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内城河湖水质情况分析及思考
2021-07-26苏涛苏蕊张洋
苏涛,苏蕊,张洋
(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处,北京 100089)
1 绪论
1.1 内城河湖基本情况概述
内城是北京城市的心脏地带,内城河湖地处内城的中心位置、核心地段,主要由西海、后海、前海、北海、核心区、筒子河等中心区水域组成,为一环水系,是古都重点的风景游览区,涉及总面积12 km2,累计水面144万m2,总蓄水量240万m3。
内城河湖为人工水系,形成方式、水源补给方式均受人工调控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城河湖经历了发展、变迁、治理等不同的历程,由基本防护功能水系演变为防汛重点部位和水环境重点保护对象。这些河道、湖泊不仅是北京重要的景观水域,也是城市水系供水、排水、调蓄洪水作用的重要载体。北京内城河湖水域范围,如图1所示。
图1 北京市内城河湖水域分布
1.2 内城河湖的发展变迁
历史上,内城河湖水源来自北京西山、北山诸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的建设改造,水资源明显匮乏,为了满足供水需求,内城河湖水系水源改由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引入。内城河湖经历了逾700 a的历史变迁,于20世纪50年代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的疏浚工程,初步改善了水环境;1998年实施了内城河湖深度治理工程,进行了河底清淤、雨污水口整治和部分闸门改建等[1];2002—2007年连续实施了内城水质改善工程、水循环工程、筒子河推流工程以及核心区推流工程[2]。
1.3 内城河湖供水情况
内城河湖理论年生态环境补水量为1 440万m3[3]。2014年底,南水北调水进京,且逐年增加来水量,极大地缓解了内城用水供需紧张的局面。从图2可以看出,2015—2019年内城河湖补水情况。
图2 2015—2019年内城河湖补水量统计
1.4 内城河湖水质情况
补水水量的增加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内城河湖环境用水的供需矛盾,但内城河湖水质依然遭受着城市点源、面源的污染影响。内城河湖周边老旧小区多,私接乱排现象时有发生,排水管道老化现象严重,排水基础设施差,污水管线和雨水管线分流不彻底,每逢降雨,周边地表污染物、管网淤泥等均被雨水冲刷入河,这些都会加剧内城河湖的生态系统负荷。在造成水体污染的同时河道底泥不断蓄积,内城河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加重,水体自净能力逐渐降低。
内城河湖通过松林闸向中心区输水,表1为内城河湖入水口松林闸2017—2019年水质监测结果评价表。从表1可以看出,内城河湖来水水质虽逐年改善,但仍不能满足该处水体功能Ⅲ类水的需求。
表1 2017—2019年松林闸水质监测结果评价
2 内城河湖生态系统分析
2.1 内城河湖水体富营养化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近几年内城河湖的整体水质状况,在内城河湖选择了6个监测点(即松林闸、西海、后海、前海、北海、筒子河),从河湖生态系统中确定了与水体富营养化密切相关的9个指标,即水温、透明度(SD)、pH值、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化学耗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和叶绿素a(Chla)[4],于2017—2019年4—10月的每周一进行取样,将近3 a各月份的数据取平均值进行分析,初步研究内城河湖水体水质变化规律。内城河湖水质监测点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内城河湖水质监测点分布
2.2 水温、SD和pH值分析
内城河湖4月与10月水温接近(相差仅1.57℃),均维持在20℃以下,水体水质相对稳定,SD较高;7月平均水温最高,均值达到29.08℃;8月SD均值最低,为61 cm;6—8月SD下降趋势明显,平均值为64 cm。从图4可以看出,水温与SD之间关系成反比,即水温越高SD相对越低,反之亦然。
图4 2017—2019年内城河湖水温和SD月均值变化曲线
由此推测,内城河湖水温随气温上升,藻类繁殖速度随之加快,进而影响SD,因此应密切关注该时间段水体营养盐指标情况,做好各项措施,调控水中藻类生长。内城河湖pH值相对稳定,水体处于偏碱性状态,均值为8.03,2017—2019年内城河湖pH值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内城河湖的物理指标和pH值,详见表2。
图5 2017—2019年内城河湖pH月均值变化曲线
表2 内城河湖的物理指标和pH值
2.3 DO、COD、BOD、TN、TP和Chla分析
