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人如欺天
2018-05-21陆其国
陆其国
清初顺治皇帝时的朝廷命官魏象枢,素以“敢言负清望”闻于朝,而他也确实有勇气敢说。如面对时政弊端,他就明确表示,“与其得罪于百姓,不如得罪于上官”。除了说,魏象枢还写下这样一副自题联:“欺人如欺天勿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一个人有怎样的思想,就会有怎样的作为。魏象枢于顺治三年(1646)考取进士,选授庶吉士。次年任刑科给事中(相当于副科級)。此后数十年间,他上疏凡五十余篇,内容既有关于国家改革大政、地方政策设计,更有对一些不法官员的坚决弹劾。顺治五年(1648),他首劾时任安徽巡抚受贿三千两白银以及包庇县令。此事经查实后,该安徽巡抚罢职,朝野震动。也是这一年,摄政王多尔衮等人为确保京师内城的安全,下令将汉族官民迁出内城,去南城居住。这一动作让南城管理者措手不及,当拖家携口的内城人群突然涌入,南城顿时一片混乱。针对这一情状,魏象枢赶紧上疏陈情:南城地狭,商民赁买苦于无房,拆盖又苦于无地;随即建议“请敕下部查前三门外官地官房可为民居者,许令量地输银,给以印照,俾作永业”。所幸这一“切实有利”的维稳意见和建议被当政者采纳,即命“将迁徙官民好生安插”。如此一来,南城地区才避免酿成事端,很快恢复正常秩序。
作为政府官员,魏象枢对为官者与老百姓的关系,认识可谓清楚且深刻。康熙十七年(1678)二月,此时已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相当于副部级)的魏象枢,上疏申明宪纲,奏言“国家之根本在百姓,百姓之安危在督抚。故督抚廉则物阜民安,督抚贪则民穷财尽”;并呼吁“愿诸臣为百姓留膏血,为国家培养元气”。他还从十个方面揭露官场中的种种弊端,该疏被康熙认为所奏“切中时弊”。魏象枢受此鼓励,不久后更在一日之内连续上疏,指出科场及学政这些与教育相关的方面存在的十个弊端,且被康熙认可。而当魏象枢得知素不相识的嘉定知县陆陇其因事罢职,因知道后者为官,在当地百姓中有良好口碑,他即慨然作诗赠之,诗中有云:“吏道虽云杂,天下岂无人。”后来有谕举廉吏,他第一个就推举了陆陇其。魏象枢推举陆陇其仅只是一个写照,说“岂无人”,当然不止陆陇其一人。从中或许也可见出,魏象枢对于身处的官场生态,虽然不无失望,却并不绝望;因为不乏像陆陇其这样的县官,所以他还是充满信心。魏象枢也一直以“激浊扬清,为朝廷振肃纲纪”为使命。他还说过,“虚心屈己是第一难事”,但对为官者来说却“是第一要务”,否则就不配做官。尤其是当他加刑部尚书(相当于正部级)官职后,“一时百僚震慑,纲纪肃然”。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一月,康熙考虑到畿辅重地,担心有贪官蠹役仗势欺压百姓,便想让清正之官巡查,“务于民生有益”。他首先想到的人选就是魏象枢。这年七月,魏象枢奉命出京,查实直隶等地民愤极大的两个贪官、三个恶绅、四个庄头,对他们处以极刑;对二百余个罪行较轻者也予以惩罚,一时墨吏豪右为之震慑,“百姓称快”。
己身正,则不怕影子歪,当官做事也就有底气。魏象枢曾说,“清正俭约是居官之良法”。这不啻是给为官者如何做官,开了一个良方。难能可贵的是,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君不见,康熙二十三年(1684),魏象枢告病退休终于获准。别离京师回乡那天,一些来送行的前同事与诸多好友,见他带上的只有数千卷图书,别无什么值钱物品,颇多感叹。但魏象枢却不这么看,他觉得“尚书门第,秀才家风,贻子孙足矣”。显然,在魏象枢看来,把好的家风留给子孙,远比留给子孙金钱更重要、更有价值。这和魏象枢“欺民如欺天勿自欺”的思想,可谓殊途同归。
不言而喻,生当那个时代,魏象枢自然有他的局限,但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故事,或许可让今天的“公仆”们有所思考。
图:王恒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