时代”终极回归开放在线教育-2008-2014年国际文献研究特点分析与趋势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