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低剂量CT尿路造影检查的效果研究
2018-05-23吴华谦
吴华谦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新城医院,四川 自贡 643100)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近年来,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的趋势。结石可发生在人体泌尿系统的任何部位(如肾、膀胱、输尿管及尿道等)。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主要有结石所在的部位剧烈绞痛、血尿、尿路感染、泌尿器官损伤等临床表现。临床上诊断泌尿系结石的影像学方法主要有X线平片检查、B超检查和CT造影检查等。但是,在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CT尿路造影检查时,CT产生的辐射量会对其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低剂量CT尿路造影检查是指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调低CT照射量的一种检查方法。有研究表明,与常规CT尿路造影检查相比,用低剂量CT尿路造影检查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检查,可明显减少CT的辐射量,从而减轻对其身体造成危害的程度。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研究结果的有效性,笔者对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新城医院收治的8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新城医院收治的8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经手术证实,患者均患有泌尿系统结石。2)患者均有腰腹部剧烈疼痛、下腹部突发疼痛或会阴部放射性疼痛等症状。3)患者均出现血尿症状。4)患者对本次研究的内容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其排除标准是:1)年龄不足18岁的患者。2)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3)合并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4)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5)有进行造影检查禁忌证的患者。本次研究获得了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新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这8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其年龄为44~74岁,平均年龄为(59.52±10.88)岁;其病程为4个月至2年,平均病程为(14.02±3.84)个月;其中肾结石患者有3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有29例,膀胱结石患者有19例。将这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CT尿路造影检查,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低剂量CT尿路造影检查。对两组患者进行CT尿路造影检查的方法是:1)在进行检查前的半个小时,让患者饮用600~800 mL的清水,以使其膀胱充盈。2)待患者膀胱的充盈度达到标准后,让其取仰卧位。3)使用由东芝公司生产的螺旋CT(64层)机以患者第11胸椎的椎体下缘为起点,以其耻骨联合上缘为终点,自上而下对其进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辐射量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DLP为(421.54±39.72)mGy·cm,其平均 CTDlvol为(10.34±0.56)mGy。研究组患者的平均DLP为(163.55±23.82)mGy·cm,其平均CTDlvol为4.11±0.38)mGy。研究组患者的平均DLP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30,P=0.000<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CTDlvol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22,P=0.000<0.05)。
2.2 两组患者不同部位尿路造影效果的比较
行平扫。4)在检查开始前,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在进行曝光前,让患者进行一次呼吸,在其第一个呼吸中结束扫描。5)待平扫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动脉期、实质期及排泄期的三期扫描。这三期扫描的延迟时间分别为:⑴动脉期延迟的时间为30秒。⑵实质期延迟的时间为1分30秒。⑶排泄期延迟的时间为10分钟。6)用高压注射器将1~1.5 mL/kg的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到患者的静脉中,注射的速率为3~4 mL/s。对比剂的注射剂量可按照患者的体质量进行调整。7)在排泄期进行CT扫描的参数是:⑴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扫描的参数是:将电压设为120 kV,将电流设为100 mA,将层厚设为5mm,将准直设为64·0.625,将床速设为39 mm/rot,将其中X线管旋转一周的时间设为0.5 s,将螺距设为0.984,将FOV(检查野)设为36。⑵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扫描的参数是:将电压设为120 kV,将电流设为80 mA,将层厚设为5mm,将准直设为64·0.625,将床速设为39 mm/rot,将其中X线管旋转一周的时间设为0.5 s,将螺距设为0.984,将FOV(检查野)设为36。8)根据本次研究中患者结石的类型,对其进行造影的区域主要为肾、膀胱及输尿管[2]。
由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学医师对患者的CT图像进行评估。对患者尿路造影图像进行评估的标准是:图像显示模糊计为1分,图像部分显示计为2分,图像部分清晰但边界模糊计为3分,图像边界清晰且全部显示计为4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DLP(剂量长度乘积)、CTDlvol(CT窖剂量指数)及其尿路造影的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在肾、膀胱、输尿管等部位的尿路造影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部位的尿路造影效果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部位的尿路造影效果的比较(分,±s)
分组 肾 膀胱 输尿管R1 R2 R1 R2 R1 R2研究组(n = 40) 3.91±0.07 3.92±0.08 3.77±0.18 3.96±0.11 3.26±0.83 2.97±0.88对照组(n = 40) 3.88±0.12 3.91±0.07 3.75±0.22 3.92±0.08 3.29±0.55 3.27±0.51 t值 1.366 0.595 0.445 0.860 0.191 1.865 P值 0.176 0.554 0.658 0.067 0.849 0.066
3 讨论
按照解剖部位泌尿系结石可分为由膀胱结石和尿路结石组成的下尿路结石、由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组成的上尿路结石,其中上尿路结石的发生率高于下尿路结石的发生率[3]。X线平片检查具有速度较快、费用较低、临床应用率较高等特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4]。对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X线检查,可获知其结石的大概位置、结石的体积及结石的二维形态。但是,由于进行X线检查的清晰度不够,无法观察到一些小的结石,故易发生漏诊、误诊。B超检查是以往临床上诊断泌尿系统结石的常用方法,但用其诊断泌尿系结石的准确率较低[5]。用螺旋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检查时,可对其进行连续的、多层面的增强扫描,从而提高其结石的检出率。但是,在对患者进行常规CT造影检查的过程中,CT产生的辐射物质会对其身体造成损害。因此,在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CT造影检查时,在保证图像清晰度的同时降低CT的辐射量就成为了临床影像学检查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1)研究组患者的平均DLP和平均CTDlvo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低剂量CT尿路造影检查,可明显降低CT的辐射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两组患者在肾、膀胱、输尿管等部位的尿路造影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低剂量CT尿路造影检查,其图像的清晰度与进行标准剂量CT尿路造影检查所得图像的清晰度相近。这说明,进行低剂量CT尿路造影可通过三期增强扫描获取患者整个尿路的立体三维图像,保证了其图像的清晰度。但是,在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低剂量CT尿路造影检查时,对比剂造影剂会长时间地停留在其尿路中,如其代谢功能较差则会使其发生因对比造影剂滞留所致的过敏反应或肾毒性反应。因此,在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低剂量CT尿路造影检查时,需要注意对比造影剂的使用量。
综上所述,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低剂量CT尿路造影检查的效果显著,可在确保CT图像清晰度的同时降低CT的辐射量,减轻检查对其造成损害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孙静,丁景峰,耿和,等.128层螺旋CT多期低剂量CT尿路造影在输尿管梗阻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7,23(1):58-63.
[2]杨鹏,陈宗发,刘庆荣.不同低剂量螺旋CT诊断泌尿系统结石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8):58-59.
[3]敖炜群,孙静.低剂量CT尿路造影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18):3375-3378.
[4]周恩岐,孙云龙.采用低剂量螺旋CT尿路造影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对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3):366-368.
[5]杨峰,查云飞.低剂量CT尿路造影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5,30(6):69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