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科学教学小妙招
2018-05-21孙玉兴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种素养主要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得的。
关键词:兴趣;小学科学;课堂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科学教学课,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好奇心,求知欲。我通过巧设悬念,先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构造,用手按住灯泡就亮起来了的兴趣,进而要学生想一想:我们能够把2个、3个……灯泡灯座、电池盒连起来让更多灯泡亮起来。在教学《声音的产生》时,我先准备鼓、橡皮筋、塑料尺等能发声的物体,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发声时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得出:它们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但发出声音时都会振动,进而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维能力欠缺,不能认真对待实验,在小组探讨活动中,有些学生只关注自己的事情,不理会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与帮助,也不愿意参与活动;还有些学生把实验仪器占为己有,没有合作意识,这些都影响到实验教学的开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在已有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充分吸收内化。如5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千克的食盐、一天当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等。即使实验失败了,这种探究活动还是对学生起到了教育意义,同时展示数量不等的食盐、冷水、热水、大小不一的烧杯等,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但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如在《蜗牛》教学中,学生只是了解了蜗牛的部分知识;而在另一个班级中,我上课时先问同学哪里可以找到蜗牛,然后组织学生捉蜗牛,观察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怎样吃等,还有蜗牛是如何发现和找到食物的,蜗牛的排泄和产卵等。学生通过此类探究活动,获得了对小动物的直观体验和感性认识,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为以后的探究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科学课程中,有许多知识是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的。如《声音教学》教学中,我将其与音乐教学联系起来,观察钢琴、架子鼓等乐器的特点及声音的变化,让学生发现琴弦的振动产生出声音,为了让学生感受运动前后心跳和呼吸的变化情况,思考为什么运动后心跳和呼吸会加快。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探究未知的能力。
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現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胜任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科学课堂教学,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则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显示了更大程度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将学生带入无比辽阔的世界。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
《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是传统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这时候在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就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其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了源源不绝的学习财富。这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让学生收集到许多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现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胜任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科学课堂教学,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则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显示了更大程度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将学生带入无比辽阔的世界。
综上所述,教好科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行探究之中,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理解、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一任重道远的艰巨之路,教师应站在世纪的高度,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就能走出一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科学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吴乐乐,柏杨.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论坛,2014(07).
作者简介:
孙玉兴,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南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