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丰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研究

2018-05-23张明进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明进

[摘要]广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地方民族性。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的大众认同、践行和培育必须立足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因此,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宣传和创新发展、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发挥民族传统节庆日的功能以助力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关键词]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大众认同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5-0082-03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对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广西作为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德育价值和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的大众认同必须立足于当地的这些优秀文化基因,积极挖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契合成分,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在民族地区群众中落地生根。

一、广西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是广西各民族历史的沉淀和精华,是八桂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映,是广西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广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社会发展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传统戏曲、民间故事、民间信仰、民间习俗、民間工艺等历史文化遗产体现出来。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1)濒危的民族古文字和语言;(2)记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文献资料;(3)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民族民间口头和非物质文化;(4)具有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5)民族民间传统生产、制作工艺和其他技艺;(6)集中反映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建筑、设施、标识、服饰、器物、工艺制品;(7)集中反映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并保存比较完整的自然场所;(8)其他需要保护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形式。

二、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价值蕴涵

广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伦理思想是当地群众的精神纽带,反映本民族生产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伦理思想,也是民族凝聚力生存的基础。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充分认识少数民传统文化的作用,积极挖掘和借鉴广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赋予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内容,做出现代性的诠释,从而促进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以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

(一)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广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表达,人民群众通过口头创作神话、故事、传说、寓言、诗歌、童话等形式的文学,去叙述民族历史,揭露旧制度和剥削者的丑恶,歌颂人民勤劳、勇敢的高贵品质,抒发人民群众对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和愿望。如中国壮族民间古籍之一的《布洛陀经诗》,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追求安定幸福的美好生活。经诗中的《祝寿经》其中的《寿歌》内容上就反映壮族人民对人生长寿、富足和美满的真诚追求。此外,广西少数民族的许多民间传说,内容十分丰富,题材广泛,故事情节优美动人,富于哲理,寄托和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如壮族的《莫一大王》、《刘三姐修石城》、《红水河的故事》,瑶族的《蚂拐姑娘》、仫佬族的《菩圣坳》、毛南族的《找幸福》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民间故事。特别是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各民族向来是歌的民族。其中以刘三姐歌谣为代表,刘三姐歌谣文化体现和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对幸福美好未来的渴望,对社会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的追求。正如她所唱的:“天崩地裂我不怕,水泡九州我不惊;遍地都有歌声起,哪怕财主与官兵。”、“官府衙门我不怕,不怕博子带木枷;三姐唱歌不怕死,人头落地一朵花。”除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广西优秀传统文化中同样包含着对团结和谐的价值追求和体现。各民族之间的婚姻互通,各民族之间语言的互动,在风俗习惯方面,同一个地方甚至同一个村,有人崇拜青蛙图腾,有人崇拜树神,有人崇拜牛神,有人崇拜灶王,互不干扰。在历史的长河中,广西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并存发展,同时也相互交流融合,和谐共生。

(二)体现了对社会公正秩序的渴望和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们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广西优秀传统文化中包括非常丰富的习惯法和规约,在这些习惯法和规约隐含着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追求。如壮族的靠头人制度或“都老制”或“寨老制”,与此相似的,还有苗族的“议榔”制、瑶族地区的“目老”、“瑶老”,仫佬族的“冬头”、“族长”等等。壮族民间长诗《传扬歌》记载了壮族人民对社会不公的抨击和鞭挞,反映了壮人对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鲜明态度和善恶观,代表了处于阶级压迫的广大少数民族同胞对于平等和谐的渴望。此外,作为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广西人民历来富有反抗压迫和剥削、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文化。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追求民主自由,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广西各族人民前赴后继,奋勇投身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为祖国繁荣进步和边疆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刘永福痛歼法国侵略者,韦拔群开展的农民革命运动,邓小平、张云逸等发动和领导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等。广西优良的革命传统文化迄今依然是值得我们进行继承和弘扬的精神财富,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三)体现了对公民道德的要求和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出了对公民道德的要求。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伦理道德十分丰富,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价值取向。如作为壮族伦理道德长诗《传扬歌》,其内容充分表达了壮族人民对如何规范人与人之间的所应遵守的道德和规范,并规劝人们如何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如诗中所说:“邻里间莫为鸡争吵,莫为猪相斗。莫学狗咬人,乡里名声臭。莫为树相争,莫为菜动手。既然做邻居,相敬如朋友。”诗中教导人们要勤劳节俭、正直善良、孝顺敬友、团结互助、不赖不贪,遵纪守法。仫佬族的乡约族规就要求“敬老尊祖隆师,孝父母爱兄弟,睦家族正男女,尚勤俭治本业,谨言行信朋友,崇礼让端品行,谨细行严盗贼。”、“为人宜守本分,不得违法例为非作歹。”此外,其他民族的道德如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和仡佬族等也都具有丰富的教人为人处世的道德内容。

