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效果研究

2018-05-23陈荣梅林远洪曾筱晓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放化疗根治术局部

赖 勇,陈 炀,陈荣梅,林远洪,叶 岭,曾筱晓

(简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四川 简阳 641400)

乳腺癌是指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中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女性最为关注的恶性肿瘤[1]。局部晚期http://www.haodf.com/jibing/ruxianai.htm乳腺癌是指病理分期为Ⅲ期的乳腺癌[2]。手术是临床上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常用方法。有研究表明,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后放化疗,可明显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和癌细胞的转移率[3]。术后序贯放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最常用放化疗方式。但是,有学者提出,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后同步放化疗,不仅可起到与术后序贯放化疗相同的疗效,还能够缩短其整体治疗的周期。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笔者对简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部分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后同步放化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简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52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术后病理分期为T3或T4N(+)期的患者。2)无放化疗治疗史的患者。3)KPSP评分(乳腺癌病理形态学评分)>60分的患者。4)无心、肝、肾及造血功能障碍的患者。5)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的患者。6)无放化疗禁忌证的患者。7)患者对本研究的内容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1)合并有其他部位原发恶性肿瘤的患者。2)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女性患者。3)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内分泌疾病的患者。4)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的患者。这152例患者均为女性。将这15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7~67岁,平均年龄为(47.1±5.5)岁;其中有25例患者采用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有51例患者采用改良的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其中有42例患者已绝经。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8~66岁,平均年龄为(46.7±5.7)岁;其中有26例患者采用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有50例患者采用改良的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其中有40例患者已绝经。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及术后放化疗。两组患者均从术后的3周内开始进行化疗。对照组患者先进行化疗,在化疗结束后的第1周至第3周开始进行放疗。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化疗的同时接受放疗。为两组患者均采用TAC方案进行化疗,具体的方法是:每3周为1个治疗周期。在每个治疗周期的第一天用500 mg/m2的环磷酰胺、75 mg/m2的多西他赛及50 mg/m2的吡柔比星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共治疗6个周期。对两组患者进行放疗的方案是:1)对患者的胸壁野采用6MV-X射线进行强调放疗(IMRT),照射的总剂量为50 Gy,2 Gy/次,共放疗25次,在5周内完成全部放疗。2)对患者的锁骨上野采用6MV-X射线进行单野照射,照射的总剂量为50 Gy,2 Gy/次,共放疗25次,在5周完成全部放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治疗的总时间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在每次进行放化疗前后,对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测、肝肾功能检测和心电图检查,然后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CI)提出的药物不良反应评价标准(NCI-CTC,3.0版)对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按照由轻到重将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分为0级~Ⅳ级。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22.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进行术后治疗的总时间为24~28周,平均时间为(26.3±1.4)周。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后治疗的总时间为18~21周,平均时间为(19.5±1.5)周。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的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患者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明显改善,未中断治疗。详见表1和续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n(%)]

续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排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已经成为危害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的速度比乳腺癌高发国家乳腺癌发病率增长的速度高1%~2%[4]。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不健康、未育、未婚、晚育、未哺乳、精神压力过大、患有乳腺良性疾病、绝经期延迟、月经初潮的时间过早等均是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因素[5]。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年龄为0~24岁的女性患者乳腺癌的比率较低,从25岁后女性患者乳腺癌的比率开始增高,在50~54岁时女性患者乳腺癌的比率达到高峰,从55岁以后女性患者乳腺癌的比率则开始下降。随着临床上对乳腺癌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并重的模式已经得到了临床上广泛的认可。临床医生可根据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及其身体状况,酌情为其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及中医药辅助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6]。临床上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后放化疗的主要目的是:杀灭或抑制其未发现的微小转移病灶,提高其治疗效果及生存率。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的方法分为三类,即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和对复发转移病灶进行解救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放疗的方法分为三类,即术前辅助放疗、术后辅助放疗和对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放疗。术后必须接受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包括:1)肿瘤的直径>5 cm的患者。2)发生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肿瘤侵犯至皮肤的患者。4)合并有广泛的血管或淋巴管内癌栓形成的患者。近年来,面对乳腺癌患者低龄化的趋势,多数患者选择保乳手术进行治疗,而为了弥补保乳手术去除病灶不彻底的情况,其在术后必须接受放化疗,以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及癌细胞的转移率。以往,临床上对进行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常采用先化疗再放疗的序贯法进行治疗。但是,部分学者认为,序贯放化疗会延迟此类患者开始进行放疗的时间,无法有效地控制其病情的发展,从而无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和癌细胞的转移率[7]。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的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研究结果与陆颖等[8]的研究结论基本相符。这说明,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后同步放化疗,能明显缩短其整体治疗的时间,且其耐受性良好。但是,部分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术后同步放化疗时,因心理上对不良反应不能适应,易中断治疗或放弃治疗,从而导致其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后同步放化疗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进行同步放化疗的优势,以免其放弃治疗。

参考文献

[1]孙达统,王琳,曾爱辉.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给予同步放化疗的毒副反应耐受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6):2939-2941.

[2]付明娜,陆海军.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耐受性的临床观察[J].医药,2016(1):00207.

[3]杨慧,黄海欣,陆颖,等.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耐受性的临床观察[J].肿瘤药学,2015(4):288-292.

[4]陆颖,黄海欣,李桂生.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后程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11):854-857.

[5]胡明朝,占三辉.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后程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7,41(1):52-53.

[6]陈洁.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治疗疗效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693-1695.

[7]耿冬梅,张良明,隋洺骅.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7):14-16.

[8]陆颖,黄海欣,李桂生,等.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辅助放化疗模式的疗效与成本效果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2):209-213.

猜你喜欢

放化疗根治术局部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局部遮光器
吴观真漆画作品选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肝内胆管癌行全身放化疗后缓解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