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外语微课推广路径探索*

2018-05-23慧蒋

中小学电教 2018年4期
关键词:外语学习者微课

☆ 张 慧蒋 艳

(1.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 400031;2.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创新教育学院,重庆 400052)

一、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的理念已深入多数教师的内心。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大力推广,另一方面是由于其符合新时代教学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微课,其“短小精悍”的特征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在线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胡铁生,2011)。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胡铁生,2013)。一般认为,微课需要包括微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为了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微课制作,我国自2015年起举办了许多大型微课比赛。众多优秀的微课作品在各大微课平台和师生见面。规模较大的微课平台资源几乎覆盖了各个学段。例如:主攻中小学课程的中国微课网、浙江微课网等,推广高校课程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等。从这些网站上的微课作品来看,微课大致可以分为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实验型、活动型等,从制作方式可以大致分为拍摄式、录屏式、合成式、切片式和混合式等。

微课并不是简单地把传统的一整节课压缩成时间相对较短的一堂微型课。“短与小”指其外部表现特征,真正的内部本质是“精与悍”(窦菊花、何高大,2015)。微课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是:传统教学资源的开发理念是以整节课或单元为资源组织单位,重点从辅助教师的“教”的角度设计与制作;而微课以某个知识技能点、教学环节为资源组织单位,突出对学生“学”的设计。

微课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追捧的原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不难解释。首先,从理论方面来说,微课符合多种目前盛行的教学理念的本质要求。多模态教学理论指出,可以通过把多种符号模态(语言、图像、音乐、网络等)引入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刺激,从而强化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记忆(窦菊花、何高大,2015)。此外,教师和学生在这种情境化学习环境中更易于实现“隐形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迁移和提升(尹合栋,2015)。当然微课所包含的教学理念还有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自定步调学习等。从实践上来说,微课的出现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有利的。教师之间可以利用微课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可以通过自己制作微课和观摩其他教师的优秀微课来提升个人能力。同时,制作一个微课虽耗时,但是一旦微课做好可以极大减少教师的备课量,并且教师之间还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利用微课来查漏补缺,上课时没听懂的部分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或课件来透彻理解知识点。而且微课相比传统课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00后和10后,他们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和接纳度比他们的前辈要强。对于微课这种富于变化、图文并茂的课程呈现,他们显然是乐于接受的。

虽然微课历经了五年的蓬勃发展,但是目前的使用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微课只是用来展播,在教学上的应用不广,或者几乎没有。虽然有极少数学校有日常教学应用案例,但是只是处于阶段性的探索应用,并没有完全融合到日常教学中。从学习者视角的微课应用研究几乎是零(周贤波,2015)。外语微课虽然也有比较大的展示平台,比如: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等,但是也同其他微课一样,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率还很低。目前关于外语微课的研究很少,相关研究主要是以外语微课大赛参赛作品为样本,分析作品本身存在的问题。例如:李晔、赵冬梅(2015:15)以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中针对大一学生的《大学英语》综合课程获奖作品为样本,就语速和句法复杂度两个方面对教师话语进行了调查。吴婷(2017)从多模态理论视角出发,对两个外语微课大赛获奖视频进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为微课研究提供了新视野。但关于外语微课使用现状与推广的研究几乎没有。

二、外语微课推广路径探索

2014年,孟祥增等提出录制微课要经历微课选题、教学设计、视频制作、辅助材料、上传、点评反馈、评价这一系列的流程。为了促进国内外语微课资源的利用率,本文基于孟祥增等提出的微课设计与制作流程(如图1),从微课制作、平台设计、微课评价和教学管理四个维度探讨了外语微课资源的推广路径。

图1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流程(孟祥增等,2014)

1.微课视频制作

首先,针对微课的选题,笔者提出要在避免重复建设的基础上,扩大选题范围。虽然微课被普遍认可的定义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但是通过对各大微课平台所展示出的作品的随机抽样,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的微课选题都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涉及到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的选题是数量最庞大的,而这些主要都是教学环节中的讲授环节。涉及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即导入环节的微课数量少之又少。对于外语学科而言,导入环节处于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有效的导入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向学生讲授指路用语时,如果缺少导入或者导入很生硬,那么,学生可能在一个个抽象的介词用法中迷失。但是如果我们有一个微视频,生动形象地向大家展示一位指路用语使用混乱的人在异国他乡迷路的情景,学生会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用语混乱的困扰以及学好指路用语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的课程进程就会顺利得多。

其次,在教学设计上,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学生在学校里的主体地位(不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揭示了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这一基本原则(不排斥学校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与检核)。这也是微课与传统课堂区别中所提到的,传统课堂是辅助教师的“教”,而微课突出对学生“学”的设计。在部分传统的外语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上课伊始,教师就滔滔不绝,留给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并不多。学生上了很多年的外语课,最后还是因为害怕出错等原因而沦落为哑巴外语学习者。这显然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所以,在设计微课时,要以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有了教学目标之后,还要分析学习对象,要分析他们的年龄、学习特点和认识水平。

