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2018-05-23马米兰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玉溪市持续性血氧

马米兰

(玉溪市人民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急诊科属于“窗口型科室”,其护理质量可直接反映出医院护理管理的水平[1]。分诊护理是急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患者进行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过程中的任意环节出现失误均有可能影响其治疗的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其生命安全[2]。因此,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对玉溪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的196例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6月期间玉溪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的196例患者。将2016年3月至4月期间(进行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前)该院急诊科接诊的98例患者作为开展前组。将2016年5月至6月期间(进行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后)该院急诊科接诊的98例患者作为开展后组。开展前组患者中有男50例,女48例;其年龄为19~73岁,平均年龄(42.52±8.29)岁。开展后组患者中有男53例,女45例;其年龄为18~72岁,平均年龄(41.94±8.2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玉溪市人民医院于2016年5月开始对急诊预检分诊护理工作进行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进行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的方法是:1)成立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小组。由急诊科护士长担任组长,主要负责策划、管理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工作。小组成员为3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急诊护理人员,主要负责对基层急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2)确定改进目标。参考卫生部发布的护理服务质量改进方案,结合护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确定改进目标(包括努力提高急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3)具体改进措施。(1)完善护理制度。对有关急诊预检分诊护理的规章制度进行重新制定和完善,对护理工作进行量化和细化,明确划分每位分诊护理人员的职责,做到责任明确和赏罚分明。(2)提高礼仪修养。对分诊护理人员的礼仪修养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做到待人亲切、服务态度端正。督促其积极学习美学知识,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3)提升专业素养。进行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护理知识较为复杂。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应定期对分诊护理人员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并督促其不断自学,以便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常见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4)制定分级护理标准。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以下四个护理等级:①一级。患者存在心脏骤停、中重度昏迷、持续性抽搐、休克、大量出血、严重的复合伤或烧烫伤等临床表现。其体温>41℃或<32℃,呼吸频率>50次/min或<6次/min,心率>140次/min或<40次/min,平均动脉压<80 mmHg,血氧饱和度<90%。对于此类患者,分诊护理人员应引导其进入濒危候诊区候诊,并要求急诊医生立即对其进行抢救。②二级。患者存在心绞痛发作、呼吸困难、急性意识模糊、昏睡、定向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严重的中枢性疼痛、难以抑制的活动性出血、多发伤或复合伤、中度烧烫伤等临床表现。其体温>40℃或<33℃,呼吸频率>36次/min或<10次/min,心率>130次/min或<45次/min,血压高于200/110 mmHg或低于90/60 mmHg,其血氧饱和度为91%~92%。对于此类患者,分诊护理人员应引导其进入危重候诊区候诊,并要求急诊医生在10 min内对其进行救治。③三级。患者存在呼吸不畅、少量咳血、严重的周围性疼痛、中度的中枢性疼痛、少量便血、严重的腹泻或呕吐、轻度全身性皮疹等临床表现。其体温>39℃或<35℃,呼吸频率>24次/min或<12次/min,心率>120次/min或<50次/min,血氧饱和度为93%~94%。对于此类患者,分诊护理人员应引导其进入急症候诊区候诊,并要求急诊医生在30 min内对其进行诊治。④四级。患者存在急慢性咳嗽、局部炎症、局部皮疹等临床表现。其体温<39℃,呼吸频率>12次/min、且<20次/min,心率<120次/min、且>50次/min,血氧饱和度>95%。对于此类患者,分诊护理人员应引导其进入非急诊候诊区候诊,并要求急诊医生在120 min内对其进行诊治或告知其到门诊就诊。4)改进小组成员定期对护理质量改进工作的推行情况进行检查,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急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本文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接受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的比较

开展后组患者接受急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97.96%)高于开展前组患者接受急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9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开展后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96.94%(95/98)〕高于开展前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88.78%(8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在我国各大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急诊预检分诊护理工作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4]。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开展后组患者接受急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97.96%)高于开展前组患者接受急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90.82%)。开展后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96.94%)高于开展前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88.78%)。

综上所述,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安,刘远飞,张少丽,等.基于FOCUS-PDCA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J].护理学报,2016,23(23):24-26.

[2]孙亚玲.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国际医疗部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6,29(12):46-47.

[3]汪敏,刘茜,李保兰,等.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综合医院急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6,45(11):1579-1580.

[4]席时清.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5,15(6):83-85.

猜你喜欢

玉溪市持续性血氧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作品展示
碧玉清溪 墨韵飘香——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系发展侧记
玉溪市粮食局 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取得实效
中共玉溪市红塔区委宣传部专题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持续性迭代报道特征探究——以“江歌案”为例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关注持续性感染,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