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户”不困难了
2018-05-21冯建秀
冯建秀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能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也能更好地沟通各类信息;也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使教学成为1+1+1>3。这样的学习能加强教学个别化,“困难户”在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率才能全面提高。下面就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情感转化
学习上的“困难户”大都是这样的:听不懂→学不好→不想学→成绩差。这主要是知识上有了缺陷造成的,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上越困难了。他们就会产生自暴自弃,放弃学习的思想。如果老师布置预习,往往就是浏览式的,堂上提问他们又往往担心答不出,难为情。又或者对于提问往往是漠然处之,认为“反正老师看不起我”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面对这些情况,作为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把爱灌注于整个课堂始终,用情感诱发他们的外因。教学中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要求组内学生彼此互相尊重。组内同学发言要善于倾听并积极思考,不能随意打断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要商讨, 不仅要肯听,更要会听,能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要互相谦让互相理解,多交流,增进理解达到默契。“困难户”学习就有信心了。
二、激发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学得好。
“困难户”一般心理负担过重,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卑心理,总认为“我很笨”,对学习灰心丧气,没有学习兴趣。为此,对学习上的“困难户”要讲究教法,合适的教法是影响学生成绩优劣的重要因素。教而得法,事半功倍,教不得法,事倍功半,有时甚至徒劳无功。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把“困难户”已有的動机和兴趣转化为新的动机和兴趣。教师要了解他们的这些特长,并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兴趣。如:某位同学善于绘画,在学习时,可启发他画图形或画张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若善于手工制作,可引导他帮助教师制作教具等。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有效地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调动积极性
教学法一旦触及了学生情绪,触及了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每讲完新课,通过填空、判断、选择等,开展组与组、人与人的竞赛,让“困难户“也能有机会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易错的地方,可编成改错题的形式由学生改正、例如:一块布长2米,剪去了它的 米,还剩下多少米?如果列式为:2 X (1 - ),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怎样改正?又如:六年级出席40人,缺席2人,出席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老师列出了三条式子。①40÷(40+2) ②2÷40 ③ 40÷(40-2) 认为哪一个式子对,就站在哪一个式子的前面,很多人都站在第一式子的前面。但对②、③式错的人,要求学生分小组编成应用题,人人编,个个讲,看与原题有什么不同。这样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辨明是非。
总之,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帮助“困难户”提高兴趣,克服心理的有效途径。数学课堂上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究知识,多让学生相互间动手、动脑、动口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而且使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