内城河湖补水增加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通过对近3 a 4—10月水体营养盐指标的分析,并按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功能分类标准看,内城河湖DO相对稳定,平均值为7.74 mg/L,处于Ⅰ类水质标准,其中6、7、9月处于Ⅱ类水质标准。6个监测点的COD平均值为8.29 mg/L,处于Ⅱ类水质标准及以上。BOD平均值为4.42 mg/L,处于Ⅳ类水质标准,其中4—6、8月处于Ⅲ类水质标准。TN含量偏高,处于Ⅳ类或Ⅴ类水质标准。TP除7月为Ⅳ类水质标准,其余月份均处于Ⅲ类水质标准以上。6月起,藻密度上升趋势明显,6—8月Chla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峰值出现在8月,为38.70 mg/L,且变化趋势与水温变化成正比,与SD变化成反比。2017—2019年内城河湖水质指标月均值详见表3,2017—2019年内城河湖DO、COD、BOD、TN、TP和Chla指标变化曲线如图6—11所示。
图6 2017—2019年内城河湖DO月均值变化曲线
图7 2017—2019年内城河湖COD月均值变化曲线
图8 2017—2019年内城河湖BOD月均值变化曲线
图9 2017—2019年内城河湖TN月均值变化曲线
图10 2017—2019年内城河湖TP月均值变化曲线
图11 2017—2019年内城河湖Chla月均值变化曲线
表3 2017—2019年内城河湖水质指标月均值 mg/L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4—10月内城河湖水质TN指标呈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基本处于Ⅳ类或V类水质标准。TN是内城河湖主要的污染指标,需要通过水体修复技术进行水质改善,不断提升内城河湖水体水质状态。表4为内城河湖的功能要求与现状水质。
表4 内城河湖的功能要求与现状水质
3 内城河湖水质改善措施的思考
2014年南水北调水进京后,通过逐年加大内城河湖的供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城水资源供需矛盾。由于内城河湖属于城市河湖供水系统的下游,核心区、筒子河则属于内城河湖供水系统的末端,因此每遇降雨时,雨污混合水排入并沉积于内城河湖,造成水体的污染;同时,什刹海、北海、故宫等名胜景区每天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数以万计,景点内随手抛弃的垃圾废弃物等都成为内城水域污染的隐患。通过对近几年内城河湖营养盐相关指标的分析,6—8月内城河湖叶绿素a值偏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严重,北海栈桥入核心区水域水体透明度低,筒子河汛期低水位运行时透明度低、藻密度高等问题依然是威胁内城河湖水体健康的重要隐患。如何更好提高内城河湖水环境质量,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加大水环境巡查及生物、生态、物理措施的监管力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
(1)建议在北海栈桥南侧缓流区域种植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磷等,以改善北海栈桥入核心区水体水质;同时,每年有计划地收割沉水植物,以转移水体中过量的营养物质,对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发挥积极作用,保障核心区水环境安全。
(2)建议在特定区域如什刹海、北海、核心区、筒子河等,投放鲢鱼、鳙鱼、草鱼等水生动物,增加水体中水生动物的多样性,并通过动物的滤食控制藻类的蔓延及数量,达到抑制水华发生、改善水生态环境的目的[5]。
(3)建议延长筒子河推流器曝气时间,强制带动局部水体流动,增加水体底部溶解氧,配合调整文化宫退水闸、中山公园退水闸,让筒子河的死水变活水,形成不小于0.05 m/s水流,破坏水华的发生条件,减少表面漂浮物聚集,改善筒子河水环境。
(4)建议充分发挥内城原有水质改善工程措施作用,及时更换、维护硬件,如西海、后海生物调料系统、三海闸上游水质改善工程、北海栈桥隔离栅无纺布等工程措施。
(5)建议每逢降雨及时停止向内城供水,同时加强雨后上游河道水体营养盐消解生物治理措施,增加监测频次,待水质达标后恢复供水,有效减少污染水体汇入内城。
(6)建议加大河道巡查和生物制剂投加力度,配合内城河湖水流调度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投加生物制剂,有效降低内城河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4 结论
通过对内城河湖水质情况的整体分析,充分掌握了现阶段内城河湖水环境现状,但要从根本上改善内城河湖水环境,还需要充分发挥物理、生物、生态等各类措施作用,合理调配上游水资源,多措并举,并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适合内城河湖的综合技术措施,探究出一套针对特大型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改善方法,在内城河湖建立完善、健康的水生态系统(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等)。只有水生态系统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实现了水中营养物质的良性转化和循环,通过良性生态系统对营养源的争夺和对藻类生存空间的不断挤压,才能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最终实现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