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2018-05-21曾利红
曾利红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活动,是形成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的方面。吕叔湘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显得尤其重要。处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新媒体时代,电脑网络备受现在小学生的青睐。电脑网络中有关语文的课外信息、资料丰富。那么,教师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利用网络,引导预习
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章讲述的故事距离学生年代久远,学生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人物都不太理解。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立足于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将有针对性的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对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进行查找,这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例如,笔者在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既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搜集,同时还立足于“理解诗意,对毛泽东和中国工农红军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不怕牺牲的气概予以感受”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借助网络将长征的时代背景和长征的路线找到,以便课堂教学更为顺利地开展。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在课堂学习中对长征的意义及红军精神的理解会变得更为深刻,并对诗歌的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网络,激发兴趣
第斯多惠说过:“所谓教育的艺术在于将学生的兴趣鼓舞、激励、唤醒起来,而不是传授的本领如何。”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其是一种渴望探索知识和事物的心理倾向。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化被动为主动,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借助网络,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相结合,对情境予以创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在教学“敦煌壁画”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的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笔者充分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将自己事先制作好的动画片播放给学生们看,借助生动形象的动画,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们学习兴趣极为浓厚,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从而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美丽的武夷山”时,教师可以先把一段和武夷山风光有关的录像播放给学生看。然后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短片中看到的美景有哪些?”学生们表现得十分活跃,争着举手回答:“我看到了造型独特的鹰嘴岩。”“我看到了雄伟的大王峰。”“我看到了美丽的九曲溪。”集动画、音乐为一体的多媒体演示十分生动形象,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之后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用声、文、图并茂的三维方式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进而快速、深刻地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极为有利。
三、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以《七律·长征》为例,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将一个小型网站做好,网站上的内容都是立足于教学内容所制作而成的。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对课前预习中自己的收获进行交流,让学生查漏补缺,然后再对学生予以引导,让其根据重点诗句在网站上浏览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自主浏览网站,感受乌蒙山的气势磅礴以及五岭山脉的绵延无尽,通过观看飞夺泸定桥以及金沙江波涛汹涌的视频,加深学生对红军无畏和英勇精神的感受。视频中有一眼望不到头的雪山和草地,让学生对红军长征的艰辛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学生用了15分钟的时间进行独立操作,在此过程中他们表现得十分积极,课堂氛围尤为活跃。然后我再让学生谈一谈对感触最深的句子的理解。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相较于教师单纯地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和透彻。在此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一味地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给予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借助网络,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感悟道理,把知识掌握。
四、利用网络,拓展延伸
语文知识具有十分广泛的空间,只借助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予以发展是十分不现实的,有效延伸课外知识,是使课本知识得到补充的最佳方法,所以,我们可以向课外扩展延伸课内的阅读训练。当教学完一篇课文后,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读与之相关的文章。在课后,借助网络阅读与课文有关的以及可以对课内阅读效果予以巩固、完善和补充的文章,将阅读视野和阅读量扩大。
例如,在教学完《草船借箭》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笔者给他们布置了一个课后任务,让他们在网络上搜索《三国演义》,学生借助对《七擒七纵》《苦肉计》《空城计》《赤壁之战》等章节的阅读,全面了解了曹操、周瑜和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回顾《草船借箭》,就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了。又如,在教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网络上将《安徒生童话选》下载下来,了解童话的特点,同时也使课堂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通过网络扩大了与教材课文的相关知识,这就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而也就就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再如,在教学《七律·长征》时,立足于课后的选做题,笔者专门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清平乐·六盘山》两首诗添加到了网站上。把《七律·长征》学完后,对学生予以鼓励,让其带着充沛的情感朗读,深刻地感受毛泽东诗词中所体现的豪迈气势。在学生沉浸在诗歌氛围中的时候,我又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对毛泽东其他的诗词进行搜集和整理,并在第二周的语文课堂中开展朗诵会。学生表现得十分活跃,朗诵会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部分学生还把毛泽东写诗词的背景讲述了出来,这既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同时也完成了本单元目标中提到的“对毛泽东的凡人情怀以及伟人风采进行感受”。
五、结语
多读、广读才可以获得感悟,多读、广读又离不开大量阅读的材料,互联网可以将丰富的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聯网,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付慧英.中学生课外阅读与网络运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9(2).
[2]秦 恺. 基于网络的高中学生自主阅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