第三,在视频制作流程中,要注意以下四点。(1)测试的设计。通过笔者对目前国内大多数微课平台展示的作品分析来看,微视频中有插入测试的并不是很多。其实测试在整个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设计微课时最好不要忽略了它。通常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前测、中测和后测。顾名思义,前测设计在学习者在学习某个微课之前做。前测可以客观反映学习者的现有知识状况。在学完一个微课后再安排一个后测,前后两个测试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学习者学完当前微课的收获一目了然。当然,如果后测结果不理想,也是对于学习效果差的一个及时反馈,学习者可以选择重新学习当前微课直至学懂弄通。中测的设计也起到加强交互、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指出: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对于人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如果目标一次定得太高,会使人感到不易达到或者说能够达到的希望很小,这就很难充分调动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积极性。设计合理的中测就成功地达成了这样的目的。反馈——矫正性系统是“掌握学习”的核心。布鲁姆指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与个别的矫正性的帮助”。测试过程中如果能设置一个及时跳回去的方式也很好。比如:讲解完某个知识点,弹出来一个测试题,如果该学生出错了,可以选择继续回去重看刚才这个知识点相关的讲解部分。当然如果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出错的原因以及如何修正,那么,学生可以选择继续观看接下来的视频。(2)从制作过程来看,微课作品亦是一种影视作品,其制作过程分为构思策划、前期拍摄、后期编辑三个阶段(冯笑炎、许之民,2016)。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要有一种编导意识。要构思出一个好的脚本,语言风趣,语速稍快(语速每分钟185-254最有吸引力),并且注意降噪。相关性认知负荷是学生的图式构建和自动化过程所占用工作记忆的资源。无关性认知负荷妨碍学习,与此相反,相关性认知负荷促进学习。在微课程设计过程中,要给相关性认知负荷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能让同时出现的学习内容过多,否则,会妨碍学习者构建长时记忆图式,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张晓君、李雅琴,2014)。因为微课的字幕分为两类:一类为提示性字幕,另一类为总结性字幕。所以,总结性字幕一定要简洁、概要(张松超,2013)。另外,图形传递的信息非常直观,文字却是线性单一的,画面比语言传递的信息更形象、更直观。测试研究表明:识别一个简单物体,根据语言描述需要2.8秒,而看线条图形仅需1.5秒,瞬间传递信息。图像的容量比文字大,而且能弥补文字语言无法传递的一面。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所以,可以适当使用图形来简化微课,减少认知负荷。据edx数据显示,教师边画边讲,制造一对一的感觉相对于讲台下面坐很多学生的场景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不建议直接使用课堂实录的方式制作微课。(3)微课制作教师要转变观念。微课制作“形式大于内容”现象普遍。在某次比赛中,84.63%的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在整个微课制作环节中最重要,但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技术表现上,如视频、课件制作等(胡铁生、周晓清,2014)。教师要坚持教学的本质,教学设计才是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才是最应该花时间和精力的地方。(4)可以结合使用智能化系统,如问卷星、批改网等,让微课反馈更及时。例如:在前测后测部分,可以把试题通过问卷星编辑,学习者做完测试马上能得到反馈,学习体验升级。而且教师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对于作文等批改很耗时的作业,尤其需要批改网等智能化批阅系统减轻教师负担。(5)教师语言。对外语微课来说,讲解教师的发音和语速至关重要。

第四,在辅助材料的准备方面,现部分存在配套资源不足的现象。以中国微课网的作品为例,几乎没有相关的微练习。微练习不仅要有,而且形式要灵活、多样。对于外语学科的练习,可以有笔头的,也可以设计很多口头的作业。比如:发音课就可以要求学习者课后声情并茂地且字正腔圆地朗诵一首外文诗歌等。口语课可以让学习者设计一个小话剧,并邀请身边的同学或朋友进行排练。

2.平台设计

首先,可以细化搜索方式。目前大多数的微课平台能够做到按学科和学段进行搜索,有的平台甚至能按某个学科某个学段具体的知识点进行搜索,这肯定比没有分类的效果好,但是如果能够细化搜索方式将给师生带来更便捷、更实用的服务。建议平台可以按教学环节分类,甚至按学习者学习方式等进行分类。例如:某教师要给学生上一门针对现在完成时的语法课,但是他认为自己的引入不是很有吸引力。他可以登录微课平台,按照现在完成时中的教学导入环节搜索微课。当然,按学习者学习方式来分类肯定有一定难度,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要坚持不懈,实现这种分类指日可待。

