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中)

2018-05-22/杨

艺术品 2018年4期
关键词:周亮印文白文

文 /杨 勇

三、何震开创的“雪渔派”

继文彭的“吴门派”之后,又出现了分别以何震、苏宣、朱简和汪关为代表的四大流派。何震(1535—1604,一说1522—1604),字主臣,号雪渔,曾久居金陵,以鬻印为生。当时何震名声鹊起,天下影从,何震及其追随者被称为“雪渔派”(亦称“徽派”“皖派”)。何震深研古籀、精读六书,晚年将其自刻印编辑成《何雪渔印选》,为篆刻史上首部印人自编印谱,对后世影响深远。何震在汲取文彭和古玺印风的基础上,于篆刻题材与内容、刊刻刀法、印文风格、边款文辞等方面均有开创性探索。何震与文彭一起并称“文何”,两人同被尊为文人篆刻的开山鼻祖。

何震约二十岁时即背井离乡至苏州,拜文彭为师,主张篆刻应以六书为准则,曾言“六书不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其印风受到文彭的影响,早期风格与文彭印风相似,后驱刀如笔,印风变的猛利。祝世禄《〈梁千秋印隽〉序》言“大都《印薮》未出之时,刻者病鄙俗而乏古雅;既出之后,刻者病泥迹而失神情。主臣虽从迹入,性自神解”“自云间顾氏广搜古印,汇辑为谱,新安雪渔,神而化之,祖秦汉而亦孙宋元,其文轻浅多致,止用冻石而急就,犹为绝唱”(明许令典《〈甘氏印集〉叙》,见黄惇《中国古代印论史》,149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可见何震于顾从德《顾氏集古印谱》暨《印薮》获益颇多,由此掀起仿汉印热潮。也正是在这种仿汉热潮的推动下,许多印人脱颖而出,由此成为明代万历以来篆刻流派得以纷纷兴起的直接动因。

何震在篆刻史上是一位集大成者,其师先秦古玺,拟汉玉印,法急就章,仿汉满白,以至取元朱文印者,无所不有,无所不能。其最大特点在于能法古而不泥古,李流芳赞其曰:“各体无所不备,而各有所求,复能标韵于刀笔之外,称卓然矣。”文彭刻印和平中正,笔笔中锋;何震则侧笔取势,偏锋浅行。清初周亮工《印人传》言:“自何主臣(震)继文国博(彭)起,而印章一道遂归黄山,久而黄山无印,非无印也,夫人而能为印也;又久之而黄山无主臣,非无主臣也,夫人而能为主臣也。”可见“雪渔派”影响之大,不仅笼罩安徽,且波及浙江和福建等地,是继文彭“吴门派”之后的第二大流派,沈千秋、吴午叔、吴孟贞、梁袠、胡正言、邵潜等都是该流派的主要成员。

何震朱文“柴门深处”

此印印面硕大,约5.4厘米见方,曾收录于顾湘《小石山房名印传真》,现藏韩天衡美术馆。

此印取法汉印,刀法猛利而又绵厚,刀痕历历可见,笔画的转折处不完全连接而采用了搭接的方式,故全印显得古朴浑厚。此印篆书字形的处理基本以方折简洁之形为主,结字方整,字形宽博,布局开张,具有汉凿印的雄健之风。何震刀法以猛利著称,此印以刀代笔,直截了当,笔画起收处均不假修饰,运刀动作直来直去,故两头细中间略粗,且笔锋外露;印文平直朴茂,结构上张弛有度,呈现出一派落落大方的宽博之气,也略带几分汉凿印急就之意及趣味。

何震朱文“笑谭间气吐霓虹”

此印印面约4厘米见方,现藏上海博物馆,是何震所刻闲章之代表作。

此印用刀爽利,边栏残破,呈现一种苍茫之感。全印笔画以直线为主,斜线为辅,转角处留红圆浑;结构处理上,“谭”字左边“言”字旁及“虹”字右边“工”部极力上提,下部留空,恰与“气吐”二字形成疏密对比;章法布置上,印文七字分三行排列,其中“气吐”二字以合文出之。何震此印有边款,楷书刻就,文曰:“甲辰岁得古鼎一,是日心神舒畅,乃有此作。”款文以单刀刻成,果断干脆。此印印文气息浑穆,边款用刀如笔,差落雄健,对后世印人极具启发意义。

梁袠朱文“折芳馨兮遗所思”

