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血液透析诱导期的高龄尿毒症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探讨

2018-05-23付爱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尿毒症满意率肝素

付爱华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血透室,四川 成都 610000)

尿毒症是各种晚期肾病患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失衡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血液透析的方法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1]。血液透析诱导期是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最初阶段。此阶段的患者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了解并不多,极易出现悲观的情绪,进而影响治疗的效果。为了使高龄尿毒症患者能够安全地度过血液透析诱导期,笔者对在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2例高龄尿毒症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在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高龄尿毒症患者。这些患者处于进行血液透析的诱导期。在这10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61例,有女性患者43例;其年龄为60~82岁,平均年龄为(72.3±4.9)岁。其中,原发病为高血压肾病的患者有45例,原发病为慢性肾炎的患者有30例,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有26例,原发病为多囊肾的患者有3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10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2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及常规护理。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是:1)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穿刺部位静脉血流的走向等,以提高穿刺和置管的成功率。2)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消毒。对静脉血管进行穿刺的角度为20°,对动脉血管进行穿刺的角度为30°~40°。3)为患者使用Seldinger置管操作技术和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为其置管。4)快速抽吸患者的动静脉两端,确定血流通畅后,缝合其切口并固定好留置的导管。5)遵医嘱为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注射的方式为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观察注射低分子肝素7 d后,患者是否出现了局部出血的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如注射的部位出现硬结、瘀斑、疼痛等)的发生情况。6)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期间,密切监测其血小板的计数、凝血酶原的时间、部分凝血活酶的时间及肝、肾功能。在此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减少其不必要的担心。2)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为其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缓解其心理压力,进而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3)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设定进行透析的血流量及超滤量。(1)对首次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不对其进行超滤,之后可对其进行单纯超滤。为高龄患者选择小面积低通量相溶性好的透析仪器,将血流量控制在150 ml/min左右,随着患者的适应能力增强,可将血流量逐渐增加至250 ml/min,以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2]。(2)护理人员对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血管硬化等疾病的患者采用体外肝素或无肝素法进行血液透析,以预防其发生出血的情况。4)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1)告知患者每天补充1.0~1.5 g/kg的蛋白质。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有鲜奶、蛋、鱼、瘦肉等。(2)告知患者每天要摄入足够的热量。一般情况下,患者热量的摄入量为30~45 kcal/kg;消瘦且营养不良的患者其热量的摄入应达到40~45kcal/kg。(3)严格控制患者的饮水量,避免因过度饮水导致其发生水中毒。(4)告知患者控制钠的摄入量,以防止其发生细胞外液潴留。(5)出现骨痛、关节酸痛、肌肉无力、四肢不适等临床症状的患者,应限制其磷的摄入量,避免其发生代谢性骨病。含高磷的食物包括黄豆、花生及动物的心、脑、肾、肝等。5)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其出现心率加快、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相关并发症(如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情况。2)使用QLQ-C30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QLQ-C30生活质量的内容包括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和精神健康。患者的得分越高,说明其生活质量越好。3)使用我院自行制定的调查问卷对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在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7%。对照组患者中,有1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方面的平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精神健康治疗组 52 74.6±7.9* 72.0±7.7* 82.3±8.2* 81.5±7.1*对照组 52 57.4±6.1 54.9±6.3 63.1±6.3 60.8±6.6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总满意率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98.08%)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总满意率的比较

3 讨论

尿毒症是指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入终晚期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血液透析是临床上治疗尿毒症最有效的方法。由于进行血液透析的高龄患者其基础疾病较多、身体素质较差,因此极易导致其发生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有研究表明,对高龄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对血液透析的适应性,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3]。人性化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身心感受及舒适度的一种优质护理模式。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个性化护理,可以帮助其安全地度过血液透析的诱导期。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更高,其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更高,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这说明,对血液透析诱导期的高龄尿毒症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慧.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诱导期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33):3101-3101.

[2]董毅,郑丽莉.探讨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2):252.

[3]王芳.加强护理对减少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4):326-327.

猜你喜欢

尿毒症满意率肝素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人物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