三、基于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对策

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和平台,通过多种途径使所群众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宣传和创新发展,增强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首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借助现在新媒体积极宣传传统文化的价值,使广大群众认识和了解自身民族的悠久历史,创造的璀璨文明成果,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提高对八桂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投身到保护、宣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中。其次,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民生,提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精神动力。要加大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夯实支撑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特别是边远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场地要切实建设和完善好,为群众有对文化需求发挥的空间和舞台。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群众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丰富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以让文化融人生活、让艺术走进群众、让活动延伸到基层,进入到每一村屯,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最后,要利用市场与文化有机结合,打造文化经济效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广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民族聚居的格局,拥有12个世居民族。各民族长期交融,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融合中形成了也各自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是创造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财富。因此,要根据各地不同的人文历史、地理、民風习俗,挖掘和开发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民间艺术,创新工作机制.改变表现手法,从群众切身的利益,所需所想出发,创造更多的优质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需要日常生活所需,如文化+旅游、民间艺术、民族节庆日、文艺演出等形式,借助市场激发活力走向现代。民族文化的产业化不仅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而且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增强群众对自身文化的尊严和信心,让群众在民族文化产业中,切实感受到文化生活带来的获得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二)借助现代新媒体,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社会无网络不生活,网络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再创作和再转化,融入现代元素,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感人人物和故事、民风习俗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和现代表现手法润色和宣传,突破时空的限制形成现代优秀的影视、文艺作品,将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优秀精神品格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出来,让广大群众在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如大型实景剧《印象·刘三姐》、3D舞蹈诗《侗寨人家》、《百鸟衣》等。另一方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也是本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所在。因此,要善于根据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思想、理论和精神内涵进行再转化,根据各种不同的群体群众采取适合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言语表达来表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让群众在通俗易懂、润物无声的日常生活中乐于接受。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再转换再包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生活化…平民化”。这样以平民化的姿态和形象走进百姓生活,融入日常生活,这样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切感,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生命力、说服力和战斗力。

(三)发挥民族传统节庆日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民族传统节庆日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活态载体,保存和传承着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传统节庆日蕴涵着礼仪、礼节、礼貌等丰富的伦理德育价值和民间娱乐,对人们的道德养成和提升,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因此,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和平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寓教于物,寓教于乐,使广大群众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文感知、感悟、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理顺和处理好政府与民间的关系,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引导和管理。既不要越位乱作为,也不要放任不作为。政府要在传统节庆日中居主导地位,做好财力、人物力的支持、制度的管理和价值方向的引导。特别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引领作用,防止农村边远地区受不良思潮影响,确保开展传统节庆日始终朝着健康向上态势发展,发挥其最大民生效益和德育功能。其次,要组织力量加强对传统节日的文化研究和资源开发。通过相关的专家、学者梳理和解读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功能和意义,普及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提高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认知和认同,扩大传统节日的文化影响力。最后,要善于结合利用大众新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引导。通过利用互联网的社交平台、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依托广播、电视、报刊杂志、街道村巷的宣传栏、社区广场电子屏幕等加强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地传统节日非遗基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长廊、科技中心等阵地,把传统节日文化渗透进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民众时时处处浸润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之中。

综上所述,广西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 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众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 价值观在少数民族地区大众认同效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蕴含的德育价值,结合时代要求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把社会 内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96.

[2]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R].2017.

[3]赵明龙.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EB/OL].http://blog.slna.com.cn/s/blog_6b96dfa301011pdp.html.

[4]李海峰,邓庆.刘三姐传世山歌[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69.

[5]梁庭望.壮族文化概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386.

[6]李干芬,胡希琼.仫佬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70.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