其次,对师生增设鼓励方案。现在网校制作的微课数量也是很庞大的,并且教师有激情去精心录制微课,因为好的微课可以直接获得经济上的收益。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教师录制的微课放到微课平台一般都是免费的,可能前期学校会有投入,但是放上平台后期几乎没有经济收入。如果能借鉴网校的做法,对所有微课录制教师实行按所录微课点播量来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这可能会是一个促进教师投入微课录制的方法。或者点播量达到某个额度的教师可以有机会去国外学习和度假等措施,应该会受到外语教师的欢迎。学生如果认真学习微课,成绩达到标准就可以免费学习某节付费微课,这样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国外微课网还提供知识地图,学习者可以根据它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来制定学习计划,并可以选择教师,向教师提问解决疑难(周贤波,2015)。我国的外语微课也可以为学生制定知识地图来记录他们的学习历程。平台应定期给他们推送有针对性的微课。

第三,整合微课资源,增加开放度。微课的制作耗时耗力,但是协同开发效率就会大大提升。因为太分散的微课,很难形成专题化课程体系。号召尽可能多的教师加入某个微课平台,教师在选题时,可以预先在平台上进行搜索,如果有与别人重复的选题而自己的设计又没有独特之处,可以考虑另外选题。这样就减少了重复建设所花费的心血和成本。此外,增加开放度也应纳入平台建设考虑范围内。笔者因为想学习其他平台的外语微课作品,登录了几个相对较大的平台,但是都没有办法注册。这些平台只针对部分用户,把其他用户拒之门外。这样一来,建设的微课资源不能广泛传播,长期来看是不利于外语微课发展的。

3.微课评价

微课作品的评价标准对后续录制微课的教师有很明显的指导作用,权威的并且多维度的评价标准才是适应当前微课发展需要的。而现在微课评价标准的现状是很多标准非常笼统,不够具体,甚至有理工类和文史类、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类、中职组通用一个评价标准的现象。这样的评价针对性稍微欠缺,建议可以根据不同的外语课型,分类后再给出每一类的相应评价标准。比如:听力课、语法课、语音课、阅读课、写作课、口语课等对教师的制作要求肯定是不同的,甚至阅读课中的精读课和泛读课也在评分标准上有区别才比较合理。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微课制作方式来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就拿两种常见的微课录制方式,拍摄式和录屏式两种录制方式的微课来说,拍摄式的制课方式要求教师的站位以及面部表情等,而录屏式看不到教师的站位,可能更关注的是教师的视频剪辑能力。微课的评价应从教育性、技术性和应用效果三方面通盘考虑(孟祥增等,2014),微课的评价范围要全面。目前很多平台微课的配套资源不齐全,有些只有一个微视频和一个教学设计,没有相应的练习题,更没有微反思,这样的配套资源是不齐全的。最后,不能忽视学生的评价。现在微课大赛中参赛作品质量好坏基本上是由专家评定出来的,学生的评价权重很低。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现在的教学理念已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既然微课的主要用户群体为学生,那么,学生的意见就是重要意见,需要在微课评价系统中得到充分的重视。

4.教学管理

微课的出现顺应了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教学理念的需要,也是因为国家2012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政策对于国内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语微课想要更好的发展,也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微课录制优秀的教师虽然得到一些奖励,但是还不是他们非常看重的职称评定之类的考核条件。如果管理者能从这方面考虑,那么,教师也更愿意为微课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此外,学校可以考虑增加教师参加微课培训交流的机会。在与同行交流中,教师肯定会得到很多启发。

三、结束语

我国外语微课资源建设日益丰富,但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并不乐观。鉴于此,笔者从微课制作、平台设计、微课评价、教学管理四个维度出发,提出一系列对外语微课发展的设想。在微课制作方面,扩大选题范围,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视频录制中跳出外语教师的局限,跨行业学习必要的录制技巧,并且完善配套资源,同时,要注意讲解教师的发音与语速;在平台设计方面,细化搜索方式,对师生增设鼓励方案,整合资源并且增加开放度;在微课评价方面,分课程类型评价,分录制方式评价,看重学生评价;在教学管理方面,聆听教师的心声,增加同行的交流。此外,外语微课设计者可以借助不断更新的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制作更多优秀的外语微课资源,在推动外语微课发展的同时为外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资源。

参考文献:

[1]窦菊花,何高大.微课研究综述[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5(08).

[2]冯笑炎,许之民.微课制作中的编导技巧探析[J].软件导刊,2016(03).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4]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

[5]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

[6]李晔,赵冬梅.《大学英语》微课程教师话语调查及其教学效用分析——以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为样本[J].外语电化教学,2015(05).

[7]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06).

[8]吴婷.外语微课的多模态话语符际间性研究——以两则微课大赛视频为例[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01).

[9]尹合栋.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5(01).

[10]张松超.课堂教学视频的拍摄与制作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9).

[11]张晓君,李雅琴.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的微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

[12]周贤波.基于学习者角度的微课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4).

猜你喜欢

外语学习者微课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