梁袠,字千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久居南京。为何震嫡传弟子,据史载,其所仿何震印作形神俱佳,几乎能乱真。著有《印隽》四卷,收录印多为临摹何震的印作。祝世禄在《印隽》序言称:“有梁生,何生不死矣。”可见梁袠印作是后人考证何震印作的重要资料。梁袠对“雪渔派”的继承和弘扬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沙孟海曾评价说:“何派作家中,世推梁袠得其嫡传。”(沙孟海《印学史》,108页,西泠印社,1987年)邓散木评价说:“何籍新安,故世称皖派,得其传者,为梁袠、苏宣……等十数人,而以梁苏二子为最,梁袠旁传皖人邓琰,以圆劲取胜,是为邓派之开山主。”(邓散木《篆刻学》,53—54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颇值得一提的是,梁袠侍妾韩约素,号钿阁,好学,兼知琴理,亦能治印,得梁氏传授,自成一格。

此印印面纵5.6厘米,横2.8厘米,为长方形闲章。全印笔画交错,行距紧密,章法严实,富有古铜印的浇铸感。此印字体取法小篆,篆法舒展,圆笔起收,线质凝练。印文笔画虽婉转流畅,但端庄大方,丝毫不流于软媚。

梁袠白文“文中父”(鸟虫书)

此印印面约5厘米见方,是明代鸟虫书印之精品。

此印清新婉丽,远规鸟虫篆一路风格,并得其神。印文以圆曲线造型,笔画起始处增强了萦绕之线巧作装饰,增加了印面文字的对称美。三字起收笔处皆作圆环状,多处呈“S”型,极具装饰意味。此印边框圆整,印面敦实厚重,精神内敛,印面内部的线质细劲,圆转盘曲,大片的留红突显了印文的空灵多姿。

韩约素,字钿阁,为明末篆刻家梁袠之侍姬,也是世所公认的第一位在文献上有记载的女篆刻家,但钿阁作品流传极为稀少,就连当时酷嗜印章的大收藏家周亮工所收其作也不超过十方。清人杨复吉《论印绝句十二首》有:“写生彩管识林风,钿阁尤传铁笔工。珍重芳名劳弱腕,一时双绝擅闺中。”(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1004页,西泠印社出版社,1984年)现今能见到的韩约素篆刻作品,最为人所称引的仅有:种德垂世一经传家、五湖烟舫十岳云旌、老不晓事强著一书、吴下阿蒙、翡翠兰苕、朗如明月入怀、口衔明月喷芙蓉,其中仅一方白文,余皆朱文。

以上数印,或仅存印蜕,原石无存,难以辨别真赝;或原印虽存,仍存争议。如沙孟海《印学史》所引“老不晓事强著一书”一印,云出自虞山顾氏《小石山房名印传真》,乃韩氏为周亮工所刻,并赞为钿阁的代表作。(沙孟海《印学史》,128页,西泠印社出版社,1987年)但孙慰祖由该印边款“甲子秋应栎园老人命”提出质疑,“栎园老人”即《印人传》之作者周亮工(1612—1672),明代天启甲子(1624)时,周氏年方十三,而下一甲子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时周亮工已去世十二年。若该印为真,则此“栎园老人”就非周亮工了。孙慰祖文中并称刘江《中国印章艺术史》中所收“翡翠兰苕”小印,“篆法不入晚明气息,未足可信”(孙慰祖《印里印外》,61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关于韩约素的传世印章,赵宏在《明末女篆刻家韩约素小考》一文中做了辨析(《书法》2017年,第5期)。

周亮工《赖古堂印人传·书钿阁女子图章前》言:“闻钿阁弱女子耳,仅工图章,所归又老寒士,无足为重,而得钿阁小小图章者,至今尚宝如散金碎璧,则钿阁亦竟以此传矣。”其印用刀工稳精到,笔画少圭角而多蕴藉,印文取势有直有曲,清婉雅正,婀娜多姿。清倪印元《论印绝句》言:“腕弱难胜巨石镌,梁家约素说当年。回文小篆经纤指,粉影脂香绝可怜。”赏读韩约素印,要特别留意其作为女性篆刻家的那份独特意蕴和婉约的气质。

胡正言白文“顾景独醉”

胡正言(1580—1671),字曰从,号十竹斋,安徽休宁人,久居南京鸡笼山侧。书画印皆擅,尝从李如真攻六书之学,尤精制墨、造纸、制笺、篆印。其主持雕版印刷的《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成为印刷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另著《印史》《胡氏篆草》《印存初集》等。其印善以工稳取胜,对后世影响颇大。

此印印面约3.5厘米见方,线质之凝练有如汉玉印一般。胡正言篆刻主要受何震印风的影响,亦从古印中汲取养份。他取法何震平实一路,并参己意,有自己面目。豪放虽不及何震,但刀法工稳,不激不厉,具有自然和谐之美,备受同行推崇。这与他多方面的修养相互生发不无关系。钱应金在《印存》中云:“胡正言参用文、何之意而直追秦、汉之遗。”胡氏的印作在当时名声显赫,时人竞相求之。

