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

2018-05-23曹宾涛李宏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格瑞洛氯吡格雷

曹宾涛,闫 雪,李宏丽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一科,河北 保定 0710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1]。在ASTEMI患者病程的早期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显著降低其死亡率。目前,临床上首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ASTEMI患者进行治疗。不过,在术前及术后,患者均需接受较长时间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以保障手术的效果。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以近年来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一科接受PCI术治疗的120例A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一科接受PCI术治疗的120例ASTEMI患者。这120例患者的入选标准为:1)其病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其年龄为51~72岁。3)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存在梗死的血管,且符合进行PCI术的指征。4)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至少存在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的现象。5)在参与本次研究前的6个月内未接受过抗凝治疗。将这120例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60例/组)。氯吡格雷组患者中有男34例、女26例,其平均年龄为(58.38±7.24)岁,其从病情发作至就诊的平均时间为(5.27±3.38)h。替格瑞洛组患者中有男36例、女24例,其平均年龄为(59.71±8.06)岁,其从病情发作至就诊的平均时间为(5.33±2.74)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PCI术对其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及手术结束后,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氯吡格雷组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对替格瑞洛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氯吡格雷组患者的用药方法为:在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让其一次性口服600 mg的氯吡格雷、一次性嚼服300 mg的阿司匹林,手术结束后,让其继续使用这两种药物进行治疗。氯吡格雷的用法为:口服,75 mg/次,1次/d。阿司匹林的用法为:嚼服,100 mg/d,1次/d。2)替格瑞洛组患者的用药方法为:在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让其一次性口服180 mg的替格瑞洛、一次性嚼服100 mg的阿司匹林,手术结束后,让其继续使用这两种药物进行治疗。替格瑞洛的用法为:口服,90 mg/次,2次/d。阿司匹林的用法为:嚼服,10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年。

1.3 观察指标

治疗1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半径(LVEDD)、心电图ST段抬高回落的良好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后1个月内其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接受治疗期间其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1)以两组患者心电图的基线值为标准判断其ST段抬高回落的情况,并将判断结果分为回落不良和回落良好。治疗后,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回落的幅度≤50%,表示其ST段抬高回落不良。治疗后,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回落的幅度>50%、≤100%,表示其ST段抬高回落良好。2)心脏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心源性死亡、支架血栓、心肌梗死复发、卒中及恶性心率失常等。3)用药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出血:(1)主要出血:即患者发生了颅内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危及其生命安全的出血。(2)次要出血:即患者发生了消化道出血等虽不危及其生命安全,但需立即对其进行救治的出血。(3)轻微出血:即患者发生了皮下小范围出血等出血量小、无需进行处理的出血。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LVEF、LVEDD及心电图ST段抬高回落良好情况的对比

治疗1个月后,与氯吡格雷组患者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的LVEF及心电图ST段抬高回落的良好率均较高,其LVEDD较短,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LVEF、LVEDD 及心电图ST段抬高回落良好情况的对比

2.2 治疗后1个月内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在治疗后的1个月内,与氯吡格雷组患者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1个月内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n(%)]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病情较严重的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PCI术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不过,该手术只能解除导致患者发生动脉血管狭窄或阻塞的病变,不能消除导致其发生冠心病的所有高危因素,术后其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几率仍较高。这是因为,冠心病可损伤患者的血管内皮,使其血管内产生凝血酶、ADP、胶原纤维及血栓素A2等炎症介质,这些介质还会黏附在其受损血管内皮的表面,刺激患者的血小板产生黏附反应,使其血小板发生活化,释放活性物质,并与血小板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从而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可导致患者的冠状动脉管腔发生狭窄,甚至闭塞,进而使其发生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2]。

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都是临床上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常用药[3]。然而,部分患者在使用氯吡格雷治疗后可出现氯吡格雷抵抗的现象,严重影响其疗效。而且,该药与二磷酸腺苷相结合后,可增加患者发生出血性疾病的风险。以往有研究人员曾使用CYP3A4诱导剂卡马西平及苯巴比妥等药物来解决氯吡格雷抵抗的问题,但效果不够理想[4]。近年来,有研究人员发现,用替格瑞洛对进行PCI术后的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替格瑞洛是P2Y 12受体拮抗体的非前体药物,具有起效快、抑制血小板的效率高、变异性较小等优点,且不会对血小板造成不可逆的破坏[5]。有研究表明,该药还具有保护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肌,改善其心脏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优点[6]。

综上所述,与使用氯吡格雷治疗ASTEMI的效果相比,用替格瑞洛治疗ASTEMI的效果更佳,可有效地抑制患者的血小板发生聚集,改善其心脏的功能,降低其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清波.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新指南及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3,28(11):1318-1320.

[2]苏位贤,尹咏梅,于安寿.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的研巧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2):204-206.

[3]曹剑.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药物抵抗的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2013,24(1):1-4.

[4]符少萍,陈玉成,陈焕清.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抵抗的临床分析[J].新医学,2013,44(1):37-39.

[5]Franchi F, Angiolillo DJ. Novel antiplatelet agents in acute co ronary syndrome[J]. Nat Rev Cardiol,2015,12(1):30-47.

[6]孙雷,孙冬冬,王海昌,等.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5):6852-6856.

猜你喜欢

格瑞洛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分析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