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
2018-05-21高雪霞
高雪霞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然而,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由于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现状却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
一、农村小学生阅读氛围淡薄,缺乏兴趣
许多农村家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更为严重的是农村不少学校由于缺乏资金,图书室藏书有限,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又得不到保证,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于是学生放学或课余时间,农村学生便以看电视、上玩游戏来打发时间,根本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
校园阅读环境方面,一是校园文化建设薄弱。许多农村学校办学历史不长,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学生无法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二是许多语文教师自身的课外阅读状况也不足以承担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任。三是学科之间缺乏渗透意识。四是受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学校教育或多或少带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二、农村小学生阅读意识浅薄,家长不够重视
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看课外书根本不重视,认为只要读好语文、数学科目就行了。根本意识不到阅读书籍有什么好处。他们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学习,为了考上大学,认为课外书是“闲书”,不主张或不允许孩子读课外书。同时,家长认为课外书内容与教学科目没有多大关联,阅读课外书会耽误孩子的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习,只支持孩子读“作文书”“参考资料”等单一的辅助教学用书,让孩子一味地做习题、练题型、扎进题海里。家长也是片面地看待学生的成绩,认为孩子只要分数高,一切就好,根本不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不懂得对孩子进行持续性教育,不懂得书籍自古就是人类的好朋友,就是人类的灵魂、智慧的结晶、知识的宝库。不懂得阅读课外书籍对于丰富孩子的知识面,扩大孩子的视野,塑造心灵所起的作用。
三、农村小学生阅读形式单一,时间不足
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但阅读量相对不足,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而且阅读效果不是很好。据调查显示有近20%的学生每天作业量在2.5小时以上,加上有些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不感兴趣,对于每天剩下的一点时问,学生们只会如获至宝地用在看电视、打球、上网聊天之中。
四、农村学生阅读指导不够,方法不当
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依赖于最初的引导与训练。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现在紧缺的不是无书可读、无地方可读,而是缺少家庭和学校的积极引导。调查得知,许多农村语文老师由于自身阅读量不足,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中缺乏课外阅读计划的安排和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此举造成了学生课外阅读时的自流状态,不是粗略地随便翻阅,就是无效的细磨。缺乏将精读、略读、速读、默读等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有效阅读的意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所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针对现阶段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相应的策略研究,从而有效改善目前的阅读现状。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
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二、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開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三、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建设书香校园
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习惯养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创设了读书氛围,使学生沐浴在浓浓的书香中,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书的世界。如学校的图书室要保证做到全天开放,每班设有图书角,图书角上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图书,为学生借阅图书提供方便,再选择一个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同学在课间或在家中阅读图书。除此之外,我们在家里也可以营造亲子共读的氛围,坚持亲子读书期一至期五每天不少于20分钟,双休日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读书时间。
四、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实效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好的阅读方法是打开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能使学生读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是筛选读物。学生看了不健康的读物,对身心发展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老师要教会学生选择思想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课外读物,如阅读经典名著等。第二是提倡“三多三少”和“三不”。教育学生多听少儿广播少看电视动画,多读有字之书少看卡通动画,多读百科全书少看武侠小说;在读书过程中,不动字典不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脑筋不读书。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外阅读应是伴随着人一生的整个过程的。我们教师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再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读书就能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翔,给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