韩约素 种德垂世一经传家

韩约素 五湖烟舫十岳云旌

韩约素 吴下阿蒙

韩约素 口衔明月喷芙蓉

韩约素 老不晓事强著一书

韩约素 朗如明月入怀

四、苏宣开创的“泗水派”

“泗水派”创始者苏宣(1553—1626),字尔宣,一字啸民,号泗水,歙县人。幼承庭训,善诗书印。其人性格豪爽耿直,善剑术,多侠义,是明代印坛上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有《印略》四卷传世。因曾在文彭家设馆,有机会得文彭传授篆法。后又在上海顾从德、项元汴处纵览秦汉玺印,其刻苦攻艺,终成大家。苏宣曾将自刻的印章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辑成《苏氏印略》,较全面地反映了自己一生刻印的成就。其在《印略》自序中言:“世不相沿,人自为政。如诗非不法魏晋也,而非复魏晋;书非不法锺、王也,而非复锺、王。始于摹拟,终于变化。变者愈变,化者愈化,而所谓摹拟者逾工巧焉。”可见,苏宣对“摹拟”与“变化”有过深度的思考。周亮工《印人传•书沈石民印章前》云:“印章汉以下推文国博(彭)为正灯矣,近人惟参此一灯。以猛利参者何雪渔(震),至苏泗水(宣)而猛利尽矣。”苏氏小何震近二三十岁,同师事于文彭,但各自所追求的风格不同,即何震猛利,而苏宣归于平和。程远、何通、姚叔仪、顾奇云、程孝直等人是“泗水派”中的重要印人,清代程邃、邓石如等也受其印风影响。

苏宣白文“映雪读书处”

此印印面2.5厘米见方,为苏宣仿汉白文印的代表作。

此印具有浓郁的汉印意蕴,采用切刀法刊刻,笔画横平竖直,线质寓方于圆,某些印字的局部笔画黏联,如“读”字右侧作满白文的处理。“处”字独占一列,印面空间布局稳当。苏宣得文彭、何震教诲,篆印经验丰富,熟识印学章法与字法,又在顾从德、项元汴等藏家处纵览众多秦汉古玺印,勤于临仿汉印,又潜心文字结构,故所作颇得古法。其印章遍海内,登门求教者甚众,董其昌、陈继儒、孙克弘等人用印多出其手。此印笔画上方圆结合,结构上虚实相应,特别是满白留红的巧妙处理,堪为苏宣满白文的经典之作。

苏宣白文“作个狂夫得了无”

苏宣朱文“放浪形骸之外”

此印印面约3厘米见方。印文七字排为三列,最后“无”字顶天立地独占一列。

此印笔画圆润细劲,个别笔画为圆起尖收,某些字的笔画粘连,使印面上形成块面感。边款为隶书“啸民”两字,乃双刀刻成,刀法干净利落。此外,“无”字左侧笔画逼边甚至冲出印边栏,使印面与印外空间贯通。

此印印面约3厘米见方。极具汉铸印意味,刀法猛利而能蕴蓄,韵味醇绵。在取法文彭,何震的基础上深得汉印三昧。

苏宣非常善于营造作品的形式,满白文、细朱文、古玺、鸟虫书无所不能。此印印文盘曲布满印面,刀法冲切兼用,生涩苍莽,独树一帜。姚士慎《〈苏氏印略〉序》称:“其书篆错出,不名一家,镌法亦变幻多端,不主故常,要以归于浑朴典雅。”此印布局上平中寓奇,笔画富有书写性,这与苏宣放浪不羁的气质十分契合。

何通白文“公孙鞅印”

何通(1571—?),字不违,又字不韦,江苏太仓人。活动于明万历天启间。原为王锡爵家世仆,性喜篆刻,印学苏宣,后专攻汉印,由古印私玺之启发。曾取史传人物五百人,刻其姓名印,并配以各自小传,辑成《印史》六卷,苏宣、王开度、陈元泰、沈丞等为之序。此印“公孙鞅印”即是此系列中的一枚。此印印面约2.5厘米见方,四字与印面中心有疏离感,分朱布白很有特色,加之其运刀自如,印风显得苍秀劲健。

猜你喜欢

周亮印文白文
善良的印记
一起高仿印文的检验与体会
基于印文印迹特征判别印章类型技术的研究
浅谈司法鉴定中手工制作硬质印章因盖印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差异
独孤求知者周亮
关于光敏印章印文鉴定问题的分析
“反比例函数”测试卷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
十个骨灰盒
怪僻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